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谠听了这番令他振聋发聩的话语之后,内心被深深的触动到了,此刻的他终于领悟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英雄。
随即,辛谠说道。
“杜公有如此胸襟,辛某愿与杜公同守泗州城,生死与共。”
豪言壮语说完了,辛谠告辞回到广陵,见了家人的面,然后做出了深情的诀别。因为他不知道这一去,自己还能不能回来。
几天之后,辛谠踏上了返回泗州的道路,在路途中,他看到的是受兵乱之苦而四处逃奔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扶老携幼,都在忙着逃命。
就在这时,一个正在逃难的老头看到了正在往泗州方向前去的辛谠,于是便叫住了他,不解地问道。
“公,欲何往”
“泗州城”辛谠斩钉截铁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泗州城马上就要陷入兵祸了,大家都在往南边逃,为什么你偏要去那里呢别枉送了性命啊。”这个老头叹息地说道。
辛谠并没有继续回复他,而是径直朝泗州而来
可当时庞勋派给李圆的部队已经围困了泗州城,辛谠见进不去,只好找来一条小船,然后沿着水路溜进了城中。
杜慆以为辛谠是不会来了,却没有想到他居然冒着被抓的风险逃了进来,果真是侠义风范。
随后,杜慆任命辛谠为团练判官,协同自己对付李圆所部人马,另外都押牙李雅负责守城的任务。
几人轮番上阵,顶住了李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最终逼的李圆退守到徐城附近,方才结束战斗。
泗州的战况已经陷入胶着状态,庞勋内心也是十分不快,人手都派去那么多了,既然还是拿不下来,可见泗州这个要冲位置确实很重要,必须还得加派人手才行。
但能派出去的人马都出去了,手上的兵力并不足够,要想给泗州填兵,还得继续搞招聘工作。
鉴于前期招聘采用的斥巨资招募人才上门的套路,如今已经有了民众基础的庞勋决定利用一下之前的招兵的广告效益,来招募士兵。
他下令张贴榜文布告,传令州县官员,限期按时招募人马前来。
榜文其实就相当于庞勋的招工广告,上面只写了工作岗位也就是士兵,工作性质抢劫具体工资面议实际上也只能是面议了,因为抢劫这种事情,工资是既不保底,也不封顶,完全看个人运气,抢的多算你命好,抢的少算你倒霉,并且在最后还附带一条。
自备工具。
当时周边的百姓一听抢劫这个词,那都跟疯了一样,争相前来投军,甚至出现了当爹的寻死觅活要挟儿子去参军,老婆鼓励老公当兵的情况。
没有武器,那就自带老百姓纷纷把平时种地用的农具进行改造,铁锹磨平改成大刀,锄头折断磨成枪,一时之间,各种稀奇古怪的武器出现了。
庞勋的募兵效益也影响到了周边各道的官员,这帮人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只求自己过得清静,老百姓投奔庞勋期间,他们只是派士兵守卫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想闹事,也不想摊上事儿,真正做到了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良好职业操守”。
可庞勋造反,光顾自己肯定是不地道的,况且这种乱世流年,怎么可能不会影响到自己。很多算不透这笔账的官员,还是吃了亏,并庞勋打的找不到北不说,城池也丢了不少,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时很多其他周边州县的老百姓被庞勋的兵祸所影响,为了避难,有的人干脆逃进了深山老林,躲避兵祸。
庞勋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逃进深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帮百姓未免也太小看庞留后的手段了。
庞勋当即下令派部将张玄稔进山搜捕壮丁,对于那些愿意投降的,扩充到编制里面,而那些不愿意投降的,就地干掉,不留后患。
张玄稔也是抓瞎一般的进了山,找了好久也没有抓到几个壮丁回来,反倒是发现了不少的老百姓尸体。
这些尸体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流干的溪水和山涧附近,足以证明一点就是,这帮老百姓最后肯定是渴死的。
进山搜捕的这段时间,张玄稔前前后后发现了上万具百姓的尸体,看的张玄稔也是一阵心痛。
兵连祸结的危害,此刻真正在张玄稔的心中打下了烙印。
他决定回去劝劝庞勋,要他少造杀孽。
“留后,既然有心要求节鉞,奏请为朝廷官员,那就得有个一镇地方官的样子,休整士兵,安抚老百姓,与民修养生息,如此,才可以长久的存活下去,若太过于张扬和跋扈,朝廷势必会想法设法铲除留后,望留后三思。”
