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羽的嘴角泛起一丝得意之色。
辛毗此人,谋略不算太突然,作用不算大,可为内政人才,治理一方。
不过呢,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倒是历史上颇有名声的人物。
历史上,有六个女子最为有名,分别是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女的烈。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辛宪英,也不过只有五六岁而已。
倒是颜良,绝对是勇武大将之一。
华羽提着方天画戟,策马来到近前,扫视了一下辛毗和颜良一眼,淡淡问道:“你二人可是真心归降?”
辛毗立即就从马上翻身下来,跪在华羽的跟前,拱手道:“启禀魏王,我二人确实是真心归降。”
“天下已经纷乱许久,百姓苦不堪言,无人不日思夜盼明主。”
“而魏公横扫八荒,更是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便是天下人所渴望的明主。”
“此番,公孙瓒、袁绍、曹操等人,妄图螳臂当车,联手与魏公为敌。”
“实则是负隅顽抗,不识时务,早晚必败。”
“天下一统之事,必将由魏公完成,此乃大势所趋。”
“我等若是宁死不降,固然丢掉一条性命,却也落了一个逆天之举的名声。”
“所以,我等兵败,归顺魏公,也是顺应大势,愿为魏公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华羽点了点头:“佐治倒是识时务,孤应允了。”
然后,华羽又望向颜良,淡淡问道:“公骥,你意如何?”
辛毗担心颜良宁死不降,急忙劝道:“公骥,天下大势已定,袁本初亦非明主,我等若不能顺应天道,只会落得千古骂名,愚忠之事不可取啊。”
颜良心中纠结之极。
他跟随袁绍的时间较长,袁绍对他也一直很器重。
当然,颜良也知道,袁绍不是明主,早晚必败。
可若是因为主公一定会败,而就缴械投降,确实只能是下乘之作。
而对于华羽,颜良是由衷佩服,也想跟着华羽扫荡八荒六合,使大汉,嗯,大魏之名远播海外,成就万世不拔之基业。
看了华羽一眼,颜良也翻身下马,向华羽拱手道:“魏公乃是当世明主,良虽少有谋略,却并非瞎眼之辈。”
“佐治所说也对,这天下一统之事,必将由魏公完成。”
“昔日汉武帝未完成之宏图,扫荡八荒六合,必将也由魏公完成。”
“良也想追随魏公,一展胸中抱负,为天下之永久太平尽心竭力。”
“然,袁公尚在,对良甚厚,良不忍背之。”
“良有一言,待日后袁公兵败,良再归顺魏公,不知魏公可否允许?”
华羽点了点头,他听得懂。
颜良很崇拜他,却又顾及袁绍对他不薄之事,所以才不愿就此归降。
见华羽没开口,颜良继续说道:“既然魏公不允,请斩颜良首级。”
华羽哈哈大笑道:“孤志在天下,方才你二人也说了。”
“孤既然能容天下,又如何容不得此事?”
“既然如此,就请公骥和佐治委屈几日,暂时做孤的阶下囚。”
“不久之后,孤攻破邺城,二位就能出山相助于孤了。”
“多谢魏公。”颜良和辛毗心中感激,一起向华羽道谢。
辛毗最是感激,因为华羽这么一弄,就使得他也免了背主之名。
颜良本来还想说,希望华羽破了邺城之后,能够留下袁绍的性命。
但想想,历来争霸天下,皆是斩草不留根的策略,他也就没敢提。
这一战,颜良的两万兵马全军覆没,五千多人被杀,近一万五千人投降,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
而华羽这边的伤亡,只是几十人而已。
此战,可谓大胜。
最关键的是,乐进一步对这一战并不知情,依然还在继续北上,前往蓟县。
便是蓟县中的公孙瓒等人,被徐晃的大军团团围困,已经跟外界失去了联系,更是不知道他们的第一拨援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而且,公孙瓒他们并不知道,袁绍和曹操发兵救援他们,他们已经将希望寄托在了辽东王公孙度的身上。
这个公孙度,也确确实实是个枭雄人物。
公孙度当上辽东太守,是受他的同乡徐荣推荐的。
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
不久,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
接着,公孙度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没少开疆扩土。
公孙度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
若非幽州西部之主是公孙瓒,二人同属公孙一脉,只怕公孙度早就按捺不住野心,兴兵西进了。
公孙度有二子一女,长子公孙康,次子公孙恭,三女公孙莺,小名宝月。
接到公孙瓒的求救书信之后,公孙度就立即点了五万兵马,自己亲自挂帅,援助公孙瓒,留长子公孙度在辽东处理各种事务。
公孙度出兵援助公孙瓒,当然不是因为二人同属公孙一脉,更不是因为他好心,而是为了顺势将幽州占为己有。
天下大乱,关中和关东打成一团糟了,若说公孙度没有想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然,一旦大汉的天下平定,以他的辽东之地,如何能够跟大汉的新主抗衡?
从辽东到蓟县,那个路程之远啊,即便是乘船跨过渤海湾,没有个一个多月,就甭想到地方。
所以,华羽暂时没有理会公孙度这一部,而是继续伏击乐进这一部。
因为毫不知情颜良一部被全歼的事情,乐进的一万五千兵马依然还在行进。
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华羽率部突袭乐进一部,将其全歼。
乐进战死,刘晔被杀,依然是没有一个士兵能够突围逃走。
曹操的兵马素质,确实强过袁军。
一万五千兵马,被杀九千,只有六千人投降。
华羽的一万骑兵,也付出了近千余人的伤亡。
不管怎么说,耗损了袁绍和曹操的兵力,又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