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度过了。

当三小姐及笄时,小菊儿也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若不是小菊儿身穿丫鬟服饰,头梳丫鬟发髻,两人站在一起,看起来,还真的颇有几分姐妹相呢!

原本,在苏府的生活,对小菊儿来说,是十分感恩,十分满足的。对于大了自己一岁的三小姐,小菊儿一直都是尽心尽责地服侍,旁人,甚至是大夫人,对小菊儿,都是赞不绝口、十分满意的。

如果,不是苏府发生了那样的意外,小菊儿,或者会一直追随三小姐直至老去吧!

苏府的大小姐和二小姐,早已嫁人,而大夫人和二夫人也都早已离世。面对上了年纪的苏老爷和年纪尚小的四少爷,三小姐放弃了一门在外人看来很好的婚事,肩负起了照顾爹爹和弟弟的责任,一家人,回到苏家几代以前的老家去了。

本来,小菊儿想和三小姐一起去,但是,被三小姐拒绝了。

三小姐不希望小菊儿跟着自己受苦,而且,作为苏家的嫡女,她有责任和义务去做自己当做的事。

小菊儿知道三小姐是为她好,所以,在“劝说无果”之后,她赶紧收拾好了这些年里,三小姐送给她的所有值钱物件,用一个不太起眼的灰布包袱,将其包好,然后,悄悄地放入了三小姐即将启程的马车上。

看着瞬间苍老了不少的苏老爷,看着经过这几日的“磋磨”,已然成长了不少的四少爷,再看着明显消瘦了的三小姐,小菊儿的心里,真是心疼极了。

她知道,自己唯一能够为三小姐做的,就是不给三小姐添麻烦。

她的三小姐啊,她这一辈子,都会记得三小姐和苏府的恩情。也希望,面对这样的好人,上天能够开恩,多多垂怜他们啊!

直到马车渐行渐远,完全看不见它的影子了,站在秋季萧索寒风中的小菊儿,在被一片枯叶刮疼了额头时,她才回过神来,转身离开了这里。

易安居士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望着眼前的天幽城,小菊儿不禁在心中自问:离开了苏府,这天下之大,究竟何处,才有她的容身之地呢?

她出生的地方,她定是回不去了。一来,她根本就不记得路,二来,则是那里,也没有关心她和需要她的人。

想起婶婶,小菊儿觉得,自己的记忆早已模糊了,对于叔叔婶婶的模样,她竟然也完全想不起来了。

她怪过婶婶吗?

她想,对于婶婶一家人,她的心里,是没有任何责怪之意的。本来,在爹娘离世之后,她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根本就无法照顾自己,更遑论是养活自己了。

虽然,她隐约知道,爹娘留下的东西,能够保她衣食无忧,但是,对于物质上的享受,她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或者,从爹娘离她而去的那一刻,她的心啊,就已经不再像三岁半以前那样,热情活泼了。

她之所以不喜欢婶婶,是因为婶婶这个人,总觉得小孩子不懂事,经常在她面前说爹娘的坏话,甚至还有祖父祖母,婶婶也不忘数落一番。而对于二叔,婶婶更是常常念叨和埋怨了。

其实,婶婶要她做事,虽然很多都是脏活累活,但是,那些事情,确实能够让她淡忘失去爹娘的痛苦和悲伤之情,所以,她从不会对婶婶抱怨什么。

她唯一无法认同的,就是婶婶不分青红皂白地“咒骂”和“威胁”,这让小小年纪的她,遭受了许多心理上的创伤。

所以,原本在爹娘的呵护下,一直天真烂漫的她,在住进婶婶家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全不爱说话,也对生活,失去了盼望和动力。

爹娘在时,同村的大人总是夸她干干净净、白白嫩嫩地,十分可爱。然而,到了婶婶家,她“摇身一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脏丫头”和“野丫头”,说她的心里不难过,那是骗人的。

可是,她能有什么办法呢?

对她来说,婶婶没有打她,都已经是十分“开恩”了。只是偶尔让她饿饿肚子、做做苦力、骂她几句,她啊,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会被婶婶当做婢女卖掉,那是她从未想过的事情。

她以为,自己会一辈子生活在那个小小的村子里,她也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注定了悲哀和凄苦。没想到,她却遇上了那样好的三小姐,她能有这样的际遇,又何尝不是父母在天之灵的保佑呢?

