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戴鹏和司马邓平二人带着全程僚佐出城迎接,潘璋在最前面带路,缓缓进了汴州城。
狄仁杰在背后坐在东方默的马背上,用好奇地眼光打量着这座城池。
百姓在其中过得还算安宁,商户也井然有序,没有因为银钱失踪案受到影响。
一个地方好不好,看老百姓见官的表现就知道。
在长安城的时候,说潘璋这人除了喜欢巴结往上爬,其他问题不大,财色都不贪,也不残暴。
现在看来传闻差不多。
潘瑾好奇地看着自己老爹治下的城池,问道:“阿耶,这城里有多少人?”
潘璋说道:“城里大概3万多人吧。”
潘瑾点点头,说道:“才3万啊,长安城好多呢。”
潘璋笑道:“汴州哪里比得过长安城,洛阳城都远比汴州城好。”
长安如今最繁华的便是长安、洛阳,然后是扬州,汴州只能算一般般。
进了衙门住下,潘璋吩咐手下人准备酒菜给刘景接风洗尘。
虽然潘璋努力把酒菜做得更好,但汴州毕竟是小地方,吃得很简单。
吃完了饭,刘景就开始查阅当时的卷宗和记录。
刘景坐在上首,狄仁杰在旁边,东方默站在狄仁杰身后,王朝、马汉在外面守着。
潘璋带着自己的人在旁边听用。
根据卷宗,十六天前,就是贞观元年4月8日,扬州别驾姜群押运银钱进入汴州桃陵县境内,此时潘璋带人亲自接应,桃陵县令马武带领县丞和衙役在路边与潘璋会合。
刺史和县令总计有人马70多人,同时赶往喊魂山驿站,到达的时间是酉时末,就是下午7点左右。
但是当到达喊魂山驿站的时候,根本不见姜群,等了许久,到了戌时中,就是晚上8点左右,潘璋带人继续往前接应。
却在喊魂山的峡谷中,发现了姜群等人的尸体,100多具尸体横在路边,所有人成了干尸,银钱不知所踪。
当时春雨季节,道路上的痕迹又被冲刷了。
潘璋当即让人收集了尸体,运回汴州城,又派人就地四处寻找线索,但是一无所获。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当时一起去的,有刺史潘璋,司马邓平,还有司兵参军杜鹊,另外就是士兵了。
看完了卷宗,狄仁杰有些疑惑,问道:“喊魂山驿站离宋州不远,宋州那边怎么说?”
按照行程路线,姜群一行人途径宋州进入汴州,而且出事的地点其实有点交界线的意思。
如果贼人在汴州作案,然后跑到了宋州去,潘璋是无权彻查的,因为管辖权的问题。
潘璋无奈地说道:“此等惊天大案,宋州怎么会牵扯进来,当然说不知晓。”
这很正常,如果姜群从汴州境内离开,到了其他州郡,潘璋也不愿意扯上任何关系。
刘景看完了卷宗,靠在背几上,感觉一筹莫展。
时间过去太久了,十六天的时间,又恰逢春雨时节,雨水最能销毁证据了。
“你们怎么看?”
刘景问站在旁边的司马邓平和司兵参军杜鹊。
司马邓平拜道:“少卿大人,喊魂山素来有僵尸食人的传闻,那扬州别驾的死状,就是被咬破喉咙,吸干了血液而死,所以属下以为...”
司马邓平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了,他觉得是僵尸作案。
司兵参军杜鹊附和道:“下官认同司马的看法,此案太蹊跷了,除了僵尸作案,再无其他可能。”
这时,六子从外面进来,他在刺史府溜达了一圈。
“可如果是僵尸作案,银钱哪里去了?”
六子装模作样地问道。
六子是个仆人,在这公堂之上,没有他说话的份。
司马和司兵参军都比他强太多,但宰相府里七品官,刘景的仆人,他们不敢怠慢。
“我们也这么想过,我们的想法是僵尸袭击了押运银钱的队伍,然后银钱被路人拿走了。”
司马邓平也知道这个解释牵强,但只有这么想。
狄仁杰摇头道:“数额如此巨大的银钱,而且都是官银,若是被路人拿走,怎么会一点消息也无。”
司马邓平叹息一声,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
事情这样,他也很无奈。
刘景把腿搭在案上,仰头看着房梁,说道:“如今唯一的线索就是那些干尸,去停尸房吧。”
“应该把楚青带过来的,一时匆忙忘记了。”
验尸太麻烦,特别是尸体太多的时候,那味道...
其实刘景也不想亲自验尸。
狄仁杰低声说道:“大人当时只顾泡妞了吧。”
卧槽....
