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勋的目的是当官,自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何合理的利用可利用的资源。
康特使虽然不是来封官的,但是,作为皇帝身边的人,说几句好话,还是能够办到的。
他清楚,照顾好康特使只是人情所致,而拿出业绩来给康特使看看,这才是他本职,当然,也是他的目的。
本着尽职尽责的态度,庞勋在宴会上除了盛情款待康特使以外,还很懂规矩的给康特使塞红包,送贿赂,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让康特使回去好好美言几句。
除此之外,庞勋还亮出了自己在徐州干的“业绩”给康特使看一群被抓到的土匪强盗,还有多名小校送来的攻克山寨的告捷文书。
拿了钱的康特使本以为庞勋不过就是个和自己一个德性的贪官,却不料还有这样的手段,看来,回去真有必要好好跟皇帝汇报一下庞勋的工作。
而庞勋在看到特使满意的表情之后,当即表露出了自己的想法。
“庞某人所做一切,非为个人,而是为了朝廷,为了社稷,还望康特使回去多美言几句,帮庞某人求一个节鉞回来。”
客套的话该说的也都说完了,实话也该是时候说出来了。康特使听完之后,当即表示,这件事,他一定尽力而为。
至此,庞勋再一次露出了那邪魅的冷笑
可是,庞勋的野心却远不止于此。
当时他派刘行及去濠州镇守,实际上并非是为了摆样子给朝廷看,而实际目的却是为了攻城略地,扩大自己的地盘。
刘行及起初刚到涡口的时候,欢迎他的人那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本来只有一千五百人的部队,瞬时间便立马到了数千人。
如此之多的人聚集在一块,不管是放到古代还是现在,这都不是什么好事,要么不是搞过庙集会,就是搞示威游行,反正是不可能搞谋反叛乱的。
可偏偏濠州刺史卢回望更倾向于前者,所以,他并没有在濠州城设立防备工作,只是把濠州城中的数百名士兵派出去准备维持秩序。
当然,也有史料认为,这个卢刺史并不是不怀疑,而是他还来不及怀疑,濠州城就被攻克了。
但不管怎么说,几千人的人马对几百人,终究胜算还是在刘行及这边的,卢刺史也不是什么名将能人,就算是实力对等,或许也不一定能够干过这帮闹事起家的人。
毕竟,经验上就不足。
可是从卢刺史的行为上来看,卢刺史并不是史料上面说的,没有来得及防备,他看到刘行及的大部队来的时候,只是有点怀疑,但是却并没有采取措施,反而还好吃好喝的出门迎接他们。
要说卢刺史没脑子,也是不白说,毕竟这多人来,他一点都不怀疑,还开门欢迎,真是属于把他卖了,还替人数钱的那种人。
刘行及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毫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濠州,而且还是刺史大人亲自迎接。
卢刺史是个厚道人,又是迎接,又是招待,可刘行及就不厚道了,他不仅不感谢卢刺史的好意,还把卢刺史关进了大牢,真正做到了以怨报德。
卢刺史绝望了,想不到他以礼相待,换来的是这样的结局,看来,做一个好人真的太难。
濠州作为徐州的属郡,被很快拿下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庞勋在分兵出征这些地方的时候,就做了充分合理的判断。
而泗州的情况可就不同了,因为泗州的刺史杜慆,不是个省油的灯,之前庞勋早就已经领教过了,至今记忆犹新。
所以,出战泗州的人马也是最多的。
杜慆早料到庞勋会来打泗州,所以早就在城内组织了严密的防守部队,准备要和李圆率领的人马打一场持久战。
杜慆是个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他也很清楚庞勋现在的实力,仅凭泗州城里这些少的可怜的兵马死扛,怕是也扛不了多久。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江淮一带的藩镇州县求援。
可是毕竟求援这种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李圆的人马已经来到泗州,必须要先想个有效的办法来教训教训李圆的部队。
李圆当时派了五百先锋部队准备打进泗州城去。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和濠州卢刺史一样,杜刺史也是敞开了大门,正在门口拿着陈酿的好酒在等着这些人马前来,似乎像是在欢迎他们。
这五百先锋部队愣了,但是随后便放下了警戒心,跟着杜刺史进入了城中。
当他们全部进入城中的时候,杜刺史踏上城楼,一声令下,泗州的大门瞬间被关上,而埋伏在附近的士兵见这五百人手足无措,当即一起杀出,将他们全数诛杀。
这就是杜刺史的处理办法,打不过你们,那就玩死你们。
可毕竟这不是主力,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而守城的任务依旧十分的严峻。
李圆左等右等等了一夜,就是没有等会这五百人的消息,此刻的他终于反应过来,料定杜慆已经全歼这五百人部队,所以在第二天一大早,李圆便率军直奔泗州而去,准备强攻泗州城。
