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async src="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client=ca-pub-4501889605140124"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4501889605140124"
    data-ad-slot="8144519602"></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第149章 出乎意料
    因為太後的吩咐, 辦事的人不敢懈怠,皇城門前組織大家投票的布置很快辦好了。
    皇城門東邊,幾張桌子并排列在一起,中間隔着些距離, 每張桌子後都坐着兩個人, 桌前排着一長隊的人。
    排隊的民衆走到桌前,一人負責查驗戶籍證明, 确認無誤後, 遞給旁邊的人蓋章,蓋章完畢, 再領票。
    ——這一步是為了給已經領過票的人留下印記,防止多次領票。
    票面上內容很簡單,同樣蓋着朱砂紅章, 證明票不是僞造。上面寫着一行字——對女子參與科舉有何看法,下面有兩個選項,一個贊成,一個反對。
    拿到票的人走到城門的另一側,那裏擺放的桌子上有個銅箱子,箱子只有最上面的細口可以放進票, 後面的出口上了鎖, 鑰匙在太後手裏,其餘人無法打開。
    箱子旁邊同樣放置着筆墨,投票人需要在票上畫圈作選擇。
    金吾衛駐守在現場, 确保沒有人鬧事, 以及整個流程的正常進行。
    排隊的百姓們有着壓抑不住的興奮激動, 拿到票之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 愛惜地摩挲薄薄的紙張,怕手上的粗繭磨破紙,又停下來動作,只用兩根手指小心翼翼地捏着。
    還有人拿到票後,先到皇城門前,跪地拜了三下。
    投票的婦人絕大多數動作利索,毫不猶豫地做了選擇,投進銅箱。
    然而大部分男子,卻是猶猶豫豫,都已經來排隊了,過了半天也沒能作出選擇。最後拿着紙票,在銅箱跟前躊躇不決,被後面的人不耐地催促,才一咬牙狠心做出決定。
    “你選了哪個?”旁邊的人好奇打聽。
    投票的男子目光游移,裝腔作勢地說:“當然是反對了,女子為官成何體統!”
    說罷,不待旁人繼續問,緊忙離開了。
    旁邊的人撓了撓頭,摸不着頭腦,納悶兒地想,既然說得斬釘截鐵,那何必猶豫這麽長時間?
    這一次投票是長安城前所未有的盛況,但并不是所有人能來參加,後宅的婦人們出行困難,尤其是夫家規矩嚴苛的,這幾日不被允許外出,也就失去了投票的資格。
    好在這樣的情況不多,畢竟能有錢到讓婦人安心待在後宅,不用外出去讨生活的只是少數。
    而在其他地方的人,只能遺憾地錯失這次機會,倒是京畿附近城池的百姓,聽聞此事後,來得及的都趕過來投票了。
    .
    江南蘇州。
    細窄的河流邊,一位的婦人手裏拿着削尖的木棍兒,目光緊盯着水中,眼疾手快地從河裏插了條魚,放在旁邊的魚簍裏。
    不遠處有幾個婦人路過,見到她,其中的某個喚了聲,“段娘子,有你的信。”
    段娘子擡頭望去,是同村的婦人,曾經打過交道,算得上比較熟悉。
    那婦人走過來,從胳膊上挂着的籃子裏,翻找出一封信,遞給她。
    “我家大郎去了長安,估摸着時間,送的信也該回來了。我去取的時候,那驿站的人說,正好有一封村裏的信讓我捎回來,我一看寫的就是你。”
    段娘子手上的動作一滞,猶豫片刻,在衣服上把手擦幹,接過婦人手中的信,“多謝你了。”
    她把信放在懷裏,伸手向魚簍,抓出一條魚,用旁邊有韌性的草穿起來,遞給婦人,“我身無長物,這條魚全當做謝禮。”
    婦人推拒着不收,佯怒,“你把我當什麽人了,順帶的事,收你一條魚算什麽?”
    最後推脫了幾番,見她一直堅持,索性自己挑了一條還沒巴掌大的小魚,擺了擺手,匆匆離開。
    段娘子沒了叉魚的心思,摸摸懷裏的信,提着魚簍回去了。
    回到家裏,把手洗淨,掏出那封信。
    她看着信封,猜測是寫出去的那封回信,其實剛寄出去,她就後悔了。
    說白了,她只是遷怒而已,那位月明其實沒有做錯什麽,她的怒火來得毫無緣由。
    不知道她會在信裏寫些什麽?也許是罵她愚不可及,自我麻痹,麻木不仁?料想不是什麽好話,畢竟是自己出言冒犯在先。
    她發呆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拆開信。
    沿着折痕,翻開紙張,思緒游移不定,最終專注到紙上。
    ……
    信上的內容卻跟她想的完全不同,并沒有措辭嚴厲的指責和辱罵,對她這個冒犯者,月明的措辭相當溫和。
    對于她無禮的質問,和毫無來由的懷疑,她解釋道——她絕對沒有高高在上地俯視別人的想法,憑借她貧瘠的閱歷也沒有資格去指導別人的人生,她想寫的只是一段精彩的故事,能讓心裏懷抱着同樣想法的人感到一絲的慰藉,僅此而已。
    月明沒有寫得太多,也不争辯,對自己這樣的無名小卒,也耐心地解釋。
    段娘子看完後,沉思良久,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将信紙緩緩合上,珍而重之地重新塞進信封裏。
    剛拿起信封,卻發覺手中的分量不對,不是輕飄飄的紙,略有點沉。
    她伸手一摸,下面有一塊凹凸不平的痕跡,摸起來是圓的。
    她伸手将其掏了出來,發現是一枚圓形的玉扣,環繞着圓心刻了四個字——天下婦女。
    指腹的觸感凹凸不平,她将玉扣翻了個面,後面同樣的位置也刻了四個字——姊妹一家。
    天下婦女,姊妹一家。
    她瞳孔一縮,捧着玉扣的手微微顫抖,呢喃着這八個字,眼底不受控制地湧出些晶瑩的閃爍。
    .
