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是混乱的时代,开府和尚书台制度越是重要。

一个将军厉不厉害,并不是看他是重要将军还是杂号将军,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权利,或者说特权有没有。

比如刘备当年就是重号将军,大汉左将军,皇叔刘玄德。

这名字听着是不是特别唬人?

但是这俩玩意既没有俸禄也没有实际权力,甚至最穷的时候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

这个时候这俩位置还有个什么用?

但刘备在这个时候仍然被称之为一方诸侯,是公认的诸侯。

为什么?

因为他开府了,他的官职是大汉左将军,开府!

开府就是可以设置自己的官吏将校,那是独属于自己,甚至可以说不属于朝廷的部曲和势力。

所以这才是一个势力形成的前提。

如果说刘备的左将军开府还不够明显,那么另一个人的开府就很明显了。

孙伯符死去之后,孙权成功的继承了他的权利和位置。

这其中就有一个大汉的官职。

大汉讨虏将军。

就听听这个名字,先不说讨虏将军到底是干嘛的,就这个名字你也知道他和重号将军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但他既然接替了孙伯符,成为了新的江东之主,那么他也是一方诸侯,自然也有一方诸侯该有的特权。

那就是开府之权。

所以当时孙权的职位是,讨虏将军,开府!

也可以设置属于自己的官署,有专门给自己处理地方政务,各类事情的衙门和官吏。

而开府的第二个特性就是。

在某一个地方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大家要寻找的并不是大汉的朝廷,而是对应的开府之人。

也就是说,江东出现了任何问题,孙权不需要朝廷,自己去用任何办法解决掉它,那都是合情合理合规的。

这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当然,对应这些将军诸侯开府之权的,那就是在尚书台制度下的尚书令和录尚书事了。

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就很清晰了。

而录尚书的都有什么人?

首先开始的自然是霍光了,后面陆陆续续也有很多臣子都占据了这个位置,在汉末三国时期。

曹孟德,诸葛孔明,司马昭这些人都直接将录尚书事放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这三个人....不得不说,丞相千古!

毕竟在这些人里面,诸葛孔明应该是唯一一个皇帝主动给他将这个位置挂身上的。

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虽然握着这个权利,但是完全不用这个权利干任何不合适的事情的人。

丞相实权制,三公九卿制,尚书台制。

这是东西两汉时期的主要官职系统流转了。

那么等到了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时候,三个国家的官职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还延续着东汉,或者说是恢复了西汉的制度?

是,其实也不是。

首先我们要知道,因为三家的情况十分的特殊,所以在三家的官职制度上,我们是需要将他们分开说的。

首先是魏国和吴国其实基本上是一个样的,区别并不大。

丞相这个职位呢,他们当然不是没有,但是基本上的确是不设的,就算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些特殊情况设立了。

他们也不过就是虚职罢了。

说白了就是个高薪养老部门,每天正常上朝晃一晃,然后有事儿了顶一顶罢了。

比如江东的孙某人....

他这个丞相当得,我都替他觉得憋屈。

同样和丞相一样,他们两家的三公都直接给挂出去了。

如果说东西两汉时期的三公虽然有点虚,但好歹还是能够管一管九卿,甚至还是有那么些许权力在身上的。

但是到了三国时期,那就完全不同了。

纯粹就是个虚职了。

他们比丞相好的地方就是,他们在遇到事儿的时候,还能在会议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但也就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了,至于更多的。

你那是想都别想了。

三公都给虚了,那么在你看来,这九卿就一定是实权了?

但这也并不算是完全正确。

首先就是,九卿毕竟是需要管理很多事情的,所以他们还是有一定的权利的,也能够做不少的事情。

这一点是肯定的。

但是在真正的实权上面...

哈...在尚书台面前,他们都是弟弟。

当然了,既然有了尚书台,那么自然也会有御史中丞带领的御史台,还有司隶校尉这京师三独坐之中的另外两个也是不会缺的。

只不过这里面,人家曹魏这边的京师都城是洛阳,司隶校尉自然还是司隶校尉。

但是这江东嘛....算了,我们反正也有这个官职,就和丞相一样....

东吴和曹魏这两边都是按照东汉末乃至诸侯混战时期的顺序走下来的,曹孟德时代是他自己完成的从三公九卿制度到尚书台制度的改变。

而东吴当年毕竟还有一个称呼,大魏吴王。

其实他的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照着老曹家抄的。

所以说,他们两家的权利机构中枢都是尚书台。

同样尚书台制度我们也就能够看出来皇帝和尚书台的地位了。

如果皇帝任命的那个尚书令是自己的亲信,同样也没有给自己找一个录尚书事的祖宗供着。

那么毫无疑问,皇帝就是大权在握。

但如果说皇帝认命了尚书令的同时,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祖宗录尚书事,很明显这就是个傀儡了。

如果说曹魏走的是曹操流传下来的东汉末制度,东吴走得是曹魏的制度,那么蜀汉和他们两个就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并不是嘴上说说我们要光复大汉,他们是真干啊。

连同他们的官员制度也是直接跨过去东汉,奔着西汉就过去了。

而且还基本是以西汉初期为基本盘操作的。

上来就是一个丞相开府制!

