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长安牢狱,华羽去了一趟来莺阁。

华羽来了,来莺儿自然是高兴之极,急忙让小兰和小竹准备醒酒茶,准备水果什么的。

来莺儿更是让华羽躺在藤椅之上,她则是坐在华羽的脑袋前面,帮华羽轻轻按摩太阳穴。

华羽也没想到,来莺儿竟然还有这么高明的按摩手法,自然是享受之极。

闭着眼睛,华羽一边享受着,一边开口说道:“莺儿,过不了多久,本侯就要离开长安城。”

“今日本侯来这里找你,便是告诉你这件事情,你当早些做准备。”

上一次,王允之子王盖的风波之后,华羽就再也没来过来莺阁。

虽然得了华羽的接受,得了董白的认可,但来莺儿几天不见华羽来,心里又有些忐忑不安了。

今天,华羽又来了不说,更是还准备带着她一起离开长安城,摆明了是心里一直念着她,来莺儿真是欣喜之极。

“奴家听从将军安排。”来莺儿高兴极了,一双凤眼笑得像新月一般,弯弯的。

“嗯。”华羽点了点头,“长安城,不久之后便会有一场大变故。”

“本侯不在长安,你若是单独留下,必有风险。”

“纵然是吴匡父子,也难以照顾你的周全。”

这话倒是不错。

诛董之后,李郭反攻长安之前,长安城内势力最大的人,就是王允了。

若王允之子王盖趁华羽不在长安,对来莺儿下手,吴匡父子自然是护她不住。

来莺儿轻轻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奴家身心皆属将军,将军去哪里,奴家便会去哪里,此生此世绝不相负。”

华羽伸出手,将来莺儿的手抓住,倒望着她:“本侯何其幸运,能得莺儿的如此青睐。”

“既蒙莺儿对本侯如此倾心,本侯此生绝不会有负莺儿。”

来莺儿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被融化了,胸中幸福满满,忍不住弯下腰来,将俏脸贴在华羽的脸上,柔声道:“妾身得遇将军,此生足矣。”

二人就这么依偎了一会儿,来莺儿忽然惊呼一声,一下子跳起来,俏脸通红,啐了华羽一口:“将军…将军好坏,欺负奴家。”

“哈哈哈……”华羽笑着坐起身来,刚才他突然使坏,在来莺儿的胸前抓了一把。

华羽在来莺阁没待多久,便回了冠军侯府。

刚回到府中,老华安就匆匆赶来:“少爷,李儒派人通知少爷,请少爷即刻前往太师府议事。”

即刻?

华羽微微皱眉,暗想,李儒如此着急,莫非是吕布已经兵败?

于是,华羽即刻前往太师府。

太师府的书房之中,除了李儒和田仪之外,还多了一员将领。

“子翼,我先引见一下,这位是董承将军,隶属牛辅麾下。”

董承?

华羽登时想起历史上衣带诏事件的那个车骑将军董承,正是此人。

董承本来只是牛辅的部将,但刘协急需支持,得知董承跟董太后是一族,便立即以此为契机认了亲,又纳董承的女儿为贵妃,以为联姻,使得董承能一步登天。

董承立即向华羽行礼:“末将董承,见过冠军侯。”

“上一次,冠军侯引军在箕关大败诸侯联军,末将正在闻喜驻防,未能参与此战,引为憾事啊。”

难怪,上一次华羽去河东,只见了攴胡赤儿,并没有见到董承。

华羽笑道:“本侯与董将军,皆是太师麾下,日后必有一同征战的机会。”

董承大喜道:“若真有机会,末将愿为冠军侯执鞭牵马。”

嗯,华羽暗暗点头,此人也算是正直之人,可惜却因为辅佐刘协而身死族灭。

罢了,既然被我遇到,便救下他董氏一脉吧。

跟董承寒暄完毕,华羽向李儒问:“文优急切将我喊来,莫非是前方战事不利?”

“正是。”李儒微微叹了口气,“吕布三战三败,三万兵马几乎折损殆尽,目前已退守安邑了。”

三战三败?

华羽早就得了贾诩的书信,当然知道此事,却故意问道:“奉先的武艺不弱于我,又有文和出谋划策,怎会有这样的大败呢?”

李儒微微摇了摇头:“奉先与子翼有隙,而文和却是子翼的臂膀,吕布非但不采纳他的计谋,行事反处处与文和的计谋相左,这才会有如此大败。”

“此事说起来,我也有责任。”

“因为奉先不善谋略,我分不得身,这才会举荐文和,却不想竟然弄巧成拙了。”

华羽又问:“太师可否知道此事?”

李儒微微摇了摇头:“董承奉牛辅之命,先来长安,将消息告知儒。”

“我将子翼请来,便是商议对策,然后再向太师汇报。”

田仪接着说道:“主公若知此事,恐怕会一怒之下要了吕布的性命。”

“吕布虽然有过,然他的武艺之高,仅在子翼之下,若是被杀,则主公的实力就会被削弱了。”

“眼下,我军兵败,并州异族极有可能会夹胜而进。”

“宛城袁术,已经昭告天下,想要再联合关东诸侯,为袁隗一门报仇雪恨。”

“我与文优都有些担心,关东诸侯会趁机而起,与异族勾结,两面夹攻长安。”

“若是吕布被杀,并州诸将必然会人人自危,并州军的军心也会受到影响。”

“这么一来,我军与并州异族之战,恐怕就难有胜算了。”

华羽这次是听懂了:“文优与伯礼的意思,是想一同向太师求情,宽宥奉先?”

李儒点了点头:“我知道子翼与奉先素来不和,但此事关系到太师的基业,还请子翼能够抛却旧怨,以太师的基业为重。”

华羽大笑道:“我不止一次说过,公私之间,我最能分得清楚。”

“为奉先求情的事,算我一个,不知文优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前往堳坞?”

“子翼大义,我等拜服。”李儒大喜道,“事不宜迟,自然是越快越好,应当即刻动身。”

“嗯,军情甚急,更是关系到河东之地,以及长安城的安危,当即刻前往堳坞。”华羽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我出府已是半日有余,且容我先回府交待一声,便动身前往堳坞,如何?”

“这是自然。”李儒笑着说道,“董承,你也回府一趟,向家人交待一声。”

“喏。”董承双手抱拳,应了一声

李儒又说道:“不如这样,两刻钟后,咱们在长安西门会合,怎样?”

“这样最好,我先行告退了。”华羽点了点头,转身离开,回府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