虽然,她从未责怪过婶婶一家人,可是,对于婶婶他们,她的心里,也不可能会生出感恩之情。

来到苏府,这些年里,她见过许多的人,也听过许多的事,更是看过不少的书。她十分明白,像婶婶那样的人,完全就是世人口中的“坏人”了。

如果,不是因为苏府买婢女给的银钱,比一般人多出许多,如果,不是因为婶婶太过贪财,正好遇见了苏府买婢,那换了任何一座府邸,或是将她直接交给了人牙子,那么,她的人生,才是真的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她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若不是进了苏府,若不是遇见了三小姐,那么,她的人生啊,定是十分“凄惨”的了。

如今,熟悉的苏府已经换了主人,这偌大的天幽城里,她小菊儿啊,也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了。

身上穿着一条旧衫裙,背上背着一个已经有些泛白的深蓝色包袱,小菊儿离开了天幽城,去到了距离天幽城最近的喜安镇上。

最开始,她因为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只敢在天幽城附近生活。住了两日客栈,她还在思考下一步的打算时,当天,因为她帮了一位,看起来颇为老实本分的大娘,所以,大娘十分热情地,将她邀请到大娘家里去了。

当时,她刚从客栈二楼往下走,突然,听到了一阵“吵嚷”之声,寻声望过去时,就见到了十分无奈,又急的满头大汗的大娘。

大娘在客栈用完了饭,发现自己未带银两,想回家去拿,但是,客栈伙计怕大娘一去不回,而且,现在客栈里客人也多,没有人有那个工夫陪大娘回家,所以,急的大娘团团转,好说歹说都没有用。

关键是,大娘也说自己有事,得赶紧回家一趟,出门在外,大娘身上又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能够帮她抵上一阵,所以,在小菊儿下楼时,就出现了这样一幕。

小菊儿在一旁听了一会儿,她想了想,心内已经有了打算,走了过去,直接向小二问清了大娘这一顿的花费。

小二一听有人愿意帮这位大娘,立马笑着告知了价钱。小菊儿一听,才不过十几文钱,立马就从随身携带的香囊里,拿出了十几枚铜板,给到了店小二。

店小二笑着收下了铜板,对小菊儿表达了谢意,然后,就不再盯着大娘,而是转过身,又去招待别的客人了。

小菊儿见事情已经解决,本想重新上楼,谁知,大娘硬是不肯让她离开,还说,一定要随大娘回家去取钱,不然,就是看不起大娘了。

小菊儿无奈,又见大娘不善言辞、十分急切的样子,她不好推却,只得应了下来,随大娘一起回家了。

从大娘口中,小菊儿知道了,这位邹大娘,是北方人氏,因为夫家在喜安镇有一个远房亲戚,所以,两人和儿子才过来探探亲。

谁知,他们打听过后才发现,邹大娘夫家的那个远房亲戚,早已搬离喜安镇,没人知道远房亲戚去了哪里。

其实,邹大娘他们不远千里从北方来到南方,探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给邹大娘当家的治病。

他们听说,天幽城里有一位大夫,医术高明,包治百病,最关键的是,收费还低。这让生活条件十分一般的邹大娘一家,可是看到希望了。

因为喜安镇距离天幽城也不算远,且喜安镇上还有他们的远房亲戚,所以,他们一家人合计过后,就决定过来喜安镇了。

这一路上,也是舟车劳顿、十分辛苦的。

因为要省吃俭用,也因为要顾虑到当家的身体,所以,为这个家操碎了心的邹大娘,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不少。

好不容易,邹大娘一家到了喜安镇,却找不着远方亲戚,而最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那天幽城里医术高明的大夫,那人,竟然是一个江湖骗子,而且,早已被官府给抓了起来。

这一连串的意外和打击,让邹大娘一家,瞬间就有一种“天塌下来”了的感觉。

在这之后,当家的觉得“此地不宜久留”,想马上回家。但是,邹大娘觉得,出门一趟十分不易,就这样回去,未免太“不划算”,所以,两人在这件事情上,就有了一点小的争执。

之后,两人冷静下来,当家的说,家里的庄稼都熟了,虽然出门之前,有让自己的堂兄弟们帮忙一二,但是,他还是不太放心,想着,既然见不着远房亲戚,也看不了这陈年旧疾,就得赶紧回去,说不定,还能赶上最后的尾声,自己亲自参与一下庄稼的收割大喜。

邹大娘觉得当家的说得有理,但是,她还是觉得“不甘心”,不愿轻易离去。

后来,两人在心平气和地商量过后,就由当家的带着儿子先回去,邹大娘自己再四处打听打听。天南地北的,总不能白跑这么一趟,什么都没得到,就空手回家吧!

