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公主回到后院,她的姐妹们早就炸锅了。
本以为刘景是一个沙场莽夫不懂文雅为何物,没想到出口便是绝世佳作,还一口气作出了...
“刘少卿方才总共作出了多少首诗?”
周涵问道。
旁边的侍女数了数,回道:“刘少卿方才总共作了整整300首诗文。”
嘶....
一口气300首诗文,这恐怖的文才。
“难怪刘少卿敢说大话,他若赋诗,只怕大唐无人再敢吟诗了。”
“300首诗文,而且每一首都是绝世佳作,此等文才,说他才高八斗都是辱没。”
潘瑾羡慕地看着九江公主。
自己的好姐妹找了一个如意好郎君,武能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文能横压当世文人。
九江公主早已经是满面绯红,高兴得不得了。
还以为这次的流觞曲水诗会可能让刘景难堪出丑,谁知道大大的装了一把。
“其实,本公主也不曾知晓刘郎会作诗的,若是知道,今日便不玩这流觞曲水了。”
九江公主凡尔赛地炫耀。
杨锦秋面色难堪,她一开始自负老爹有些文墨,便在刘景面前炫耀,还嘲讽刘景。
现在脸被打得连她妈都不认得。
“锦秋,刘少卿的诗文真的每一首都好吗?”
有个不太懂诗文的姐妹问道。
杨锦秋心中暗暗咬牙,不情愿地说道:“都很好。”
姐妹们相信杨锦秋的评价,都赞叹九江公主找了一个好郎君。
九江公主留她们吃过了晚饭,然后各自散了。
送到大门口的时候,杨锦秋突然停下来,说道:“公主殿下,我今日所作诗文删了吧。”
九江公主愣了一下,每次诗会,最喜欢作诗传扬的便是杨锦秋,今日反倒要把自己的诗文删了....
九江公主不是傻子,马上明白了杨锦秋的意思。
“其实...不过是游戏而已,何必当真呢。”
九江公主安慰道。
杨锦秋苦笑道:“米粒之光,何必与皓月争雄,自取其辱罢了。”
说完,杨锦秋怏怏地离开了公主府。
九江公主有些惋惜,不过还是把诗文剔除了,然后让府上的人整理,第二天便拿到外面去传诵。
....
...
御书房。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工部尚书张亮正在奏报归义庄的建造情况。
这个工部尚书张亮原来是徐世绩的部下,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李世民登基后,成了工部尚书。
前些日子,灭了观音会,刘景说想建造一个专门收留孤儿乞丐的庄子,钱由刘景出,事情由工部来做,也由李世民来管。
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刘景吃亏了,但为了可怜的百姓,吃亏就吃亏。
今日工部尚书张亮特来禀报,说刘景已经把所有的钱给到位了,可以开工。
李世民心中感叹,这个刘景比其他大臣强太多了,其他大臣只知道跟他要钱,哪里会为了百姓出钱。
“好了,就按照原本预定的做吧,退下吧。”
李世民说道。
张亮退出御书房。
张亮刚走不久,房玄龄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本子,边走边看,边看边赞叹。
进了御书房,房玄龄拜道:“微臣拜见皇上。”
李世民见房玄龄摇头晃脑,问道:“何事如此开心?”
房玄龄将手中的小本子呈递给李世民,说道:“皇上,这是今日在长安城流传的诗文集。”
李世民此人也爱写诗,《全唐诗》开篇就是他的。
李世民放下手中奏折,很惊讶什么诗文能让房玄龄这个学识渊博的人如此惊诧。
接了诗文集,打开看了第一首...看似平平无奇,却能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出春天的感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诗啊,一股子恬静慵懒的感觉,此乃上乘佳作。”
李世民忍不住又往下翻,每一首都想吟诵一遍。
“玄龄啊,这诗文集是何人所做?”
李世民惊问道。
如此良才,不招入朝堂为官,乃是暴殄天物。
李世民已经做好了破格提拔的准备,可以做...弘文馆学士,然后到...留在御书房吧。
文才好的文人当然给领导当秘书合适。
房玄龄语气认真,但是又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微臣打听过了,据说是...”
李世民眼巴巴地等着房玄龄说出名字。
“据说是刘少卿。”
房玄龄终于说出了名字。
李世民身躯一震,皱眉惊问道:“你说啥?”
房玄龄重复一遍,说道:“刘少卿。”
李世民又问道:“哪个刘少卿?”
房玄龄愕然道:“这长安城难道有两个刘少卿?”
因为刘景做事狠辣、武艺奇高,刘少卿这个称呼成了刘景的专属名词,谁都不敢僭越。
李世民不敢相信地问道:“刘景?”
房玄龄猛地点点头,表示你没听错,你说对了。
李世民挠了挠脑门,说道:“刘景还会作诗?而且...这么多?他何时出了诗文集?”
在归义镇的时候没见刘景作过诗,原来做左拾遗的时候,也不见刘景作诗,怎么突然就有了300首绝世佳作?
