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诸侯中,最闲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袁术,一个就是曹操。

袁术是冢中枯骨,很容易对付,华羽一直都没将他放在心上。

倒是曹操,虽然只有一个兖州,但他确实是关东诸侯中最难对付的人,没有之一。

更不要说,曹操麾下的郭嘉,谋略几乎不在诸葛亮之下。

因为华羽的来到,现在距离郭嘉病逝还有十年的时间,郭嘉可谓是正值好时候。

另外,兖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可以说是承上启下。

一旦华羽将兖州占领,就能将河北之地与中原之地截断。

然后,华羽再跟臧霸联手,就能将关东之地拦腰斩断,然后腾出手来,分别收拾这些关东诸侯。

华羽先收拾曹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孙权已经将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送到了长安,护送的人还是吕范。

这么一来,华羽跟孙权就成了亲家。

既然是亲家,华羽就决定,帮着孙权将梁国和沛国从曹操的手中抢回来,还给孙权。

这,就是华羽对曹操用兵的理由。

于是,华羽就请了一道圣旨,借着孙权向他求和的机会,册封孙权为豫州牧。

既然孙权是豫州牧,梁国和沛国都是豫州的地盘,孙权自然就有理由将这两个地方要回来。

于是,在孙安三女来到长安,凉州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一道圣旨就已经到了豫州平舆,孙权的手中。

孙权接了圣旨,也长长出了一口气。

有了这道圣旨,孙权就彻底成为了一方诸侯。

之前,孙策是汝南太守,而且,这个汝南太守是袁术封的,名不正言不顺。

现在,孙权这个豫州牧,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也就是说,孙权的和亲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了豫州牧的官职,孙权的野心再一次膨胀起来,立即派人喊来周瑜,商议取梁国和沛国的事情。

周瑜皱了皱眉头,说道:“启禀主公,为今之计,只有两策。”

“第一,休养生息一年,待我军元气略有恢复,再说出兵梁国与沛国之事。”

“这一策,虽然稳妥,但时间会长,实力恢复的速度会慢。”

“第二策呢,速度会很快,那便是主公再求华羽,将豫州军的三万俘虏归还。”

“我军目前的可战之兵只有一万,若是再加上这三万大军,四万人马足以与曹操一战。”

“当然,此事还须得华羽配合,联手攻打曹操。”

“事成之后,华羽取兖州,我军取梁国与沛国。”

孙权皱了皱眉头,说道:“华子翼本就是天下第一大诸侯,若是再让他得了兖州,将手深入关东之地,日后谁还能钳制住他?”

钳制华子翼?

周瑜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马腾覆灭,凉州被华羽收复之后,天下之中,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钳制华子翼了。”

“昔日,六国合纵,尚不能抵挡秦国。”

“如今,关东诸侯各自为战,如何能够抵挡华子翼?”

孙权刚刚上位,正野心勃勃,自然是心有不甘。

但是,孙权又不得不承认,周瑜的话是对的。

眼下,除非是六大诸侯联手,才能跟华羽有一拼之力,不然,早晚会被华羽各个击破。

周瑜看了孙权一眼,叹道:“主公与华羽已经结亲,日后必可安享荣华富贵。”

孙权听得懂周瑜的意思。

孙权本来是关东诸侯的一员,但因为跟华羽结亲,自然会被关东诸侯所排斥。

对于眼下的孙权而言,只有继续紧抱华羽的大粗腿,不然的话,若是华羽与关东诸侯一并得罪,覆灭之日就不远了。

这个时候,孙权才发现,他的这个和亲之策虽然能度过眼下的难关,却也使得他称霸天下的可能化为了零。

孙权紧紧握了握拳头,但随即就无奈地松开了。

现在的他,不得不成为华羽的一条走狗,锲入关东之地的走狗。

周瑜望着孙权的表情,几乎能猜到孙权的心思,只能一阵无语。

谋略方面,孙权还是不如周瑜。

从孙权决定和亲的时候,周瑜就已经料到了这个结局。

所以,周瑜心中的雄心壮志,基本上也消磨光了。

甚至于,周瑜生出过这样的想法。

若是孙权举地投奔华羽,他周瑜自然就能得到华羽的重用,也就能再有机会叱咤战场,将自己一身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孙权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问道:“公瑾刚才说,第二策乃是向华子翼索要那三万兵马,但华子翼如何肯答应呢?”

周瑜指了指案几上的圣旨,说道:“只有一法,顺其意。”

顺其意?

孙权有些不懂了,问道:“公瑾可仔细道来。”

周瑜不答反问:“华子翼席卷天下之势,已经无可避免,主公将如何自处?”

孙权一愣,想了想道:“若真是如此,我自然要顺应大势,投奔于他。”

周瑜叹道:“不是若真是如此,而是必然会如此。”

“既然华子翼一统天下之势将成,主公是准备继续与他为敌,兵败归降,还是即刻就投奔于他呢?”

“嗯?”孙权再次一愣,他明白过来了,周瑜这是要劝他即刻投奔华羽呢,不由脸色微微一变。

见孙权听懂了,周瑜也不再继续说,等着孙权的反应。

当然,周瑜这么说,也是有他的一点私心。

因为孙策不在了,豫州实力大损,着实无法再与华羽争锋,更是连任何一个关东诸侯都比不上。

周瑜若是继续窝在这里,随着华羽一统天下步伐的加快,周瑜的一身才华,只会被彻底埋没掉。

待到华羽真正一统天下了,战事都结束了,纵然他周瑜再被起用,又能如何呢?

毕竟,周瑜所学是兵家,打仗是他的特长,治理天下不是他的特长。

孙策不是一个明主,但孙权是一个明主。

只可惜,孙权生不逢时,华羽不会给他成长起来的机会。

这一点,孙权是当局者,还没看出来。

但周瑜看得很透,更是要劝服孙权,兵不血刃,归降华羽。

如此一来,他周瑜便可立下大功,获得华羽的器重,才能得到领兵作战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