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南方的水土让黄巢无法适应,因此,信州城中的瘟疫爆发之后,黄巢人马的死亡数量一直高居不下,搞得黄巢十分的担忧。

眼瞅着再这么死下去,别说打仗了,怕是瘟疫很快就会干掉自己的部队。

更要命的是,张璘的进攻不仅没有丝毫的人道主义精神,反而还加紧了攻势,猛攻信州,看来这是要趁乱收拾掉自己啊。

黄巢不想再坐以待毙了,他思来想去,决定不惜一切手段求生。对于张璘的猛攻,黄巢想到了一个目前唯一可以使用的办法。

贿赂。

黄巢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一定是钱不到位。

很快,他派使者带着钱前去贿赂张璘,希望能够让张璘放他一马,与此同时,黄巢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

只要张璘停止攻击,自己愿意带着人马投降高骈,并且希望高招讨使能够多多在朝廷那里美言几句,顺带讨个封赏。

张璘收了黄巢的钱,并且也答应了下来,同意了黄巢的请求。

回头,张璘便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高骈,而高骈听后,却暗自笑道。

“这真是天助我也。”

黄巢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求生计谋,很快就被高骈识破,并且此刻的高骈正在想着办法要整治他。

高骈立马给黄巢回了一封书信,信中明确表示,自己愿意做担保人,上奏为黄巢求官。

黄巢看到这个回复之后,内心十分的高兴,因为他拖延时间的计划,总算是有了回报。

高骈正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却不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了淮南,高骈听了之后,彻底坐不住了。

昭义,感化,义武藩镇的人马此刻正在赶来淮南,其目的,也是为了增援高骈,希望能够早日结束这场叛乱。

可想吃独食的高骈,岂能允许别人来瓜分自己的功劳,于是在这帮人还没有到达淮南的时候,赶紧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信中把现如今的局势大夸特夸了一番,并且表示,黄巢的叛乱将很快被自己平定,不需要再派兵过来增援了,还是希望他们打道回府吧。

这个奏章要是换别人来上奏的话,朝廷是肯定不会相信的,但如今上这个奏章的人是朝廷公认的讨贼能手高节度使,自然从可信度方面来说,还是值得信任的,所以,奏章刚一上完,朝廷便做出了指示,赶紧撤回了这三路增援部队。

高骈在得知朝廷撤兵的消息之后,得意的笑了。他认为,讨伐黄巢的功劳将会成为自己一个人囊中之物,天下没有人能够从自己手里抢走这块肥肉。

可是他错了,上天给他打开一扇门的时候,也往往会给他关上一扇窗。

当高骈准备诱降黄巢上钩的时候,黄巢却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

这是一封决裂的书信。高骈看过之后,大惊失色之余,满脸充满了愤怒。

由于消息传得太慢,皇帝的消息没有送到,三路大军已经到达淮河,准备渡河而过,而黄巢的侦察部队却敏锐的发现了这一重要的情报。

黄巢觉得,高骈之所以如此心甘情愿为自己求官,势必有什么算盘在打,果不其然,原来是想诱骗自己上当,然后一网打尽啊。

所以,黄巢特别命人送来了和高骈决裂的书信,明确表示,招降是不可能了,要是打仗的话,他愿意奉陪到底。

高骈气的掀翻了桌子,他当即下令派张璘出战黄巢,务必要教训一番这个叛贼。

张猛人随即便带兵出城进攻信州的黄巢所部,只不过这一次,幸运女神不再眷顾于他。

张璘被黄巢打的惨败,军无斗志,甚至连他本人也战死在信州。

这一次,黄巢算是连本带利把之前被张璘击败的次数讨要了回来,并且还洗刷了之前屡战屡败的耻辱。

信州之战的胜利,让黄巢看到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随后,他积极组织兵力,开始从采石渡过长江,进攻天长位于今安徽天长市和六读lu,位于今江苏南京市区等州县,把淮南搅得是天翻地覆。

高骈算是没辙了,自己本来想独吞功劳,却不料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实在是丢人。张猛人战死了,高骈更不敢出战了,只好龟缩在淮南做防御状态。

本来想演一出好戏,却不料还没有开腔唱呢,就先自己砸了自己的台,实在是活该。

想来高骈之所以能得到朝廷如此的信任,也要多多感谢卢宰相的提携,而这位已经五十七岁的宰辅,也着实不是什么地道的人。

提拔高骈,卢携自然不是单纯的因为高骈政绩干的好,想要大公无私的提拔他,成为为帝国发光发热的栋梁。况且,卢携也没有那么好心。

能够坐到宰相这个位子上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要是查查他们的底子的话,十个里面有九个不干净。