难不成这小子一直在攒?也不对,文人作诗但凡有一首好的,马上就拿出来嘚瑟,谁能忍着积攒300首再发表?
房玄龄说道:“皇上,此事微臣也问了,据说是前天九江公主约了刘少卿参加流觞曲水的聚会,在聚会上,刘少卿一口气作了300首诗,公主将其整理成册,便是这本。”
李世民震惊地看着手中的诗文集,又翻了翻,问道:“一口气?300首?”
房玄龄想小鸡啄米一样点头...表示你没听错。
李世民啧啧说道:“这小子,深不可测啊,还会作诗?300首啊,多少文人一辈子作不出一首好诗。”
李世民想想自己写的那些诗,虽然大臣和弘文馆的学士都会吹捧一番,但他自己心里有比数,知道自己的水平如何。
跟刘景的诗文比起来,自己真是...小垃圾。
房玄龄感叹道:“刘少卿武艺绝世,没想到文才也是旷世,真是..”
他想说,老天不公,特么的,给了绝世武艺又给绝世文才,贼老天!
李世民叹息道:“朕何时也能作一首好诗。”
房玄龄说道:“如今长安城的人都知道刘少卿有绝世诗才,还跟公主好上了。”
李世民想了想,笑道:“看来九江与刘景对上眼了,可喜可贺啊。”
再强的人,只要变成自己的人,那就没问题。
君臣二人拿起诗文集一起研读了半天,又感叹良久。
看完了诗文集,房玄龄说道:“皇上,关于观音会的事情,大理寺和京兆府联手追查,又抓了几个头目,京畿之地基本上肃清了,只是刘少卿怀疑他们在其他地方还有分支,他打算在全国搜捕,微臣特来请示皇上。”
在庄子里灭掉娘娘的时候,刘景就怀疑那里只是分舵,总坛还在其他什么地方。
追查这个事情需要很多人手,曹阳群众目前只在幽州云州和关中地区发展了居委会,其他地方鞭长莫及。
所以,他跟房玄龄商议过,请求朝廷追查。
李世民点头赞同,说道:“除恶务尽,这些江湖帮会竟敢渗透到衙门,罪不可赦,全力追查!”
房玄龄点点头,马上记下了。
“还有,刘少卿上次提议将大理寺仵作列为从九品下,等于大理寺狱丞。”
“微臣与吏部商议过,也与其他同僚说过,他们都不同意...此事...”
这个事情,是刘景上奏李世民的,李世民原本想廷议,后来又让房玄龄与吏部先通通气。
从九品下是品级最低等,再往下就是流外了。
这个品级不高,但因为仵作一直都是贱业,备受歧视,所以吏部还是不同意。
李世民也觉得头疼,仵作这个职业歧视太严重了,是最低贱的职业。
现在突然变成有品级的朝廷官员,大家接受不了也很正常。
可是,这个奏折是刘景上奏的...
“此事,还是廷议吧。”
李世民头疼地说道。
他无法说服大臣,那就让刘景自己在朝堂上说服好了。
房玄龄觉得也是,刘景想做的事情,不做就是不给面子。
“微臣遵旨。”
房玄龄退出了御书房。
....
...
崇化坊,刘府。
刘景坐在院子里,夏荷在旁边泡茶,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正是观音会里的小乞丐兄妹。
他们本是长安城附近的佃户,父母在去年冬天饿死了,他们两个流落到长安城乞讨,也没有名字,男的叫做阿宝,女的叫阿秀。
刘景把他们两个带回了府上,跟着自己姓氏,小男孩叫做刘宝,小女孩叫做刘秀。
刘秀手中拿着一朵摘下来的花,插在自己的鬓角上,笑嘻嘻地跑过来问夏荷:“夏荷姑姑,我好看吗?”
夏荷帮刘秀把花簪在头上,笑道:“好看。”
他们两个到了刘府才知道刘景的身份是大理寺少卿,刚开始有些拘束,毕竟从农家到官家。
相处了几天,他们发现别人嘴里的刘阎王其实很和善,也就不怕了。
刘秀簪着花,在后院里跑来跑去,刘宝爬到树上去了。
小孩子心性就这样,狗都嫌的年纪。
狄仁杰带着东方默,从外面走进来,身后还有哮天犬。
以前狄仁杰独来独往,但经过观音会的事情后,刘景觉得必须有人随身跟着。
见到狄仁杰,刘秀马上跑过来,问道:“小英,我好看吗?”
狄仁杰给刘秀一个幼稚的表情,不跟她说话。
刘秀觉得无趣,便和哮天犬一起玩。
刘宝见到哮天犬回来,连忙呲溜溜爬下来,跑过去抱住哮天犬,笑嘻嘻地说道:“哮天,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哮天犬一脸嫌弃...
“大人,仵作入从九品下的事情又被吏部驳回了,皇上的意思是要廷议。”
狄仁杰说正事,不跟他们玩。
刘景笑道:“那便明日廷议好了。”
打仗没输过,斗嘴嘛,也没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