    終于到了唱票的這一天,收到消息來圍觀的人群,比那日舉子們靜坐時多多了,幾乎聚集了整個長安城的人。
    萬人空巷,将皇城門裏裏外外圍得水洩不通,只有內層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裏面,外圍的人只能湊個熱鬧。
    顯然有人不甘心,踩凳子的,挂在牆邊上的,如果不是城門周圍沒有樹,恐怕樹的枝丫上得挂滿了人。
    好在早有準備的侍衛們隔出地方,維持着秩序,讓人群不至于因為過于混亂而發生事故。
    投票的時間早已截止,只有那個銅箱還待在正中央,接受圍觀者的注視,寄予了衆多百姓的厚望,也許在來日能決定許多人的人生。
    百姓們提前到此,等了許久,終于到了唱票的時間。
    皇城門的城闕之上,有侍衛敲鼓,示意太後皇帝到場。
    衆人安靜下來,俯首朝拜。
    太後在上方俯瞰着衆人,示意免禮,接着對身後的文武百官說:“看來百姓們對票選的結果也很期待啊。”
    有官員拍馬屁,“像聖人這般英明神武,由百姓的意願決定政事,那是千百年來頭一份,他們自然心存感激。”
    說了幾句場面話,衆人才安靜下來。
    看着城門下,內侍進行唱票。
    他拿着太後給的鑰匙,打開銅箱後面挂着的鎖扣,一票一票地進行公示。
    旁邊各有兩個內侍在提前準備好的大幅宣紙上畫正字做記錄,一邊是贊同的票數,一邊是反對的票數。
    整個過程在衆人的眼皮子底下進行,沒有暗箱操作的空間。
    百姓們又發出一陣對太後的贊譽之聲,誇她處事公正,思慮周全。
    大家一開始還興致勃勃地看着,在自己支持的那一邊少了多了時,發出或驚喜或唏噓的聲音。
    到了後面,過了一整個時辰,票還沒有唱完,大家感覺疲憊,懈怠下來。卻舍不得離開,有的席地而坐,三三兩兩聚成一團,閑聊着。
    城闕上的官員們也是昏昏欲睡,無精打采。
    唯有一直關注着票數的幾位暗自皺眉。
    他們看不到下面的結果,但聽着贊成票,怎麽好像比反對票更多一些?莫不是聽漏了?
    對,肯定是的,時間長了難免放松,說得過去。
    等到票剩下最後寥寥幾張,有注意到的圍觀群衆歡呼,“看,快唱完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差點睡着的人一個激靈打起精神,目光灼灼地看向內侍手裏的最後一張票。
    “最後一票,贊成。”內侍累得不輕,聲音都沙啞了,勉強堅持到現在。
    盡管還不知道統計的結果,但見證了這一場盛事的百姓們已經開始興奮地歡呼。
    接下來又是一段長時間的等待,統計票數的兩個內侍正在計數。
    然而按耐不住的圍觀群衆早已興奮地讨論起來,人群裏傳出熱火朝天的閑聊聲。
    “你們說哪一邊會勝?哎呦,這結果怎麽半天還沒數出來,我心慌得厲害。”
    “不清楚啊,沒怎麽注意,我偶爾醒神聽了幾下,應該是贊成的比較多。”
    城闕上的大臣們忍不住皺眉,像是嫌棄嘈雜的聲音惹人心煩,又像是聽到了不滿意的結果。
    終于,下方的內侍清點完畢,剛才唱票的內侍接過兩邊送上來的寫了數目的紙張。
    所有人安靜下來,後排的人迫切地探頭看着,忍住沒發出聲音。
    萬籁俱寂,只能聽見天空中飛過的鳥兒簌簌振翅。
    內侍清了清嗓子,沙啞着喉嚨開口,“現在宣布票選結果,咳咳——”
    “贊成票,三萬兩千七百二十六票。”
    人群裏,有婦人暗暗發出驚喜的歡呼,“這麽多票,肯定是贊成的多。”
    與她一般的人按捺着激動和雀躍,攥緊了拳頭,伸長了脖子等待內侍繼續宣布。
    大臣們險些坐不住了,若不是因為太後和皇帝在場,差點想要不顧形象地趴在城闕的護欄上往下看。
    “反對票,三萬六千五百八十二票。票選結果為反對人數較多,反對方獲勝。”
    大臣們欲起身的動作一松,重新安穩地坐了回去。
    人群裏發出不可置信的驚叫,一片嘩然。
    “怎麽可能?!”所有投了贊成票的人都在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