卢携当然也是不干净中的一员。

这位老臣,为了能够坐稳自己的宰相宝座,极力和唐僖宗的“阿父”田令孜田宦官搞好关系,互相打击政敌,排除异己,对外则信任高骈,希望高骈能够给自己挣点面子回来,以便稳固自己宰相的位子。

也不知道是因为年纪太大还是干的缺德事太多,卢宰相居然得了风痹病。此病的症状多以手脚痉挛为主,卢宰相自打得了这个病之后,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不仅路不能走,而且饭也得靠喂,精神上是一天不如一天,当真是活的生不如死。

可即便是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卢宰相依旧没有打算要乞骸骨的想法。

所谓乞骸骨就是主动提出退休养老。

自己不能走着去上朝,那就让人搀着去上朝,反正只要能见到皇帝,就是让他爬,他也要爬到朝廷里去。

唐僖宗在见到卢宰相这般敬业的精神之后,当即派两名黄门前去搀扶,并规定他不用下跪,找个凳子赶紧坐下。

如此卖命上朝,卢宰相也实在是辛苦。

可毕竟是得了病的人,不仅行动上不方便,甚至在精神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于是,他便把一些权力交给了手下的亲信杨温和李修来处理。

这两个人也着实不是什么好人,仗着是卢宰相的亲信,而且又可以行使一部分先斩后奏的权力,开始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

什么卖官鬻爵,替人消灾之类的事情,他们是统统敢做,只有掏得起钱,那他们是一律招办,童叟无欺。

除了手下的人如此明目张胆的搞买卖以外,卢携也有很多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同党,例如豆卢瑑和崔沆。

此二人依附于卢携,平时正事干不了,和稀泥的本事是一个比一个强。

豆卢瑑,字希真,河东人,大中十三年进士,原先在兵部担任员外郎职务,后来进入了翰林院,担任了翰林学士。

崔沆,字内融,博陵人,原先干过工部尚书,油水是一点没有少捞。后来在乾符二年的科考中,因为录取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因为被当时的朝臣讥讽为“沆瀣一气”。而这个成语还得拜崔尚书所赐。

沆瀣一气指的是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在一起胡搞,而这个成语一般也不是什么好词,崔尚书能够在中国成语字典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成语,并且为后世的人多提供了一个可以骂街的成语,也着实是不容易。

两个人因为都依附于卢携,因此在乾符六年都被提携为了宰相的人选。

可是天不凑巧,走马上任这天,天空中却刮起了大风,一时之间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把在场的朝臣都给吓坏了。

好多人觉得提携这两个货色当宰相,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摆明了就是想要警示所有人。

但皇帝的话毕竟是金口玉言,说出去了,怎么能够再收回来呢

于是乎,这两个人便就此正式跨入宰辅行列,不遗余力的搅和朝政。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人即将迎来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再来说说黄巢,自打和高节度使决裂之后,黄巢带着人马渡过了淮河和长江,先后又打下了睦州,婺州,宣州等地,淮南这边算是彻底乱了套了。

当时,已经归降高骈的毕师铎见淮南形势危急,于是便劝说道。

“明公,朝廷把你当做功臣,如此信任你,是想要你建功立业,如今黄巢猖獗,若明公不做防备,任由黄巢捣乱,那不久的将来,黄巢必然会威胁到中原的安危,到时候明公可是连后悔也来不及了。”

高骈听了之后,只是淡淡的说道。

“我当然知道,只是现在形势不同了,我们也只能是自保求全,别无他法了。”

毕师铎彻底蒙了,高骈这是想要当甩手掌柜啊,淮南都乱成这样了,他居然却只想自保,不由的让他对高骈有了重新的认识。

或许是之前张璘战死的消息对高骈的冲击太大,毕竟是自己得力的干将,被黄巢搞死,自己多少心里也有点没底,所以,之前一直想要积极讨贼的高节度使,此刻却决定当缩头乌龟。

可这个缩头乌龟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朝廷那边也需要给个交代,于是乎,高骈又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

高节度使这次没有发挥自己胡说乱说瞎说的做事风格,而是决定如实汇报淮南的情况。而这封奏表相比于之前高骈为了抢功劳虚报战绩而言,写的就比较符合事实了。

“陛下,如今黄巢已经有六十万之众屯兵在天长,与臣不过五十多里地,形势十分危急啊。”败寇列传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z5e6af4946.j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