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郑寿哈哈大笑道:“刘少卿,老夫比你虚度几十年,知道的东西也多些,种地虽然也靠人力,却更依赖天时,风调雨顺之年自然丰收,水旱之年便是尧舜再世,也难有收成。”

“刘少卿,你杀人的手段,老夫佩服;可这种地的本事,呵呵,小心话说得太大。”

这老东西一出口就是讥讽,朝中大臣都觉得荥阳郑氏惹上瘟神了。

刘景呵呵笑道:“郑司农,人定胜天,古时茹毛饮血,后有圣人教授百姓稼穑,你自己能力不足,却怨怒天时不利,真是可笑至极。”

郑寿被刘景这个小辈当众羞辱,气得脸色骤变。

郑寿冷笑几声,不跟刘景废话,却转身对李世民说道:“皇上,刘景敢在朝廷上指责老臣无能,那便让他来做这个司农官,老臣倒想看看,他如何解决百姓粮食问题。”

朝中大臣看得出来,郑寿和刘景说出真火了。

郑寿不再称呼刘景为“刘少卿”,而是直呼其名。

李世民觉得百姓粮食不够的问题,主要是天时不好,光靠人力肯定不够的。

“郑司农言重了...”

李世民想劝架,让两边都冷静冷静。

刘景却走出来,拜道:“微臣愿意当此重任。”

这...

李世民愣住了,朝中的大臣也愣住了...

大理寺查案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但种地真的是靠天吃饭,难不成刘景还能呼风唤雨?

“刘少卿,司农一职...”

李世民刚想说种地不是那么容易的,却突然想到归义镇。

那里三年前还是一片荒漠,最后却被建成了塞外江南。

对啊!

李世民恍然大悟,怪自己脑子太笨,这事情交给刘景正合适。

郑寿以为李世民要阻止,抢先一步说道:“皇上,朝堂之上岂有戏言,他刘景难道要戏弄文武百官吗?今日便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把这个司农的官职给了他,看他能不能解决百姓缺粮问题。”

刘景冷冷一笑,对着李世民和文武百官说道:“皇上,众位大人,我刘某岂是光说不练之辈,郑寿老贼无能,致使百姓饥馑,我当担此大任,让百姓丰衣足食、富足安康。”

郑寿听闻刘景骂自己是老贼,气得脸都白了,指着刘景骂道:“好贼子,竟敢当堂辱骂大臣!”

刘景冷笑道:“尸位素餐是为贼,说你老贼有何不妥?”

郑球站在郑寿旁边,怒道:“刘景御前失礼,请皇上降罪。”

刘景大声说道:“郑球、郑寿结党营私,请皇上降罪。”

嘶...

郑球顿时哑口无言。

比起辱骂大臣,结党营私的罪更大。

朝中大臣心中暗笑:郑家和刘景斗嘴皮子,自不量力。

李世民挥挥手,说道:“好了,自今日起,由刘少卿代管司农一职,解决我朝粮食问题。”

刘景欣然拜道:“微臣领旨。”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本来廷议给刘景加官进爵的,最后成了代管司农。

郑寿见刘景接了司农代管之事,又拜道:“皇上,刘景接了代管司农之事,还需立个规矩,若是刘景不能解决粮食问题,就该革除职级,永不叙用,同时问他个欺君罔上之罪!”

嘶....

朝中大臣听得心头一凛,郑寿这话明摆着是要跟刘景往死里对着干啊。

今日说了这话,荥阳郑氏与刘景便是不死不休了。

李世民皱眉道:“刘少卿只是代管,郑司农如此...”

刘景却说道:“微臣接受老贼的提议,不过,若微臣解决了百姓粮食问题,那郑寿老贼也该逐出朝堂,问他个贪赃枉法尸位素餐的罪责!”

朝中大臣听着,心中暗自说道:果然,刘景要置郑氏于死地了。

郑寿冷笑道:“老夫接受挑战,不过,事情得有个期限,三年为限,你若是解决不了,那就等着革职查办。”

种地以年算,不能以天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三年看起来很长,其实很短,郑寿在给刘景挖坑。

刘景呵呵笑道:“老贼在家好生养着,三年后,我来取汝项上狗头。”

嘶...

郑氏家族的官员闻之色变。

这已经不是威胁了,而是直接的死亡警告。

郑寿脸色大变,他万万没想到刘景会这么狠,当着李世民的面威胁取自己人头。

“你...大胆!无法无天,无法无天!”

郑寿指着刘景大骂道。

刘景冷笑几声,并不搭理。

李世民怕他们再吵,开口道:“好了,刘少卿提拔之事,吏部再议议;自今日起,刘少卿代管司农一职。”

“退朝!”

