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了。

彭泽城,被秦军攻克。

张飞经过医者的治疗之后,已经在前往洛阳的路上。

徐庶再派兵马,增援彭泽城。

蔡瑁和王威,一起镇守彭泽城。

甘宁,派出五千水师,辅助蔡瑁和王威二人。

一系列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华羽自然是心情愉悦。

其余的消息不说,就说曹操。

曹操死得很体面,全尸而死,不是鸩酒,也不是缢杀,身体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

这种死法,是将人按住曹操的四肢,再以浸水的薄布盖住曹操的口鼻,窒息而死。

在古时候,这种死法绝对是最有体面的死法。

而且,在曹操死后,华羽对他进行了风光大葬,更是亲自主持曹操的葬礼,表示出他对曹操这个对手的尊重。

确实,从华羽穿越之后,他就只将曹操当做了自己的对手,再无第二人。

这件事情,在整个大秦的领地,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秦王竟然为对手曹操举办了如此浩大的葬礼,这在历史上绝对是没有过的。

连争霸天下的对手,生死大敌,都这样尊重,秦王真是明主啊。

曹操的葬礼,轰动了天下,他的名字也被天下人所敬重。

同时,华羽也赢得了曹操旧部的彻底效忠。

许褚、李进、乐进、李典、于禁、满宠等人。

接着,华羽发布秦王令,通传天下,希望程昱能够出山辅佐。

华羽相信,程昱听说秦王令之后,一定会前来洛阳的。

至于曹丕和曹安民的下落,华羽倒是不着急,等平定了江东之后,再派人调查这两人的下落不迟。

曹操的葬礼之后,接下来,就该是刘备的覆灭了。

不过呢,在刘备覆灭之前,有一件事情,被提上了日程,便是华羽称帝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庞统发起的。

华羽麾下的顶级谋士确实不少,但周瑜担任着中原军政司大都督、徐庶担任江南军政司大都督,不在洛阳。

李儒呢,坐镇西京,负责看着汉王朝的那些失去权柄的大臣。

所以,华羽麾下的顶级谋士,在洛阳的,只有庞统、贾诩、荀攸、沮授和司马懿。

尤其是,这五个人,都是军略和内政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庞统说道:“启禀主公,眼下兖州克复,天下大局只有江东一地,不过是负隅顽抗而已,迟早会为主公所灭。”

“然而,有一个问题,主公须得考虑一二,便是刘玄德乃是大汉之皇。”

“虽然,有蔡邕大人之证,那刘玄德并非是汉室宗亲,乃是假冒。”

“但刘玄德虽然随伪汉政权,却毕竟是以大汉之皇自居。”

“而主公呢,却是大汉的秦王。”

“以大汉的秦王讨伐伪汉政权,固然是师出有名,但天下百姓却未必个个都明于事理,或许会认为主公有以下犯上之嫌。”

“故而,统以为,主公当立即登基称帝,建立大秦王朝。”

“而后,主公再以大秦的名义,征伐刘备的伪汉政权,一统天下。”

“昔日,大秦为大汉所取代。”

“如今,主公再以大秦之威武雄狮覆灭伪汉政权,可谓是因果循环啊。”

“此乃上合天意,下顺民心之举,还请主公三思。”

听了庞统的话,华羽点了点头,转首问道:“你们几个是什么意见啊。”

贾诩也拱手道:“启禀主公,诩附议。”

华羽麾下的谋士,贾诩绝对是第一个跟随的。

虽说一开始的时候,贾诩是被华羽要过去的,并非主动投靠。

但贾诩却立功不少,是以他在华羽阵营中的地位,绝对能够跟身为华羽姑父的李儒平起平坐。

荀攸、沮授和司马懿也一起说道:“我等附议。”

华羽点了点头:“士元言之有理。”

“所谓,名不正,则出师无名。”

“既然汉室已经走到尽头,只能刘备这等假冒之人建立伪汉政权,证明确实应该被取而代之了。”

“秦王吐哺,天下归心,孤便以大秦复兴之势,取代大汉。”

“孤乃关西之人,乃为秦国旧地。”

“华之姓氏,也是出自嬴姓,是以,孤也是始皇帝之后裔。”

“因此,孤便重建大秦帝国,为秦三世。”

“诸位,以为如何啊?”

“妙哉。”司马懿立即鼓掌同意,“老子曾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公自命为秦三世,日后便是千世,万世也。”

洞察人的心思,司马懿果然是高手中的高手。

“哈哈哈……”华羽大笑起来,“仲达之言,甚合孤意也。”

“既然如此,此事便由文和为主,你们四人协助,全力准备孤的登基大典之事。”

“若有难以决断的大事,可来向孤禀告,其余之事,尔等自行做主即可。”

“谨记一件事情,登基之事,只是形式而已,一切从简,不可铺张浪费。”

“不然,尔等非但无功,反而有过。”

“喏,主公,我等谨记。”贾诩五人立即就齐齐应了一声。

华羽又说道:“孤所立朝代,虽然为秦,却是后秦。”

“后秦与前秦,相隔足足四百年之久,是以前秦的官职法度,已经不适合今日之现状,须得做一些修改。”

“这是孤草拟的一份朝廷官位以及分工,你们先看一看。”

“若有不妥,咱们在一同商议修正。”

说着,华羽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纸来,递给身边的胡车儿。

胡车儿接过,立即就给贾诩拿了过去。

贾诩展开一看,眼睛立即就大大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考试制?”

“纪委监察制?”

“军政异步制?”

看着这张纸上的四种制度,从未听说过的制度,贾诩绝对是震惊之极。

见一向定力极深的贾诩都如此失态,庞统四人便对贾诩刚才喊出的什么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纪委监察制和军政异步制倍感兴趣。

于是,四人一同起身,来到贾诩的身后,向那张纸上看去。

很快,五个人全都被吸引进去了。

这些,都是华羽日后的治国方针。

关键是,很新颖,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而且,以他们五个的智商,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方针绝对会很有效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