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准备东伐邪马台国,调兵遣将,调拨粮草的动静有点大,自然瞒不过各方诸侯。

第一个紧张的,就是袁术了。

刘备调兵遣将,调拨粮草,肯定是要出兵啊。

江东定了,刘备再出兵,极有可能是出兵淮南之地啊,这叫夹胜追击。

袁术暂且顾不上冯氏带给他的怒火,立即派出麾下几员大将,率领重兵,防守在淮南与徐州的边境城池。

第二个紧张的,就是孙策了。

他现在将大军几乎都调拨到豫州与荆州边境之上,后方绝对空虚。

曹操与他有歃血之盟,不会出兵偷袭他的后方,但刘备却没有跟他歃血为盟啊。

得知这个消息,孙策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退兵,回防后方。

还是周瑜的智谋高,告诉孙策,华羽跟关羽之间,有杀父之仇,刘备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暗助华羽的。

刘备调兵转粮,或许是想趁着公孙瓒与袁绍杀得难分难解之时,突袭青州。

孙策这才稍稍安定一下,派出大量的细作,前往徐州,查探情报。

曹操倒是不紧张,他不相信刘备会在这个时候找他交手,自损实力。

虽说兖州的粮草不足,难以支撑长距离作战,但本土作战,曹操是毫不担心的。

第三个紧张的,就是袁绍了。

眼下,张郃在幽州,好容易站稳了脚跟,形势对袁绍略略有利了。

若刘备参战,必然会帮助公孙瓒。

袁绍对抗公孙瓒,已经是勉强,若刘备突然参战,他必败无疑。

于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袁绍听从逢纪的建议,立即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曹操。

袁绍的意思是,若是刘备真的攻打青州,参与他与公孙瓒之争,就让曹操攻打徐州,断了刘备的后路。

一旦刘备缺粮,大军不战自乱,曹操与袁绍合兵击败刘备自然不在话下。

然后,袁绍就能专心对付公孙瓒,曹操也可以趁机取徐州。

这样的好事,曹操当然是很喜欢的。

所以,曹操的眼睛,就左边盯着荆州,右边盯着青州。

倒不是说,郭嘉和程昱的计谋比华羽差了十万八千里,看不出诸葛亮的意图。

实在是,他们之前都不知道在徐州的东面,隔着茫茫大海,还有一个邪马台国。

直到,细作探查消息,有邪马台国的人来到江东,会见过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才知道邪马台国的存在。

可是,隔着茫茫大海,无可预料的情况下,贸然出兵,纵然是郭嘉这种善于走险棋的人,也不敢这样去想。

袁术认为刘备要打他,袁绍认为刘备要打他,孙策和曹操也都关注着这件事情,只有华羽心知肚明,刘备要对邪马台国动手了。

看完了手中的情报之后,华羽便将情报转手递给了吕蒙。

吕蒙是姐夫是邓当,邓当是邓贤的弟弟,邓贤是益州大将。

华羽轻取益州之后,邓贤自然就跟着归降了华羽,成为华羽麾下大将。

邓当和吕蒙也就跟着归降过来。

吕蒙是历史上东吴的第三任大都督,曾经有过白衣渡江,从关羽手中攻克荆州的丰功伟绩,其功劳之大,仅次于周瑜。

当然,这个时候的吕蒙,不过十三四岁,还很年轻。

所以,华羽就向邓当将吕蒙要了过来,留在身边,做了一名参军。

这种情况,就如历史上诸葛亮将马谡留在身边,做了一名参军,几乎相同。

吕蒙接过情报,仔细看了一遍,皱着眉头,喃喃自语着:“这个诸葛孔明,着实让人看不懂啊。”

自从得知,帮助刘备击败吕布重掌徐州,又占据江东的诸葛亮,跟他年龄相当,吕蒙就有些不服气起来。

尤其是,庞统比诸葛亮和他只大了一岁,投奔华羽的时间也短,却俨然成为了备受华羽信任和器重的绝顶谋士之一。

年轻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思,吕蒙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像华羽这样的文武双全之才。

因此,被华羽留在身边之后,吕蒙白天练习武艺,晚上苦读兵书。

遇到不会的,吕蒙就向华羽请教,文武两方面的进展都很快。

荀攸和庞统在的时候,吕蒙就以学文习武为主。

现在,荀攸去迎击马腾,庞统去迎击孙策,吕蒙就第一次从后面转到了前面。

见吕蒙看完了情报,华羽情知吕蒙绝对猜不出诸葛亮的目标是邪马台国,却也想考验一下吕蒙,不由笑着问道:“子明觉得,诸葛亮意在何处?”

吕蒙聪慧之极,当然懂得华羽是想考验他,便双眉紧蹙,飞快地想了一下,开口道:“启禀主公,末将以为,诸葛亮此举,似乎实在掩人耳目。”

华羽微微笑着问道:“子明可详细讲讲,诸葛亮如何掩人耳目?”

“喏,主公。”吕蒙应了一声,开始分析道,“以末将看来,淮南之地眼下已经是铜墙铁壁。”

“若袁术只守不攻,纵然诸葛亮有通天之智,想要拿下淮南也是不能。”

“除非,舒邵死,袁术继续昏庸。”

华羽听得暗暗点头,有舒邵在,足以能保袁术再蹦跶几年,强攻淮南必然会损失惨重。

“刘关张三人与主公有深仇大恨,诸葛亮自然不会攻打孙策。”

“至于曹操,以逸待劳,麾下精兵猛将甚多,还有郭嘉与程昱为谋,诸葛亮攻兖州,并无十足把握。”

“至于袁绍和公孙瓒嘛,刘备若是这个时候,帮助公孙瓒,只怕什么都得不到。”

“若末将是刘备,必然会再等等,待袁绍与公孙瓒真正两败俱伤之时。”

“至于交州嘛,末将曾听主公说过,诸葛亮为人谨慎,必然不会在江东之地尚未完全归附的时候南下出兵的。”

“所以……”吕蒙耸了耸肩膀,双手一摊,“末将只能认为,诸葛亮在掩人耳目,只想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并无真正意图。”

华羽听了,立即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得很。”

见华羽这么一笑,吕蒙不由担心起来,弱弱问道:“主公,莫非末将分析有误,还请主公指点一二。”

“非也,非也,反而是非常好。”华羽笑着摆了摆手,“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古人诚不欺孤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