丞相就已经是实权了,然后还给了他直接开府的制度,也就是诸葛孔明真没有野心。

但凡他有一丁点的野心,这就不是皇帝好似给自己找了个爹,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活祖宗出来。

丞相开府,也就是说在丞相府中包含但并不限于丞相长史,丞相司马,丞相参军,门下督等等重要掌权乃至掌兵的人手。

甚至就算是丞相诸葛孔明出去了,他去打仗了,那也会有一个人担任留府长史以及留府司马代替诸葛孔明的位置和权利,管着朝廷和皇帝。

所以就这个权利制度,那妥妥是一个活祖宗。

想要篡权或者干点什么,那基本就是抬抬手指头的事情。

然后唯一能够和丞相掰腕子的几个人,三公干脆就给废了,说是虚的吧,蜀汉干脆连设都不给他设了,好像是不想自家丞相看着碍眼。

就算是偶尔没辙了,弄一个上来也是因为要给某个人养个老,连上朝他去不去的都没个事情。

至于尚书台制度,当然他也有。

但是重点来了。

我们经常说的尚书令李严,很多网文还有营销号都说李严就是刘备乃至刘禅为了权衡诸葛亮的权利,从而给他竖立起来的敌人。

从而诸葛孔明将李严拿下了,就是他在大权独揽,然后辜负了刘备和刘禅的信任等等。

反正就是巴拉巴拉说一堆什么东州集团,什么权衡利弊,什么朝堂势力驳杂。

看着都是很有道理,实则是胡说八道。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刚刚说过的尚书台制度,尚书令顶层老大尚书令虽然很强大,但是他也有个完全压制的人,那就是录尚书事之人。

然后蜀汉有尚书台制度,但是也有一个人专门加了,录尚书事。

这个人,叫做诸葛孔明。

换而言之,李严无论是从什么角度,他的顶头上司都是诸葛亮。

就算是他当年在刘备病重的时候,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并且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的时候。

他也没有加到录尚书事的职权,而且那个时候刘备已经很明确了,李严为副。

这是全方位卡死了李严,同时也可以说,诸葛亮从两头堵死了刘禅,可以说完全将他给空了。

当然,这玩意还是刘禅主动的。

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这或许也是李严成为了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尚书令这个官职里面最为悲剧之人的根源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更不要说诸葛亮还是妥妥的摁住了他,而李严偏偏又不是一个无能之人。

从各个方面来讲,李严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他也想要改变这种想法,同时他还产生了一种很尴尬的错觉。

那就是诸葛孔明的官职这么独揽,皇帝刘禅肯定不干啊。

所以在这种种情况之下,他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疏。

他想要从益州分出来几个郡来做巴州,然后给自己一个巴州牧干干,这样一来最起码在地方上他就和诸葛亮正式平级了。

直接想要在职权上挑衅了过去,甚至已经到了分裂的地步。

诸葛亮想了想,算了弄下他来吧。

而作为大汉皇帝的刘禅嘛....

“相父说得对!支持相父!阿巴阿巴阿巴....”

如果说李严是最悲剧的尚书令,那么相对的自然也要有一个最强横的尚书令。

这一点咱们是从广义的汉末三国来说,那毫无疑问就是荀彧了。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大汉的尚书令,更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荀彧和曹操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初曹孟德还是司空的时候,就曾经想过和荀彧好好耍一耍,所以他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

想要封荀彧为万岁亭候,然后这表彰毫无疑问就直接到了尚书台,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阻拦一路上呈就到了荀彧这里。

荀彧只看了一眼,退了!

他退了!

刘协是连看都没看到直接就让荀彧给退回去了,什么盖章用印,什么诏书下令,啥都没有,直接给扔了回去。

闹得曹孟德十分尴尬,最后一个字儿都没再多说,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在整个汉末混战的前期,最起码是荀彧的中前期,他和曹孟德的关系都很明白。

那就是同僚兼上下级。

如果说汉末时期的大汉已经到了近乎于空壳的地步,那么荀彧就是这个大汉公司的实权CEO。

而曹孟德则是在这个公司之下衍生出来了一个控股集团,他担任了董事长。

但与此同时他也在这个公司里面有自己的职位,司空。

之后曹操心态发生了变化,然后给自己加上了录尚书事。

这样以来,虽然在平常尚书令荀彧仍然是位高权重,但是却也已经阻挡不了曹孟德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了。

因为司空管不了荀彧的尚书令,但真到了某种地步,他就要拿出来录尚书事这四个大字了。

尤其是在赤壁之后,曹孟德彻底发生了转变,所以他直接废了三公,设立丞相,自任为丞相录尚书事。

实权丞相加上录尚书事,他也算是做到了和诸葛孔明的地步,同时也保证了不管是尚书令亦或者是什么其他的朝廷要员。

他们的地位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有没有的,也就是那个样子了。

而荀彧的解决,毫无疑问,从那一刻他就已经被确定了下来,双方都知道,只不过双方都在努力的坚持罢了。

同时从曹孟德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在臣子这个领域来说,诸葛亮可以说做到了一个臣子所能够做到的巅峰。

当然,他并不是地位最高的,曹孟德也不是。

地位最高的很明显是人家陆逊。

大都督、假黄钺,统领禁军,摄王事,外加吴王执鞭,百官跪拜。

这是....啧啧啧....

不过单纯从臣子职权上面来说,诸葛亮就是巅峰,而且如果仅仅以王朝臣子的这个领域,他也是上下数千年所有朝代臣子的巅峰了。

开府的丞相是直接控制了朝堂之权,然后录尚书事则是讲皇权和执政之权摁在了手里。

除此之外他还有领益州牧,这就是蜀汉的全部地方政权了。

就算是曹孟德的魏王领冀州牧,虽然他地方地方好,但也绝对不是全部国土。

嗯,就是这么不要脸!

就算有了这些,还给诸葛孔明加上了一个督中外军事,直接就是整个蜀汉的军权送出去了。

按照这个算法,所以就算是曹操还是臣子,就算是他管理的国土面积和实力最大,但是在臣子的权利这块,他也不行。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