李世民起身,赵公公跟着往后廷去。

朝中大臣散朝,各自都不说话。

郑球扶着郑寿往外走,郑氏族人跟在后面。

刘景甩了甩袖子,转身准备走。

吏部尚书高士廉走上来,语气带着歉意,说道:“刘少卿,老夫本是一番好意,没想到弄巧成拙了。”

因为潘璋的事情,高士廉被李世民说了一顿,但这老小子非但没有因此怨恨刘景,反而意识到必须和刘景搞好关系,所以才有今天的事情。

刘景笑道:“尚书大人一番好意,晚辈心领了。”

高士廉说道:“刘少卿,破案容易,种地难啊,这些年水旱严重,司农这官不好当,特别是当下关中无粮,很是棘手啊。”

这话是真的,高士廉感觉刘景这次草率了。

刘景笑道:“多谢尚书大人提醒,晚辈记住了。”

高士廉笑呵呵出了朝堂。

刘景往外走到承天门,程咬金鬼鬼祟祟地迎上来,说道:“刘少卿就回去?”

刚才在朝堂上,程咬金为自己说了话,刘景对他印象不错。

“程将军要请我喝酒?”

刘景笑问道。

程咬金嘿嘿笑道:“改日改日,先说正事,郑寿那老小子没安好心,你代管大司农,他肯定会把手下人撤走的,你去了就是光杆司令。”

“你看啊,我有两个不成器的儿子,给你送过去如何?”

刘景没想到程咬金会把自己儿子送过来当手下,笑问道:“程将军如此高看我?”

程咬金笑眯眯地说道:“这话说得多见外,我回去就让两个小兔崽子到你府上报到。”

说完,程咬金摇晃着肥胖的身体上马回家了。

刘景看着程咬金远去的背影,笑道:“不愧是混世魔王啊,聪明人。”

满朝文武,能看出刘景潜力,做事又果断,把自己儿子送过来,只有程咬金一个人。

听说当初程咬金和秦琼一起投奔李世民,拿主意的是程咬金。

程咬金刚走,户部尚书唐俭走过来,歉意地说道:“刘少卿,那郑侍郎说的话与我们户部无干,也不知道他发什么疯,我们户部感谢刘少卿寻回了银钱,绝无为难的意思。”

唐俭担心刘景把矛头对准户部,搞得自己难做。

刘景笑道:“一码归一码,此是郑家的意思,与唐尚书无关。”

唐俭松了口气,笑道:“那就好,那就好,我先走了。”

唐俭回了自己的户部。

人都走了,刘景也回家去。

....

...

李世民从前朝回到后廷,赵公公跟在身后。

本以为李世民会心情不好,没想到李世民心情大好,哼着小曲往立政殿走去。

进了立政殿,皇后正在教授一个六岁的小孩子读书。

这个小孩子便是大唐长公主——长乐郡公主。

李世民十分溺爱这个女儿。

见到李世民进来,皇后抱着公主起身,拜道:“皇上。”

李世民笑呵呵接过怀中的长乐,笑道:“今日跟着母后学了什么?”

长乐咯咯笑道:“学了《论语》。”

李世民笑道:“哦?父皇要考考你了,子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此语何解?”

长乐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眨了眨,说道:“意思是说,政事以孝悌为本,先家后国再天下。”

李世民点头,感叹道:“你皇兄有你一半聪慧就好了。”

放下长乐公主,皇后让和玉带着去一边玩耍。

“太子的学业,臣妾一直在看着,皇上宽心。”

皇后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觉得李承乾不成器,不堪为储君。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罢了,不说这个,说个喜事。”

皇后来了兴致,问道:“什么喜事?”

李世民把刚才廷议的事情说了。

皇后听完,皱眉道:“这荥阳郑氏如此胆大,居然敢当朝与刘景冲突,怕不是又要一场血雨腥风。”

刘景的杀伐手段可是出了名的,郑氏这次恐难善终。

李世民说道:“这是其次,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说起来,刘景这小子能把归义镇那样的不毛之地变为塞外江南,这司农的位子完全当得。”

皇后回过神来,说道:“不错,归义镇苦寒之地,刘景居然能建设成那样的巨城,让他代管司农正合适。”

“只是...郑寿必不善罢甘休,恐怕会给刘景使绊子。”

李世民笑道:“这不打紧,刘景岂会收拾不了郑寿,朕坐享其成便是。”

皇后笑道:“却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了。”

李世民得意地哈哈大笑。

....

...

刘景回到府上,祥子正在后院坐着,刘秀和刘宝一个在树上,一个墙上。

见到刘景回来,祥子连忙起身拜道:“义父。”

刘景点点头,也不说什么。

五岁的年纪,说不懂也懂些,父母要被斩首,对于他来说很残酷。

但国有国法,被江蛮子害死的人难道不无辜?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回到书房里,刘景开始盘算如何代管司农之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