庞勋并不是个油盐不进的人,他也觉得张玄稔说的有些道理,随即说道。
“行了,我知道了,就依你便是。”
庞勋到底听没听张玄稔的话这个在日后的行动中也表现出来了。只可惜,他只听进去了一半。
那一半呢
那就是要听皇帝的话,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当然就算是听皇帝的话,他也是只做做样子,在操练士兵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每次出完操,都要和士兵一块朝西边,也就是长安的方向磕头,并且表示自己是国家的栋梁,想要为皇帝陛下分忧,不想让皇帝操心。
这种应付差事的举动也逐步影响到了这帮士兵们,他们内心认为,庞留后确实是个大忠臣。
是不是忠臣,这个庞勋说了不算,皇帝说了才算。而庞勋一直左思右想的消息此刻也有了回应。
来自皇帝的回应。
十一月十四日,朝廷的诏令下来了,庞勋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他认为,此次特使送来的诏令必然是给自己赐官来了。
甚至就连手下的将校也都提前来恭祝庞勋正式接管徐州,成为这里新一任的老大。
庞勋安排特使在驿馆住下,准备第二天正式接受诏令。
到了第二天,庞勋换好了衣服,满心期待地来会见特使。
可是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此次的诏令并不是赐官的,而是一封骂人的诏书。
诏书中,唐懿宗很生气,痛骂了崔彦曾如何大意,丢失了徐州,致使百姓生灵涂炭,顺带还贬了崔彦曾的官职,而在诏书中,却只字未提给庞勋加官进爵的事情。
庞勋听完之后,十分的失望,方才脸上得意的笑容在顷刻之间全部变为了愤怒。
人都说,冲动是魔鬼,而此刻的庞勋就是魔鬼附体。
他下令囚禁特使,并且把诏书撕了个粉碎,并且对于朝廷之前所有的赦免全都抛在脑后,此刻的他,已经在内心之中打定了主意,要将造反进行到底。
这封诏书所带来的后果,唐懿宗也早就料到了,而且他也在内心打定了主意,要剿灭庞勋,并且是不惜一切代价。
既然周边各道的人马不肯出力,那就只能指派人去了。
唐懿宗想起身边能用的人也只有康承训比较合适了。这个家伙自打西道节度使被罢免以后,就一直过得很清闲,也没有受到处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康承训再度被拉了出来,去干这种擦屁股的事情。
唐懿宗下令封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同时兼任徐州行营都招讨使。
义成节度使也是个美差,管辖的是河南郑州与滑县一带,之所以安排这个官职,无非就是想要让康承训有一个可以窥伺江淮的落脚点,进而可以毫无顾虑发动对庞勋的攻击。
康承训很明白皇帝的用意,义成节度使确实是肥差,可问题是后面的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完全就是个苦力差事,这种先打一巴掌再给一个枣儿吃的行为,真的是让人一点拒绝的理由都没有。
康承训想要拒绝,但是他不敢,因为毕竟有前科在哪儿,到时候被朝臣捅出来,怕是也没有好果子吃,可答应了,那身上肩负的责任可就大了去了。
打的赢或许还能将功补过,打不赢就得把打安南失利和徐州的黑锅一块背了。
这种里外不是人干的差事,如今落到康承训头上,他也只能是硬着头皮接受了。
当然,康承训不是孤独的,皇帝也充分考虑到了他这些年为国家做过的贡献,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他又给康承训找了两个共同分担黑锅责任的人。
一个是王晏权,时任神武大将军,此次出征担任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另一个是戴可师,时任羽林将军,此次出征担任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
要说这两位兄弟,来头也不小。王晏权是原先徐州银刀军创始人王智兴的儿子,做事为人和他爸一样狠,而戴可师则被人称呼为“狼帅”,打起仗来也是个不要命的主。
有这两个狠人保驾护航,康承训的内心好受多了。
北中南三路大军直扑徐州,并且诸道兵马也要听从这三路统帅的调遣和指挥,可以说权力是非常大的。
可问题是,康节度使大人,还是觉得不过保险。
原因很简单,自打上次安南的事情以后,康节度使就变得对朝廷的军队失去了信心,于是为了求稳妥处理,康承训向皇帝提了个要求。
“陛下,除了三路朝廷大军之外,臣恳请,再添几路援军相助。”
“你说吧,要调遣那几路番兵”唐懿宗问道。
“沙陀三部,吐谷浑,达靼,契苾部”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