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读小说网 > 纵古论今 > 第515章

夏风一步踏出,迎着朱元璋的目光也丝毫不惧。

他方才所言的,乃是后世的治国之道完全不会输给朱元璋。

“晚辈倒是没什么高见。”

夏风微微拱手。

“我不是帝王,不是将相也不是兵,只是后世之中一个平凡之人。”

“今日我便以后世治国之策来驳一驳陛下的治国之道。”

朱元璋原本就强行压抑这自己心中的不快,毕竟他做了君王二十多年,每日都在这奉天殿之中思考。

他每日批改的走着就有两百多封,外加平均处理四百多条以上的国事,在这种强压之下他所有的思考都是扎扎实实的建立在实际之上的。

所以,他现在是真的想听一听,后世治国之道,和自己究竟有什么区别。

只见夏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

“为国之道,政在先而民在后。”

夏风知道朱元璋的疑惑,所以他一边说着,一边解释。

“为君者,如果不先定国策,那么为民者何以饱腹?”

“若马夫不拽紧缰绳,那马要往何处而行?”

朱元璋心里咯噔了一下。

夏风说的固然有理,可是他还有很多不明,但是朱元璋暂时记者,他耐着心思继续往下听。

说到这里。

夏风忽然抬头问了一句话不想关的话。

“敢问陛下,大明农户一家,一亩地可产多少粮食?”

朱元璋想都没想说道:”南北各不相同,约莫三石左右。”

他说出来的,乃是收成比较好的年份。

明朝的一石,大约是五十七公斤也就是114斤。

三石换算下来大约就是三百七十斤左右。

这已经是隋唐到大明这期间,产值最高的时候了。

所以朱元璋才如此得意。

夏风却笑着摇了摇头:“陛下可知,后世一亩地可产稻米千斤。”

朱元璋闻声直接震惊的站起。

他太了解这些民生问题了。

一亩地就那么大一点为何能收如此多的庄稼,难道六百年后就将一颗稻米变成三颗了不成?

“产麦七百斤。”

“玉米高粱七百斤到九百斤。”

“白薯一千五百斤,按照陛下所指,分别是九石到十五石最有。”

夏风看着朱元璋的表情说道:“有些南方,可以一年两熟,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

朱元璋目瞪口呆。

区区六百年,为何就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他甚至都没听过玉米和白薯为何物。

要知道,自始皇开始每亩粮食产量最多也就0.5石左右。

宋代也只有一石,甚至都不到。

大明粮产三石,已经说是前无古人了。

朱元璋自认为无法在突破。

就比如一个人跑一百米,跑进十秒这就是规定范围之内。

百米就是规定。

每一代人想要跑进十秒那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

后世之人就算在厉害,每突破一秒甚至是零点一秒都是突破极限。

而大明时期每亩粮产三石就是这种庄稼的极限。

没提升一斤都是在突破极限,可是为什么六百五十年之后的后世可以三倍甚至吾辈提升这个极限、

这怎么可能?

就好像大明跑的最快的人一百米要跑十秒。到了后世随便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跑进三秒,甚至两秒。

百米两秒?

这是什么概念!

这种冲击力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简直难以想象。

甚至夏风刚刚还说有的地方甚至可以一年两产甚至三产。

这……

难不成后世人人都成仙人了不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