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端起酒杯,笑着说道:“今日奉先来投,我袁绍再遇故人,自然是十分欣喜的。”
“来,这第一樽,诸位与我一起敬奉先一樽。”
“从此之后,我与奉先联手,何惧天下任一诸侯啊。”
说罢,袁绍将酒樽放在嘴边,左手袖子遮挡住,一饮而尽。
其余人,也都端起酒樽,跟着一饮而尽。
然后,是第二樽酒,袁绍再次端起,望着陈宫:“公台之名,我早就听说,只叹息一直未有谋面的机会。”
“今日终于能得偿所愿,绍之幸也,来,这第二樽酒,大家陪我一起敬公台。”
袁绍先喝下,然后是所有的文武。
吕布微微皱了皱眉头,他感觉得到,袁绍有点刻意拉拢陈宫的意思。
陈宫显然有一种被人礼遇有加的感觉,神情略有激动,端起酒樽,朗声说道:“陈宫多谢袁公。”
“陈宫早就听说袁公大名,今日能得一见,真乃三生有幸也。”
说罢,陈宫也是一饮而尽,其余文武跟着是一饮而尽。
只有吕布,手握酒樽,没有端起来,更没有喝。
陈宫对他太重要了,吕布心里明白得很。
没有陈宫,吕布日后只是一员大将,为人冲锋陷阵。
若是有陈宫相助,吕布就还是一方诸侯,只不过暂时落魄而已。
等时机成熟了,或者有了转机,陈宫就会帮他出谋划策,让他再有一席之地。
可以,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能体现出一个谋士的重要性。
袁绍拉拢陈宫,犹如是拿着刀去割他的心头肉,让吕布有一种恐慌的感觉。
其实,袁绍是故意的,他是故意在试探吕布。
得知吕布来投的消息,田丰和沮授就给袁绍出谋划策,说是袁绍只要能将陈宫收了,吕布就再也掀不起任何风浪来。
这么一来,袁绍麾下不但多了一个绝世猛将,几乎能够抵御华羽那种,更是多了一个智谋几乎不在田丰和沮授之下的谋士。
袁绍当然心动了,就听从了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在接风洗尘宴上故意拉拢陈宫,试探一下吕布的反应。
果然,袁绍只是轻微一试探,吕布就马上中招了,表现出了紧张和不悦的反应。
袁绍看在眼中,心中冷笑,哼,吕布啊吕布,三姓家奴,我袁本初不是丁建阳,也不是董仲颖,岂能会成为你上位的台阶。
这一次,你兵败来投,若是真心投靠,我自然不会亏待你。
既然你依然心怀二志,就休怪我袁绍容你不下了。
田丰和沮授给袁绍出的计策是,一旦发现吕布的反应是异常的,袁绍就继续故意拉拢陈宫,以此离间他与吕布的关系。
于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袁绍的表现就略略失态了一些。
袁绍先是带着袁谭和袁熙从座位上走下来,来到陈宫的跟前:“公台啊,袁绍有一事相求,还请公台能够应允。”
陈宫也不知道袁绍打了什么算盘,不敢轻易答应,立即说道:“袁公请说,但凡是不违背陈宫原则的事情,陈宫自然不敢拒绝。”
这话说得漂亮啊。
不违背原则,主动权就在陈宫手中了。
如果袁绍让陈宫背叛吕布,就是违背陈宫的原则了,陈宫就会拒绝。
袁绍笑着说道:“绍岂能行强人所难之事啊。”
“犬子袁熙,自幼好文,崇尚法家,听闻公台在法家方面乃是当世少有的大师,极为仰慕。”
“故而,犬子欲拜公台为师,还请公台不要嫌弃犬子拙笨,能够收录门下,袁绍自然是感激不尽。”
“这……”陈宫登时就愣住了,没想到袁绍来了这么一出。
确实,陈宫学的是法家的学术。
只不过,当世之中,在法家学术方面能超过他的人肯定有。
可在袁绍的麾下文臣之中,就有一个,便是审配,但审配在法家方面的影响力,远不如陈宫了。
这个请求,让陈宫简直没办法拒绝。
其实,这就是袁绍的阳谋,陈宫明知是陷阱,却又不得不跳进去。
“这……”陈宫犹豫了一下,目光向吕布扫视一眼,后者的脸色阴沉之极。
陈宫还没遇到过这么为难的情况呢,答应不好,不答应也不好。
袁绍见状,将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略有不悦:“当然,若是公台嫌弃小儿愚笨,袁绍自然不敢再有此请。”
刚投奔过来,就得罪了袁绍,以后的日子必然难过。
而且,袁绍为儿子求师,却被陈宫拒绝,这事若是传了出去,恐怕天下士族都会唾弃陈宫,将他划为异类,认为他受三姓家奴的影响,品质变坏了。
这么一来,陈宫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只得暗叹一声,向袁绍拱手道:“既蒙袁公看得起,陈宫岂敢拒绝。”
“只是,陈宫才学疏浅,唯恐会有负袁公所托,耽误了令郎的前程。”
“哈哈哈……”袁绍立即就大笑起来,“若是公台的才学尚且还耽误犬子的前程,天下间再无人能教犬子了。”
“熙儿,还不赶紧上前,行拜师大礼。”
袁熙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在了陈宫的跟前,口中喊着:“学生袁熙,拜见老师。”
喊着,袁熙双手扶地,以额头触底,恭恭敬敬地磕了六个头。
陈宫苦笑一声,但他已经无路可退,只得伸手将袁熙搀扶起来。
很明显,陈宫感受着,从吕布那边,射过来的目光中,有浓浓的猜忌,和浓浓的不满。
陈宫心里明白,他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一边是袁绍的拉拢了,一边是吕布的猜忌,他会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袁绍大笑道:“公台啊,今日不算正式的拜师礼,只算是暂且说成了此事。”
“待来日,我会命人找一个黄道吉日,再摆下盛宴,让犬子正式拜公台为师。”
陈宫明白,袁绍是打算将此事闹大,闹得几乎大汉都知道,但他已经无计可施,只得点头答应下来。
这时,高干快步走过来,将一封书信递给袁绍。
袁绍打开一看,登时就脸色大变,往吕布那边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