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你欺人太甚!”

郑寿暴怒。

李世民看两边又吵起来了,马上挥手道:“好了,刘少卿赌命,司农卿赌官职,大家都听到了,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几乎可以肯定是刘景赢,否则刘景不会用命做赌注。

而他答应这场赌注,也是想趁机把郑寿赶出去。

司农寺虽然由刘景代管了,但司农卿的职务还在郑寿手里,李世民又不好强行罢官。

正好,借着这次打赌,把郑寿拿下。

郑寿冷哼一声,气呼呼地回了自己的班列。

李世民坐回龙椅,说道:“雍县县令孙明罪大恶极、证据确凿,押到城南大柳树下斩首,刺史萧阳御下无方,停职查办,退朝吧!”

李世民如此处置萧阳,算是给了萧瑀面子。

否则按照私调军队这一条,足够斩首。

萧瑀也知道,所以不再说什么。

“恭送皇上。”

众位大臣一拜,各自散朝了。

大家走后,程咬金笑嘻嘻跟上来,说道:“少卿大人,要不要帮忙?”

他两个儿子跟了刘景,满朝文武都知道程咬金投靠了刘景,他索性不掩饰了。

刘景笑道:“莫非程将军还有儿子?”

程咬金哈哈笑道:“没有了,都给你了。”

刘景笑道:“人手真需要,麻烦程将军帮我找些可靠的人,我要在长安城周围布下先天八卦阵祈雨。”

程咬金拍了拍胸脯,说道:“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刘景出了朱雀门,骑着马回了司农寺。

....

...

郑寿回到宣阳坊的府邸,进了书房,感觉整个脑袋昏昏沉沉的。

今天在朝堂上和刘景对赌,刚开始感觉很赚,现在回想一下,感觉哪里都不对劲。

刘景既然敢以性命相搏,那就一定有把握。

可是...这厮难道真的得到了仙人指点?

郑寿心中很是不甘。

如果刘景真的得到了仙人指点,这还怎么斗?

进了书房,见到一个尖嘴猴腮的男子坐在那里喝茶。

“族老,今日如何?”

此人正是岐州别驾郑侯。

郑寿坐下来,郑侯把门关了。

郑侯殷勤地给郑寿倒茶,笑着脸等消息。

郑寿冷冷说道:“今日在朝堂上,左仆射萧瑀说了刘景,但被那厮挡回去了,皇上最后把刺史萧阳革职了。”

郑侯听完,心中大失所望。

刘景在雍县杀了县丞,又把县令孙明抓了,还把刺史萧阳给打了。

刺史萧阳自己吃了哑巴亏不敢说,别驾郑侯却感觉看到了机会,连夜跑回了长安城,然后两边撺掇,指望今天萧瑀能在朝堂上教训一下刘景,可是结果...

“皇上这是想借机把我的司农卿拿掉啊。”

郑寿满脸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在朝堂说出拿司农卿的职位赌的时候,李世民并未阻拦,当时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现在越想越亏。

这分明是中了计。

郑侯皱眉道:“族老,我怎么感觉这是刘景配合皇上对我们士族动手啊。”

郑寿冷哼道:“你才看出来,清河崔氏怎么死的,你眼瞎吗!”

郑寿第一次说话这么难听,搞得郑侯只能嘿嘿赔笑。

上次义仓粮食的问题,户部尚书唐俭被李世民训斥,郑寿却没有,他还以为李世民终究卖了荥阳郑氏面子,如今看来是他郑寿天真了,这不是卖面子,这是秋后算账啊。

“族老,难道我们就这么拿他没办法?”

郑侯不甘心地说道。

郑寿拿起茶盏,喝了一口,拎着杯盖子敲了敲杯沿,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是洪都府新平的青白瓷,极其珍贵,只有他们这种大家族才用得起。

新平的瓷器后来称为景德瓷。

“你下去吧,这也是一个机会,岐州刺史萧阳革职,我推你一把。”

郑寿不甘心自己的司农卿被拿掉,他要再争取一个家族职务。

郑侯听闻大喜,拜道:“多谢族老。”

郑侯高兴地出了府邸,回岐州去了。

....

...

刘景回到司农寺,马上把程处默兄弟两个叫到了后衙坐定。

刘景坐在上首,两人坐在侧面。

“废话不说,你们两个跟着我有些日子了,我问你们,你们是否有志于司农之事?”

刘景开口问道。

程家两兄弟拜道:“这些时日跟着刘大人,感受颇深,以往只觉得带兵打仗能建功立业,现在觉得司农之事也是国之根本,特别是百姓,需要一个好的司农官。”

“我们兄弟二人,决定跟随大人做好司农之事。”

这些时日,他们跟着刘景赈灾和兴修水利,见到了以往没有见到的事情。

以前在长安城过着纨绔的日子,现在不一样,他们眼界开阔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刘景的影响。

他们发现这个大臣士族口中的大魔头对百姓十分关切,时刻以民为本,特别心疼百姓。

“好,我现在给你们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刘景嘴角微微翘起...

