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羽跟马腾、孙策的大战,一触即发。

曹操跟孙策歃血为盟,暂时作壁上观,等着最合适的出兵机会。

刘备呢,因为邪马台国的事情,心情大好,专心攻打江东。

因为孙策与曹操讲和,突然大军西进,袁术也松了一口气。

豫州这个地方,袁术想要,却有些有心无力。

眼下他的主力军在江东,抵挡着刘备的进攻,着实分不出什么兵马,能从孙策和曹操的手中拿下豫州。

孙策和曹操的能耐,袁术还是知道的。

所以啊,这个时候袁术很后悔一件事情,那就是杀了阎象。

当然,袁术的麾下还有别的谋士,像杨弘、袁胤、袁涣、舒邵等人。

原本还有吕范和孙静二人,现在他们都在孙策的麾下。

舒邵这个人,也是历史上有其人,而且名气很大,但《三国演义》却将他忽略掉了。

历史上,舒邵是陈留人,表字仲膺。

当时,舒邵的一个亲友被人所杀,舒邵就杀了那个人,为亲友报了仇。

而这种事情在东汉时期并不稀罕,例如徐庶啊,典韦啊,都曾经干过这事。

这样的事情,虽然受当时的人认可,但汉律是不允许的,杀人须得偿命。

结果呢,舒邵和他的大哥争着要担罪,二人反而都被赦免了。

此事,在当时成为了一桩美谈。

其实,争死的事情,孔融也干过,时间也更早。

孔融曾经代替他的兄长收留被朝廷追捕的名士张俭,败露后孔褒、孔融以及孔融的母亲一门争死,这件事才让孔融成为天下名士,比让梨或者拜访李膺的影响更大。

而真正让舒邵赢得好名声,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让种粮的人减少,让吃粮的人增加。

土地荒芜,加上一些旱灾、涝灾、天灾,粮荒是经常出现的事情。

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和吕布的军队都发生饥荒,程昱甚至为曹操准备人肉。

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张济因为缺少粮食进攻穰县被射死。

袁绍用桑椹充当军粮,袁术则用“蒲蠃”,大概是一种蚌蛤,刘备军中也出现“人相食”的情况,不过是在受到袁术和吕布的军事打击之下。

在次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江淮地区的饥荒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甚至雪上加霜,出现蝗灾,还是“人相食”。

袁术向陈国相骆俊求粮被拒绝,还派遣张闿刺杀骆俊以及陈王刘宠,可能会稍微缓解一下窘迫的局面,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缺乏粮食。

当时舒邵是袁术所置的沛国相,这个地方距离淮南比较远,已经到达了泗水一带,所承受的军事压力想来也比较大。

袁术给舒仲膺十万斛的粮食,这是要作为军粮使用,结果舒邵全部分给了治下饥饿的百姓。

袁术知道之后大怒,打算处死舒仲膺,舒仲膺表示自己已经知道是必死的局面,宁愿以一人的性命救百姓于水火。

舒仲膺做这件事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不过这句话说得也比较高明,让袁术不敢动手。袁术只能默认舒仲膺的做法,甚至还是褒扬的态度。

多写了舒邵的一些笔墨,其实也是为下文做准备的,众人莫怪。

就在袁术打算放弃豫州的时候,舒邵求见。

原本,舒邵的官职不大,但阎象临时之前留下一封书信,让黄门交给袁术。

这封书信的内容,就是阎象向袁术推荐舒邵的。

对于杀死阎象的事,袁术很快就后悔了。

阎象的为人,袁术是知道的,阎象跟冯氏并无丝毫关联,也没有求见过冯氏,更没有送过书信,如何能与冯氏勾结。

所以,袁术拿到了阎象临死前写下的这封书信之后,立即就启用了舒邵,接替了阎象的官职。

此事,还让杨弘、袁胤、袁涣等人颇为不解。

尤其是杨弘,心中极为不忿按说应该是他接替阎象的丞相,成为袁术麾下文臣第一,却被一个年轻的舒邵给抢了去。

舒邵求见,袁术立即派人将他宣进来。

“微臣舒邵,拜见我皇陛下。”舒邵来到之后,立即向袁术行礼。

跟阎象的性格不同,舒邵是很懂得进退之道,对袁术称帝之事上并没有过多的反对。

当然,舒邵的心里也是不赞同的。

袁术摆手道:“丞相免礼。”

“朕不是说过嘛,丞相乃是百官之首,在朕跟前不必行此大礼。”

“多谢陛下厚爱。”舒邵起身,拱手道,“既然丞相是百官之首,就更应该以身为表率,使得朝廷上下一致。”

“不然,若是微臣得到陛下的恩宠,百官如何能够信服?”

“他们不敢怨恨陛下,却恼于微臣,则微臣如何还能领导群臣,为陛下效力?”

袁术一脸的无奈,点了点头:“丞相言之有理,此事就依丞相吧。”

“丞相未奉朕的诏命,匆匆而来,不知有何要事?”

舒邵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得知消息,孙策与曹操歃血为盟,和好休战,平分了豫州。”

“然后,孙策欲挥师西进,寻华子翼报其父孙坚坟墓被掘之仇,不知可有此事?”

袁术点了点头:“正有此事。”

舒邵立即问道:“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袁术笑道:“此事,对我大仲王朝乃是喜事一件。”

“孙策西顾,自然不会南下,曹孟德虽有南下之心,却被颍川和汝南郡所阻,自然是有心无力。”

“故而,朕就不需要忧心豫州有大军攻我淮南,而只需将精力放在江东之战。”

“只要等纪灵击败了刘备,朕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舒邵微微皱眉,问道:“陛下之意,豫州不要了吗?”

袁术微微一叹:“仲膺啊,你初掌丞相之位,是不了解孙策啊。”

“此人之勇武,尚在其父江东猛虎孙坚之上。”

“朕的大将军纪灵,在孙策的手中,竟然支撑不了三十回合。”

“孙策麾下,又有黄盖的武艺不在纪灵之下。”

“细作探报,说孙策又收揽了一群虎将,个个武艺都在黄盖之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