前天,当家的和儿子才从喜安镇出发,这两日,邹大娘的精神却有些恍惚,总是忘东忘西的,实在是受了不少的罪。

这不,今日出门,连荷包都忘记带在身上,如果不是遇见了小菊儿,邹大娘还不知会如何焦急、如何不安呢!

小菊儿听了邹大娘的经历,不由地在心内叹了口气,只能感慨:人活在世上,还真是不容易啊!

她的经历,也算坎坷,而三小姐,更是家逢巨变,她身旁的这位邹大娘,也是一位可怜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她们更应该勇敢去面对,今后那些未知的生活。

和邹大娘回家后,邹大娘立马将铜板还给了她,还对她不停地道谢。

看着邹大娘暂住的这间简陋小屋,小菊儿的心里,也是十分不好受的。

这位邹大娘,家境,应是比较困难的,这样简陋的小屋子,即使是十分穷苦的人家,也着实是不多见呐!

邹大娘对她解释,自己之所以会住在这里,还是因为这间屋子不要钱。

当初,载了他们一程的马车夫,认识这间屋子的主人。屋主有事需要出一趟远门,但是又不放心家里,想找人帮他看看屋子,所以,邹大娘一家才“好运”地住了进来。

虽然屋子十分简陋,但是,邹大娘他们又不挑剔,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够有个落脚点都已经很不错了。将屋子收拾收拾,住起来,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关键是,心里啊,还觉得很踏实呢!

本来,小菊儿在邹大娘家,喝了口水,也收下了那十几枚铜板,就准备离开了。

但是,那位邹大娘,似乎有难言之隐的样子,让小菊儿也无法放心。所以,在问了邹大娘可有什么烦恼之后,邹大娘还真说了出来。

邹大娘祖上,曾经救过一个贵人,那个贵人,为了报恩,送了一块看起来颇为贵重的玉佩给邹大娘的祖辈。如今,几代相传,到了邹大娘这一代,这块玉佩,更是早已成了邹家的传家宝了。

原本,在邹家逐渐落寞之后,邹大娘的爹,就动过变卖玉佩的念头,可是,邹大娘的祖父不允。

后来,直到邹父去世,也没有人再提起变卖玉佩的事情。

邹大娘是邹家的独生女,嫁人之后,更是从未想起过自家那块祖传的传家宝。只是,眼看着自己当家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儿子也慢慢长大,家里,还有一个女儿要养,这生活啊,还真是让人觉得看不见希望、盼不到头啊!

他们从北方出发的前一晚,邹大娘犹豫了一晚,到底该不该变卖这块玉佩。后来,临出发前,邹大娘还是将早已小心包好的那块玉佩,给带在了身上。

邹大娘让自己当家的和儿子先走,一方面,是想多打听打听消息,另一方面,就是一直在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将这块玉佩给当掉。

许多的事情,都压了邹大娘的心头和肩上,所以,邹大娘才会因为心累而变得有些恍惚了。

听完了前因后果的小菊儿,对邹大娘这一连串的经历,不知为何,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小菊儿听得出来,邹大娘的意思,是想要卖掉玉佩的,但是,人若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谁又会想要卖掉自己的传家宝呢?

这块玉佩,说好听点儿,是邹家的传家宝,能够给邹家带来福气。但是,说难听点儿,这块玉佩,都快成了邹家人的“心病”,只能将其小心翼翼地供着,却完全不能让这块玉佩,在邹家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菊儿想着,若是,她也处在邹大娘的身份上,那么,她会毫不犹豫地,将玉佩卖掉,为家里解了燃眉之急。

可是,她毕竟不是邹大娘,两人更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所以,最后的决定,还是得由邹大娘自己去做。

让小菊儿十分意外的是,和她说了这样许多话的邹大娘,在思考了一番什么后,突然笑了开来。

还直言,不知为何,与她说了这些心事之后,邹大娘想通了,这块玉佩,自己决定了,还是会拿去当掉。玉佩再重要,也没有自己的家人重要,邹大娘相信,邹家先祖,是不会怪罪自己的。

有了这样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后,邹大娘整个人看起来,似乎都年轻了不少。

其实,这位邹大娘也不过三十来岁,只是,邹大娘心事太多,生活又十分操劳,所以,邹大娘看起来,会比实际年龄大上很多。

如今,心里的重担得以解脱,邹大娘脸上洋溢出的幸福笑容,让小菊儿看了,都不禁深受其吸引。小菊儿不由得在心内感叹着:这位邹大娘,年轻的时候,肯定也能算是“村里一枝花”吧!