程处亮正想问什么是“农业科技”?却看到刘景诡异一笑,顿时被吓得胆寒。

“大人,你为何笑得...这么吓人?”

程处亮往后躲。

刘景笑道:“学了我的东西,你们可以比肩神农后稷,就是这个过程嘛,有点疼...”

程处默不理解,问道:“大人,学知识怎么会疼?”

刘景笑道:“自然是头疼。”

程处亮感觉自己明白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那便无碍,我们兄弟俩读书多。”

刘景让他们两个走过来,然后双手按在两人头顶。

“大人,这是作甚?”

程处默问道。

刘景嘻嘻笑道:“这叫做醍醐灌顶。”

门外,六子听到两声惨叫,杀猪一样。

六子坏笑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疼疼就没事了。”

过了会儿,两兄弟满头大汗地出来,脸上挂着不可思议和欣喜的神色。

“原来如此,这庄稼还可以这么种?”

“草木灰的作用是补充钾肥?”

“嫁接技术实在是神奇啊。”

“温室大棚我们也可以,只要制造出玻璃。”

两兄弟边走边说,听得六子莫名其妙。

刘景从里面走出来,六子问道:“大人,您刚才教了他们什么东西?我怎么听不懂?”

刘景慈和地微笑道:“六子,你也想学?”

六子浑身一抖,赶忙说道:“不不不,大人别误会,我做小跟班就行。”

他见过好几次了,得了刘景的传承确实厉害,但这个过程...还是算了。

“去把怀道叫过来。”

刘景吩咐道。

六子呲溜一下,马上去找秦怀道。

到了前衙,秦怀道还在跟水利署核对水利兴修情况。

“小秦,大人找你。”

六子笑眯眯地走过来。

秦怀道问道:“大人找我何事?”

六子神秘地笑道:“自然是好事,去吧,大人等着呢。”

秦怀道没多想,起身去了后衙。

过了许久,秦怀道回到了前衙,身上全是汗。

官员惊问道:“小秦郎君,你没事吧?”

秦怀道面带欣喜地说道:“大人真是...天人也。”

显然,他得到了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承,还沉浸在知识的喜悦中。

六子笑嘻嘻地问道:“疼不疼?”

秦怀道这才回过神来,一手抓住六子,在背上锤了几拳,笑骂道:“好你个六子,知道不告诉我!”

旁边的官员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六子笑道:“你自己得了好处,不感谢我,却来打我,也是个没心肝的。”

秦怀道松了手,笑道:“这话不假,方才刘大人所传授的知识,胜过我十几年所学。”

“不跟你闹了,刘大人还有吩咐的事情没做完,我先走了。”

说着,秦怀道匆忙出了前衙,刚好程咬金物色的人到了,总共一百多人,刘景就让秦怀道负责带着。

秦怀道马上带人去长安城周围设置祈雨阵法。

....

...

御书房里。

李世民问刘景在司农寺的情况,赵公公一一禀报。

“刘少卿回去后,把程处默三人叫到了房间里吩咐了事情,程将军又送了一百多人去司农寺,这些人都由秦怀道带了往长安城周围布阵。”

“程处默两兄弟从司农寺拉了许多马车出去,送往了关中各处的县衙,说是等大雨过后,便可以种植。”

李世民问道:“何物?”

赵公公马上呈上来,却是玉米和红薯的种子。

“皇上,这些并非五谷,刘少卿这是要种植什么?”

赵公公从未见过玉米和红薯,哪里认得。

李世民拿起一粒玉米粒,笑道:“朕早就想说这个了,只是不好开口,这小子终于自己拿出来了。”

“这是仙品,仙人赐予他的,朕在归义镇吃过,很好吃,而且产量很大。”

“有了这些,大雨过后,今年必定是丰收之年啊。”

在古代,除了五谷之外,没有其他的丰产作物。

李世民想问玉米土豆和红薯,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因为刘景屡立大功,却不能提拔为大理寺卿,他脸皮没有那么厚。

现在刘景自己拿出来了,李世民非常高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七日后刘景能不能降雨了。”

李世民也等着结果,如果刘景真的能祈雨,那就说明他真的是得到了仙人的指点。

赵公公盯着盘子里的奇怪的种子,低声说道:“皇上,若刘少卿真是受了仙人指点,那又该如何?”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若是如此,那就真是上天赐予朕的贤臣。”

....

...

崇化坊,刘府。

刘景传授了秦怀道三人农技,又将后续的事情安排好,然后骑马回家。

现在的事情就是两个,一个是准备降雨,一个是把种子分发到各县去种植。

第一年种不了多少,算是一个试验,第二年就可以推广了。

老百姓接受新作物需要时间,适应新食物也需要时间。

第一年试种,第二年推广,第三年普及到关中和洛阳地区,这是计划。

骑马进了刘府,见到九江公主的的坐骑停在院子里。

“主人,公主殿下来了。”

夏荷过来牵马,柔声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