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夏诗韵和所有荣光娱乐员工,以及公司的艺人姜玉莎、王天歌、薛晴画和付昭等练习生,正高高兴兴地参加游轮旅行的时候,宋琪正在和顶头上司闫辰生做汇报。一想到夏诗韵正在美美的海上休闲,而她还要加班工作,宋琪就颇为不爽。说话都带了几分咬牙切齿。
“都这样了还装出一副没事儿人的样子!也不知道她走了什么狗屎运,员工不明白真相被忽悠也就罢了,那几个艺人居然也没动静。”宋琪气愤道。
闫辰生似乎并不在乎宋琪说的,反而提到:“之前那几个项目的投资没问题吧?我听说《结伴》推进得不太顺利?”
宋琪被问得愣了一下。虽然这些项目是她建议投资的,但其实确定把夏诗韵的艺人踢出去之后,她就没怎么关注过进展了。
“不会吧?网络热度很好啊!当天就上了高位热搜。我回头追一下,应该没问题。”宋琪赶忙道,“新投资的这些都是夏诗韵看中的项目,而且我也调查过,从团队配置上来看都是目前最好的项目,有的也在我们内部评估的范围内。”
闫辰生吞云吐雾,道:“最好如此。”
他不关心什么营销什么舆论,对那个所谓的夏诗韵玄学的说法听说过,对宋琪和夏诗韵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不在乎。
他只关心钱从哪来,钱去哪里。
这一批新项目的上马对他来说也是有压力的。
不过闫辰生也不会只因为一个人的建议反馈就做这么重大的决定。
在投资之前,他咨询了多方建议,除了让宋琪团队做好全面调研完成报告之外,合作娱乐公司,包括XGE、启明星、丁氏传媒等都有独立的反馈意见。
尤其是丁氏传媒是顶流明星丁晓明父亲创立的,在圈内营销合作业务范围非常广,最近两年发展迅猛。也是芝麻文娱的重点合作伙伴。他们比芝麻文娱距离圈子更近,也更了解内部生态。闫辰生很重视他们的意见。
宋琪从闫辰生办公室出来,长出一口气。
她稳了稳神拿出手机打给丁晓明,电话接通,宋琪立刻问道:“丁总,咱们这个方法不会有问题吧?!”
丁晓明大咧咧地说:“有什么问题?她夏诗韵能发现,咱们拿来,都是各凭本事啊。”
“我不是说这个!”宋琪担忧道,“会不会她参与项目就能成功,咱们抢走之后就会出问题?”
宋琪也不是傻子,现实不是爽文,不是同一个项目换一个演员,换一个投资就一定能成功。她心底隐隐不安的也正是这点。
丁晓明不屑道:“怎么?你觉得我们丁氏传媒,我的艺人还比不上她?要我说,这些项目咱们接手了,只会比她参与更好!”
—
游轮旅行结束,夏诗韵便精神振奋地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芝麻文娱和他们的关联资本确实不知怎么脑抽突然盯上了自己,开始拼命抢她的项目,但不论是黑营销还是抢项目都不是没有成本的。
就像徐天武说的,芝麻文娱这一批投资的项目都是计划外的。哪怕是再家大业大的公司,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额外的流动资金,所以夏诗韵判断,想要投资新项目,就必定会伤及之前预定的投资项目,甚至是已经立项开机的。
她打算从这里找找机会,回归捡漏的老本行。
夏诗韵拿出一盒马克笔,在工作室的透明玻璃幕墙和白版上开始书写未来半年到一年半内即将开机,仍在征集角色的影视项目,包括网络剧、影视剧、电影等各种形式,并按照悬疑、古装、校园、年代剧、主旋律、历史剧等各种题材逐一分类。
最重要的是,对项目本身和角色进行评估,并判断他们是与荣光娱乐的艺人适配度。
评估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口碑、造型、人设时髦度、表演难易度、吸粉可能性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所有艺人团队在选本子,签约项目之前都会反复斟酌考虑。但是如此多维度多参考因素的复杂评估并不是谁都能做的。专业的成熟的经纪人最多能依靠自己的人脉,打听到内幕消息,再根据经验判断,作出决定。然而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最后能否达到预期,他们其实也没有把握。
甚至项目的主控团队也没有把握。
说白了,每个项目就好像一个小型的混沌系统。项目参与者彼此之间都是黑盒,因为他们也无法预测每一个参与项目的人是不是靠谱,团队最终能否制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宣发能达到什么效果,会不会有意外产生等等。只能凭经验和运气,希望大家都能努力配合,最终呈现一个好的作品。