有了变卖玉佩的打算,邹大娘又与小菊儿拉起了家常。

小菊儿简单说了,自己在大户人家做婢女的经历,只是没有透露苏府,而她儿时的经历,也被她一笔带过了。

邹大娘一听小菊儿在大户人家待过,有些不好意思地问了问,可否帮自己看看玉佩?

小菊儿知道自己长相温婉,看起来就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但是,眼前的这位邹大娘,还真是不怕“人心隔肚皮”啊!竟然直接问她:要不要看看玉佩?

虽然,她猜到邹大娘对玉佩这类东西可能不太懂行,但是,两人初次见面,就算自己帮过邹大娘,那也不能这样“不设防”吧?

在心里无奈地摇了摇头,小菊儿将自己的疑问对邹大娘问出,谁知,倒是邹大娘觉得小菊儿“单纯可爱”,太过紧张了。

邹大娘告诉小菊儿,她天生,就特别会看人。就像上天对她的特别眷顾一样,从小,她觉得好,或是坏的那些人,还真别说,都被她给猜中了。之后,就连挑选夫婿这件事,她的爹娘,对她的眼光都十分认可。

如今,邹大娘与自己当家的,生活虽然有些辛苦,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那可是相当融洽,相当幸福的呢!

见邹大娘提起自己的夫家,那一脸幸福的样子,小菊儿也为邹大娘感到了高兴。

邹大娘还说,若不是因为帮自己的人是小菊儿,换了别人,邹大娘压根儿就不会将人给请回家里。

两人说了这样许多之后,彼此之间,相视一笑,有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般的感觉。这让小菊儿的心,对未来的生活,开始有了期待之情。

当晚,小菊儿就直接在邹大娘家里住了一晚,次日一早,小菊儿就和邹大娘一起,到客栈退了房。

两人雇了辆马车,然后,从喜安镇出发,去到天幽城里。

昨晚,小菊儿就看过邹大娘的传家宝了,那块玉佩,润泽透亮,通体温润,是一块难得一见的好玉。

以前,还在苏府时,平日里,小菊儿若是得了空,便会拿些三小姐的赏赐之物,去到城中的王记当铺典当物品。那些典当换得的银两,小菊儿会拿去周济,位于城北破庙中,孤苦无依的寡妇和孤儿,当然,还有失去了子女的老人。

其实,小菊儿做的这件事情,三小姐也是知情的。

三小姐不但没有责怪她,更没有阻止她,甚至,还会多多赏给她一些贵重首饰,让她将三小姐的那份心意,也一并给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还好,早在三年前,城中的大富户仇老爷,给了一份活计他们做,不然,在苏府遭逢巨变之后,以她小菊儿的一人之力,又能帮得了多少人呢?

这天幽城里,虽然出了一个像雷府雷老爷那样讨厌的坏人,但是,城中,也不乏像仇老爷那样的大善人啊!

本来,苏老爷该是天幽城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只如今,物是人非,这天幽城里,怕是再也无法见到苏府一家人了。

不过,那王记当铺的王掌柜,也是一个十分慈祥、童叟无欺的好掌柜。小菊儿相信,邹大娘的这块玉佩,若是拿到了王记当铺里,肯定能够换得许多银两的。

喜安镇和天幽城相离不远,也不过半日时间,小菊儿和邹大娘就到了天幽城。

两人也不耽误,直接就去到了王记当铺,见到了王掌柜的。

那王掌柜的一见小菊儿,立马就亲切地笑了开来,还与小菊儿寒暄了几句。知道小菊儿有一块玉佩要当,那王掌柜的直接将两人请至里间,仔细地看过了玉佩后,王掌柜的开出了一个对小菊儿和邹大娘来说的“天价”。

邹大娘怀中藏着一叠厚厚的银票,小菊儿也没能“幸免”地,藏了一部分在自己的怀中。

两人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平常一些,也不久留,找了一辆马车,立马赶回了喜安镇。

到喜安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等回到邹大娘暂住的小屋,两人这才放松了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有些无力地坐了下来。

邹大娘一直都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而小菊儿也不遑多让,喝了好几口凉水,才能勉强“压压惊”。

王掌柜给的,可是一笔天大的数目啊!身上带着这样多的银票,她们两个妇道人家,还真是有些“不知所措”呢!

这样一叠厚厚的银票,她们,到底应该如何是好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