骑在马背上的启,手里、背上空空如也。

心里也突然变得空落落的。

以往自己总是给长公子背剑的。

就是那柄暗金色的短剑。

从九原郡回到肤施县,长途骑马让启的大腿内侧皮都磨破了。

虽然伤势并不重,但也行动不便。

于是嬴扶苏便让启在军营之中,好生休养了几天。

可启做梦也想不到。

自己腿上的伤养好了,重新回来的时候。

长公子却已经将那柄金色短剑,赠送给了她人。

那短剑本就是长公子之物,长公子想要赠与谁,启自然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可是现在,其他的亲兵们,都是全副武装。

背上背着手弩,腰间挎着细长的铁剑,马背上还绑着一支长长的铜铍和几个塞满了箭矢的箭筒。

就连长公子自己,都背着一支形状奇怪的手弩。

唯独自己,却空着手,什么武器都没有。

启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失去了作用一般。

变成了整个骑队之中,最没用的一个。

当然,整个骑队之中,空手的并不是只有启一个人。

可小米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儿。

实在也做不得数。

启也从没想过自己要和一个小儿比较。

而且,真要比,也是比不过的。

小米很受大家的欢迎。

亲兵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小米非常亲切。

反倒是跟自己,隐隐有那么一丝隔阂。

毕竟,小米虽然年纪小,但却是跟着他们一起去过大漠。

经历过夜袭单于庭,营救秦国大军,荒漠中受着饥渴。

出生入死的。

再怎么说,那也叫有了同袍之谊。

而自己,则没有跟那些亲兵们一同经历过什么。

只是月氏之行的时候,大家才熟悉起来。

况且,小米这孩子,也着实惹人喜爱。

就是启,也对小米非常亲切。

可这样一来,却好像是显得自己愈加没用。

长公子倒是从来对大家没有厚此薄彼过,对自己也是极好的。

胡思乱想着这些,启心中开始有种自卑。

觉得自己在骑队之中,愈加格格不入起来。

骑队是一大早出发的。

前一天傍晚的时候,上郡守冯职大人来到城外的军营,找到了嬴扶苏。

上郡的武器工坊派人来送信,说是试制的铁兵器已经制作好,所以想请长公子去一趟。

从月氏国回来之后,嬴扶苏曾经带着月氏国赠送的百炼铁配方去过一次武器工坊。

百炼钢技术虽然厉害,但是太过于耗时耗力。

虽然表面看上去,秦军铜剑和秦军铁剑的样子差不多相同。

但是铜剑是熔炼的铜水铸造出来,经过打磨和淬火处理完成的。

而铁剑,却是用熟铁掺碳,反复锻打出来的。

光是那八面菱形的剑身,工艺上就繁杂了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嬴扶苏提出,可以不去制作工艺繁杂的双刃长剑。

而是试着简化结构,做单刃厚背的刀。

在不妨碍直刺和劈砍性能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加工难度。

另外,嬴扶苏也交代,让武器工坊制作一些矛头和箭头。

长矛和箭矢,并不需要通体用百炼钢打造。

只需要制作出来小小的矛头和箭头,就可以得到精良的铁矛和铁箭。

这些东西的加工难度,都比双刃长剑要简单太多。

工坊的派来的人报告说,工坊的工匠们加班加点,试制出来十几柄刀,几十支矛头和一些箭头。

嬴扶苏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一大早就带着亲兵们出了肤施县外的军营。

沿着朔水河一路西行。

看着朔水河两岸新开辟出来的田野和一条条水渠,嬴扶苏倒是心中充满了一种成就感。

横跨秦直道之后,嬴扶苏一行人沿着朔水河继续向上游走。

武器工坊并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就可以建的。

冶炼铜铁,需要大量的木头去烧制木炭。

所以首先,武器工坊一定是选择森林资源充沛的地方。

其次,冶炼铜铁又需要靠近水源,以便随时取水进行冷萃和降温。

所以还要临近江河湖泊。

最后,生产出来的武器,还要方便运输。

所以交通情况不能太过于落后。

以前,上郡的武器工坊设置在上郡群山塬深处的高奴县。

那里有一条小河,并且旁边有森林。

可是百多年以来,高奴县周边的树木都被砍伐一空。

已经没有树木能够再制作木炭。

并且,大秦的边界已经从肤施县,推进到了九原郡,阴山之外。

高奴县就愈加显得交通不便起来。

于是,上郡新的武器工坊便选在了朔水河的上游。

群山塬之中一处森林的边上。

为此,修建秦直道的时候。

蒙恬甚至专门动用徭役,从那武器工坊修了一条能够行车的大道,一直通到了秦直道上。

这样,武器工坊之中生产和库存的武器,可以随时调运出来。

如果动用马车的话,只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就能够从上郡,运送到长城防线!

比起以前的高奴县,可是大大便捷。

沿着能够行四马重车的大道,进入群山塬中。

朔水河在山中变得蜿蜒扭曲起来。

进了山,温度也比外面的大荒原,冷了些许。

孟榆跟嬴扶苏说道:“长公子,进了这山塬,就算是进了合阳县的地界了。这合阳县是真的大!”

嬴扶苏点了点头。

秦国划分天下为郡县。

郡就相当于后世的省。

而县,则要模糊一些。

大部分的县,是比后来的地级市要小一些的。

比如九原郡和上郡交界的黄河两岸,就划分出来四十四个县。

这每个县,一个地级市小一些。

而有的县,因为地广人稀,则划分的很大!

例如这合阳县。

合阳县的人口并不算多,但尽是群山塬,所以管辖区域特别大。

相当于九原郡的好几个县加起来。

一些亲兵提起合阳县地盘之大,还啧啧称奇。

嬴扶苏倒是并不以为奇。

后世的雪区、内蒙的一些县,比国外一个国家大的都有很多。

例如比较有名的尼玛县,比格鲁吉亚还要大。

最大的若羌县,则相当于两个韩国。

嬴扶苏忽然想起来什么,回头问启:“我记得你那个村子,是属于合阳县与肤施县交界地方的。不过你们那个乡在哪儿来着?”

嬴扶苏记得,启所在的村子遭到屠杀的时候。

启就是去他们乡里搬救兵来着。

启苦笑一下,然后说道:“长公子,从我们村到乡里要翻过几十座山塬走上一天咧。我们村子很小,又是才从关中迁来的,没什么人管。乡啬夫除了登记属籍的时候来过一次,便再也没来过。”

嬴扶苏点了点头。

这在这片群山塬之中,倒是很常见的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