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死了?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程普是右北平人,早年在郡里担任过官吏。
黄巾起后,程普就跟随孙坚四处讨伐,建功无数,对孙坚更是忠心不二。
论年龄,程普比孙坚还大,二人的关系亦主仆,亦兄弟。
孙坚的家人,对程普也都很喜欢,把他当做了亲人一样。
现在,陡然间,这个亲人死了,孙家的人,一时之间都无法接受。
孙坚呆了呆,猛地冲过去,一把将孙策从地上抓起来,怒喝一声:“德谋怎么会死,你又如何能安然回来?”
“说,必须一字不落,整个经过,为父要听真话。”
吴氏吓坏了,她明白孙坚的心思,是怀疑孙策做下什么不仁义的行径。
“老爷……”吴氏急忙上前劝道,“老爷息怒,且听伯符慢慢将事情的经过讲来。”
孙坚这才一把将孙策松开,红着眼睛,怒喝道:“快讲。”
“喏,父亲。”孙策从未见孙坚发这么大的脾气,包括上一次被华羽箭伤的时候,孙坚的火气也没有这么大。
稳了稳神,孙策便将此次前往长安救人的整个过程,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
中间,孙坚不时插问,足足讲了半个多时辰。
“甘宁,我孙坚与你势不两立,定取你的首级,以祭奠德谋的在天之灵。”
“典韦,我孙坚立誓,定要用你杀死德谋的铁戟,取你的首级。”
“还有你,华子翼,杀我大将,险要了我儿的性命,我孙坚岂能容你。”
孙坚一阵咆哮,怒气凛然,众人没有一个敢劝的。
孙策立即拱手道:“请父亲下令,集结大军,攻打武关,孩儿愿为先锋。”
攻打武关?
听到这几个字,孙坚的怒火突然间消退了,神智恢复了清醒。
攻打武关,谈何容易。
武关是当年秦楚的国界,乃是秦之四塞之一,与函谷关、萧关和大散关齐名。
武关的外廓是吊桥岭,高峻而陡峭,其路不容两骑并行。
吊桥岭上,便是秦楚分界墙,长约3500米,底宽2米,顶宽1米,高3.5米,由片石砌成,墙西为秦国,墙东为楚国。
现在,墙西是司隶地区,墙东再往东南,就是荆州地界。
董卓在武关放了三千守军,孙坚若是强攻武关,没有三万人马,没有一个月的时间,甭想踏上武关的关头。
关键是,孙坚的部曲没有三万,只有三千人马。
三千人马强攻武关,绝对是脑残。
更不要说,武关的西北方向,一百六十里外的商县,还驻扎了三千人马。
一旦武关受到攻打,烽火台被点燃,商县的人马几乎可以尽数赶过来救援。
还有一个问题。
孙坚并非是自由的,他隶属于袁术,相当于曹操依附于袁绍的关系。
没有袁术的命令,他是不能随便出兵的。
想请袁术出兵,唯一的理由就是,桥蕤陷落在长安。
但孙坚对袁术了解之极,莫说是桥蕤陷落在长安,就算是纪灵掉进去了,袁术也不会派人过去营救的,更不会出兵攻打武关。
“胡闹……”孙坚怒喝一声,“你去过武关,如何能不知武关之险,岂能是我等三千兵马能够攻下的?”
“此事不要再提,为父心中自有计较。”
“你一路辛苦了,且下去休息吧。”
说罢,孙坚不再理会孙策,转身回去休息了。
吴氏这才赶紧上前,拉着孙策,左看看,右看看,确定孙策没有受伤,这才放下心来。
胡氏也是一脸的关切,问了几句体己的话。
孙策的一众弟妹也都围上来,七嘴八舌,叽叽喳喳。
孙权最为活跃,拉着孙策嘘寒问暖,给人一种他们兄弟二人感情最好的假象。
历史上,也正是这个假象骗过了孙策,没有立也是武勇之风的老三孙翊为江东之主,而立了孙权。
一夜无语。
第二天一早,孙坚就带着黄盖前往宛城,向袁术请命去了。
这个时候的袁术,还是有着强烈的进取之心的,想要成就霸业,至少得超过袁绍,袁家的那个庶子。
因为现在袁绍的实力远不如他,袁术还是很斗志昂扬的。
历史上,袁绍虽然开始不如袁术,但吞并冀州之后,发展就快得很了,远远将袁术甩在后面。
袁术着急,就向北吞豫州、徐州,南下江东,以至于穷兵黩武,治下百姓苦不堪言。
而袁术麾下的将谋之才,远不如袁绍,以至于光吃败仗,实力大损。
得了传国玉玺之后,袁术更是生了登基称帝的野心,一下子走向败亡。
但这个时候的袁术,还是很英明的。
听孙坚说了桥蕤与孙策前往长安发生事情之后,袁术的情绪很稳定,并无像孙坚那样的暴怒,以及咬牙切齿发誓,而是微微皱了皱眉头。
袁术并不傻,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淡淡问道:“不知文台之意,想要怎样啊?”
本心而言,袁术对此番的长安之行是非常不满的。
第一,桥蕤和孙策还没到长安,袁隗一门就已经被砍头了,立袁术为袁家家主的书信,自然就落了一个空。
第二,此行的目的是营救程普,却失败了。
第三,孙策和桥蕤一起去的,任务失败,但孙策回来了,桥蕤落却在华羽手里了。
虽说孙坚将整个过程对袁术讲了一遍,但这是孙坚的话,是孙策的话啊。
真正的长安之行,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袁术当然不会尽信孙坚的话。
所以,袁术就没有表态,而是反问孙坚,试探他的反应。
孙坚早有准备,立即朗声说道:“末将以为,明公既然昭告天下,袁公已立明公为袁氏之主,则袁公满门遇害,明公岂能毫无反应?”
“而只是单单声讨,不足以表明明公的复仇之心。”
“末将以为,明公当以袁氏之主的身份,振臂一呼,再起联盟,讨伐董卓。”
“于公,明公可领关东联军盟主之尊,领袖群雄,清君侧,救天子,成就不世威名,则袁氏之名,必胜往昔。”
“于私,明公可为袁公一门报仇雪恨,更可营救麾下大将桥蕤于牢狱之中,则明公的威望,天下都会拜服。”
这就是古代,想要做一件事情,须得把主子说动心。
所以,没有一副好的口才,很多事情就会被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