但是夏诗韵不一样,她有系统,可以轻而易举地知道每个人的一举一动,甚至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从判断项目所谓的导演、编剧、制片究竟是挂名还是真的投入其中,投资究竟是扎扎实实,还是画大饼,到提取到项目参与的演员、工作人员背景是否干净,有无风险,再到通过团队成员的私下通话,判断他们对项目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粉饰过的场面话。
有了充足的信息,而且是绝对真实的信息,再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然而即便如此,整理如此大量的庞杂信息也不是分分钟就能完成的。
夏诗韵足足在办公室里闷了三天,每天只睡不到六个小时。她的办公室后面就有一间卧室,可供她晚上直接洗漱休息。于是每天早上一睁眼,从叼着牙刷开始,到晚上暮色深沉,整栋大楼安安静静,只能听到笔尖和玻璃板摩擦的声音,她都在梳理信息,挑选合适的剧本和角色。
但神奇的是,就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她也没有感到半点疲惫,反而一直处于精神亢奋的状态。这种状态她已经很久不曾体会,倍感熟悉的同时,也十分享受。
终于,在元旦后的第一个周末,夏诗韵敲定了三部剧,一部电影。都是因为芝麻文娱撤资或者减少投资之后,陷入拍摄困难,选角困难,马上要项目中止或暂停的。经过评估,这几个项目团队首先靠谱,剧本完整,编剧不存在挂名现象,不会已经要开拍了还不知道角色走向,看不到剧本,最重要的是项目里有暂时空缺的合适角色。夏诗韵有把握,只要接触对方,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拿到角色。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首先,这些剧组大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甚至有些剧组可能根本请不起姜玉莎、王天歌这个等级的演员,或者请了他们,其他演员配置,整体服化道和后期投入就要减少。
其次,她摸不准芝麻文娱那边究竟想做到什么程度。假如她一旦开始接触,对方又跑来加投资抢角色就麻烦了。夏诗韵确实有着信息优势,可好项目不是无穷无尽的。筛选出现在这些已经实属不易,再被抢走了,她也会头疼。
—
周末,夏诗韵回家吃饭,刚在沙发上坐下打开电视,就看到娱乐新闻播报的内容。
“截至记者发稿,元旦档期上映电影总票房已达20亿,超过去年同期百分之三十。其中主旋律电影《光辉岁月》票房突破13亿,获得广泛好评。电影主演之一丁晓明也凭借这部电影票房,成为了最年轻的百亿电影人。接下来就请看我们节目记者对他的采访……”
夏诗韵赶紧按下静音键,但屏幕上即便出现丁晓明那张得瑟的脸也让她觉得不舒服。
邓馨端着茶壶在她旁边坐下:“怎么了?一脸不爽。谁惹你生气了?”
“这人。”夏诗韵指着屏幕上的丁晓明,“和资本勾结抢我项目。”
邓馨惊讶地看向屏幕,半晌疑惑道:“这人是谁啊?怎么没听说过。”
“哈哈哈哈。”夏诗韵忍不住大笑,“您没听过就对了。他叫丁晓明,曾经还和燕于斯、康梓铭、陆城捆绑营销了一个‘四少’的名头。但实际上,他不论是能力还是人气都比那三个人差远了,一直没什么粉丝。但是捆绑营销让人有了他也是流量小鲜肉的错觉。而且他爸是开公司的,早年做实业一直不赚钱,后来儿子进了娱乐圈就转型做互联网营销,和微博、芝麻文娱这些资本都深度合作,所以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他的数据有什么问题。甚至好多其他明星和娱乐公司还要找他爸买营销呢!”
夏诗韵从还没进娱乐圈工作就不喜欢丁晓明,有系统之后,更因为经常接触到的种种信息,了解他的真面目,所以对他十分反感。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人虽然私下行为让人讨厌,背靠着家族资本和营销公司,哪怕没有那么多粉丝也混得风生水起。而且别人买营销他赚钱,他做营销不花钱,还经常随心所欲去黑和他有资源冲突的艺人、公司。
最让夏诗韵生气的,是自己之前和一些艺人团队交手的时候,顺便通过警方打掉了不少营销公司和渠道。然而营销的需求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愈发强烈。结果就是国内营销市场出现了短暂空白,让丁晓明父亲的公司丁氏传媒反而因此急剧扩张,目前已经控制了娱乐圈,乃至手机圈、二次元圈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