刘景伸手就去揪耳朵,狄仁杰马上求饶。
正要去停尸房,长史戴鹏匆忙跑过来,禀道:“少卿大人,刺史大人,扬州刺史郝昭进城了,郝刺史说想见见少卿大人和刺史大人。”
这次大案,汴州刺史是案发地点,潘璋有麻烦;扬州刺史郝昭是负责人,他也逃不了。
只是扬州事情多,拖到现在才起身往长安城请罪。
其实这段时间,郝昭在到处找关系,想为自己脱罪做准备。
今天到了汴州,听说大理寺少卿刘景在这里奉旨查案,所以想见见。
按理说,朝廷为了防止官员结党,不允许路过的官员相互接待。
此时事情特殊,等到了长安城,做一个情况说明就可以。
潘璋没有回答,而是看刘景的意思。
刘景点头道:“见一下吧,或许有什么线索。”
潘璋马上说道:“请郝刺史到客房说话。”
长史戴鹏马上去安排,刘景往客房去,潘璋往门外迎接郝昭。
到了门口,只见郝昭带着几十个精锐士卒,自己也身披重甲,骑着高头大马进来。
潘璋见到郝昭的打扮,略微有些惊讶,不过很快明白缘由。
别驾姜群死得蹊跷,这个郝昭怕死,所以才如此。
“郝刺史。”
潘璋马前行礼。
郝昭下了马,拜道:“潘刺史。”
郝昭为上州刺史,地位堪比洛阳令,但此时和潘璋是难兄难弟,所以下马行礼。
“听闻大理寺少卿刘景在刺史府,我来一见。”
郝昭开门见山直说,也不多余客套。
潘璋说道:“请随我来,少卿大人在客房等着。”
郝昭心中颇有微词,觉得自己品级高过刘景,他居然不来迎接,反而在客房坐着。
求人矮一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最后破案估计还得靠刘景。
郝昭说道:“潘刺史请。”
两人一起走进了客房,见到正在喝茶的刘景。
“刘少卿,潘刺史到了。”
潘璋说道。
刘景看了一眼郝昭,身形不太魁梧,和文人差不多。
唐初的刺史并没有兵权,也不需要完全是武夫出身。
刺史基本上是管理行政,只有大都督总揽军政大权。
“刘少卿。”
郝昭进来一拱手,算是行过礼了。
刘景笑了笑,起身回了一礼,然后坐下来。
狄仁杰跟着行了一礼。
郝昭见到狄仁杰,诧异道:“这就是六岁寺丞狄怀英吧。”
刘景举荐一个孩子担任寺丞,此事轰动了整个大唐,郝昭自然也知道。
狄仁杰又行了一礼:“正是下官。”
郝昭仔细打量狄仁杰一番,说道:“不错,虽然年幼,却是一副天才模样。”
狄仁杰拜道:“多谢刺史大人夸奖。”
潘璋招呼大家坐下来。
事情的经过,潘璋再次说了一遍。
郝昭听完,无奈地说道:“本以为姜群办事妥当,没想到出了这档子事情,这下大家都难过了。”
潘璋也是无奈,他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姜群失职丢了银钱,却偏偏在他的辖区内,真是晦气。
狄仁杰问道:“郝刺史,下官想问问,这个别驾姜群平日里如何?”
对于姜群,潘璋是不了解的,只有郝昭知晓。
郝昭苦笑道:“这个姜群在朝中有些关系,所以并不是很受本官的管束,这次也是他要去押运,结果出了这事情。”
听这意思,郝昭和姜群两个人不是很对付。
这也正常,通常市长和书记都不对付,各干各的。
姜群这次押运银钱回长安城,估计也想趁机带些钱回京城走关系。
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地方官进京送钱拉关系是古来的优秀传统。
刘景说道:“那就是说,姜群不可能监守自盗。”
郝昭摇头说道:“不可能,姜群此人虽然桀骜不驯,却不至于如此胆大包天。”
姜群有大好前途,不会做出如此举动,这是抄家问斩的下场。
而且,如果真是姜群监守自盗,郝昭这个刺史也麻烦。
“郝刺史手里有没有这次押运人员的所有资料。”
狄仁杰问道。
他想查看这些人的详细资料。
郝昭沉默一会儿,说道:“有是有,不过本官要进京面圣,这东西不能给你看。”
这是不肯给,原因能猜到,他觉得刘景的资格不够。
刘景笑了笑,说道:“那就算了,郝刺史既然来了,要不要去看看姜群别驾的尸首?”
郝昭摇摇头,说道:“不了,本官此来是拜托刘少卿尽快查明此案,还本官一个清白。”
“好了,本官不耽误了,还要前往洛阳,与洛阳令郑直叙叙旧。”
说完,郝昭便起身,打算往外走。
汴州比不上扬州,郝昭看不起这里。
刘景自然也看得出,只是冷冷一笑,起身带着狄仁杰往停尸房去验尸。
郝昭见刘景如此模样,心中不忿。
官场最是看中品级,官大一级压死人,刘景居然对他不敬。
“早听说刘景目中无人,果然如此。”
郝昭冷哼道。
潘璋很尴尬,两边他都不敢得罪。
“郝刺史要去洛阳落脚?”
潘璋好心问道。
郝昭面色倨傲,说道:“不错,本官与洛阳令郑直关系甚笃,可在洛阳落脚。”
潘璋愕然道:“郝刺史有所不知,那郑直因为谋反枉法,昨日被刘少卿斩了。”
嘶...
郝昭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
郝昭惊呼道。
潘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郝昭被震惊得外焦里嫩。
刘景居然当场斩了郑直,还把他合家老小给押解入京。
这特么的...洛阳令郑直比他郝昭牛逼多了,说杀就杀了?
“郝刺史要赶路,那便早些启程,天色不早了,只是切莫再说与郑直相熟,恐引火烧身。”
潘璋“好心”提醒道。
郝昭吓得满头大汗,拜道:“误会误会,郑直此人心术不正,我与他并无什么交情。”
“如此...如此,便先告辞,我也好早日入京面圣。”
郝昭拱拱手,马上带人离开汴州城,往长安去。
他本想留下来,给刘景道个歉什么的,但是想想又不对,万一再得罪刘景,那就惨了。
刘景外号除了屠夫阎王,还有一个:刘谋反。
他最喜欢给别人扣上谋反的帽子,接着就是抄家问斩。
出了汴州城,郝昭发现自己浑身汗透了。
“拿衣裳给本官换上。”
郝昭声音颤抖着说道。
身后的士兵连忙帮他脱了衣甲,再换衣服。
郝昭走后,潘璋冷笑道:“装什么装,看不起老子,还特么看不起刘少卿,找死!”
说完,潘璋往停尸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