杜刺史要等的重头戏来了
为了阻挡李圆的主力部队攻城,杜刺史是把自己所有的看家本事都使出来了,什么往城下扔石头砸人,射火箭烧人,泼大粪恶心人等等手段,杜慆是一点不落,全都用在了李圆的身上,搞得李圆的进攻十分的狼狈。
一番进攻下来,墙上一点没爬上去,还损失了几百人,李圆只好改变策略,率领剩余人马屯兵到泗州城西边,静待时机。
而李圆赶忙给庞勋写了一封求援信,希望能够多派点人手过来帮忙。
庞勋在接到书信之后,敏锐的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泗州为什么这么难打原因就在于这里是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重要战略要冲,如果这里被攻克,则江淮之便利尽在自己手中。
为了响应李圆,庞勋当即下令,再派上万人前去增援,要他务必夺下泗州。
可杜慆也是打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在援军还没有到来之前,就是拼了命,也要把泗州守住。
泗州的城防很坚固,杜慆的手段很卑劣,但终究还是没有让李圆的万人部队前进一步。
泗州的进攻受到阻滞,暂时告一段落。
当然,杜慆之所以能够守住泗州,也多亏了他的一位老朋友的帮忙,而他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辛谠。
辛谠,陇西狄道人位于今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唐中期名将辛云京的孙子。
他的爷爷当年可是平叛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而且还平叛过仆固怀恩的叛乱,算是平乱高手,一生为朝廷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可是唯独到了他这里,一切都变了。
他爷爷和他的干爹也就是他叔叔都是在朝廷做过官的人,虽然一代不如一代,但好歹他爹也是朝廷编制的官员。可到了他这一代,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
可能他本人就不是个读书的材料,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一直都考不上,运气实在太差。
可是辛谠并没有放弃走仕途这条道路,今年考不上,复习几年以后继续再来,反正是考不上不罢休。
其实唐代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来说,就轻松多了,只要稍微有点材料,基本都能混到个不错的身份。
可是要参加武举考试,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这不是简简单单写写文章,高谈阔论就能够蒙哄过关的,必须要有真材实料才行。
且不说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光就是参加的项目也能够把这帮学子考废,因为这些考试项目都是力气活和技术活,耍大刀不仅要能够拿得动,还得耍的有模有样,不可谓不难。
从辛谠先生的经历来看,很有可能,他参加的是武举考试。因为他本人,特别喜欢打抱不平,替人出头。
但凡是喜欢干这种事儿的人,多数都不太喜欢搞文绉绉的东西,所以,辛谠参加的应该是武举考试。
但不管怎么说,辛谠到了五十岁也没有混出个所以然来,不得不说,命运这东西有些时候还真得认。
年过五旬的辛谠,早就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他来到广陵,在这里定居下来,只想了此残生,不想再追随什么青云和鸿鹄之志。
几十年的坎坷辛酸,终于让他彻底放下了做一个济世救困的大侠想法,此刻的而他,不想再过问世俗纷争,需要再牵扯江湖恩怨。
他明白了,就算是拳头再硬,也打不破不公平的社会法则;就算是宝剑再锋利,也杀不尽无赖恶霸,就算是钱财散的再多,也救不活满地饿死的百姓。
辛谠对这个社会绝望了,甚至于在听到庞勋作乱之后,他也只是劝杜慆带着家眷逃跑,跑的越远越好。
杜慆有些惊讶,这可不太像辛谠能够说出来的话,往日的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遇到困难肯定是冲在前面,绝无二话,可如今却居然劝他逃跑,着实让他费解。
但杜慆却告诉辛谠一句话,一句让辛谠重新振作起来的话。
“太平日子里享受国家俸禄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至此危难之际,整个泗州城里的军民百姓都有权力可以选择逃跑,但唯独我杜慆不能”
辛谠震惊了,他朝杜慆偷来了仰慕的眼光,此刻,杜慆的眼中充满了希望。
“彼人各有家,谁不爱惜,若都舍命而去,家岂能独存我身为一州长官,带头逃命,众人又如何肯效力于我,如今,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杜慆愿与他们誓死守卫此城,直至战死”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