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一共有一百多名学生,一个年级也就是一个班,最多的班级是三年级,最少的是九年级,其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合班上课,六个人进行了科目分工,轮流授课。
假期补课主要是教学生们基础科目和基础知识,注重双基夯实,为正式开学的授课打好基础,但是补课期间音乐、体育和美术也要上,这才叫全面发展,支教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全面的教育,如果仅仅进行文化课授课,那不是一个学校应该有的样子,那是辅导班。
郭缜一直反对只注重成绩而忽略艺体教学,很多孩子上学过程几乎没有接受过美育,所以前一世的时候设计不出好看的建筑,只会模仿抄袭。
早上8点钟的时候孩子们都来了,郭缜对着庄老留给他的名单点了个名认认人,只有七十多个学生,结果没想到居然有20多个没来上学。
郭缜一边给现场的人上课一边让马少扬他们去跟村民商量,当初庄老也都想到这些问题了所以名单后面还有孩子的住址。
他明白农村里有太多的家长觉得上学真是没啥用,哪怕是不用教学费也没啥用,学会了长大不还是养鸡种地养猪?有什么区别嘛?
越是贫穷的地方教育观念就越是落后,这很难改变,所以郭缜计划几天给大家讲一节特殊的课,一节面向所有学生的公开课。
所有的学生集合到一间大教室里,孩子们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他,孩童时候,大家都还抱着对于世界的好奇,想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那个是怎么回事,天上为什么会打雷,打雷为什么会下雨,这特么不就是前一世里探究解密书籍和动画火的原因么对不对。
好奇心是一双带有慧根的眼睛,它能帮助一个人迅速成长,并且帮助所有人去接触更大的世界。
这些孩童的眼神告诉大家,他们想去搞明白很多事情,这想去弄明白所有事情的心思,就是好奇心。
什么叫做四十不惑?或许没有一个正解,前世里郭缜记得在一个节目里面听一个牛人说过,他说所谓的四十不惑其实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原来不懂的就搞懂了,而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那些你不懂的事情,也都不会再去纠结它了,想不明白的事情,你已经不想去明白了。
年轻时期不一样,每件事情你都想去弄明白,每个人你也都想去弄明白。年轻的时候有些事情弄不明白就会慌张,这慌张就是青春,一旦哪天你不慌张了,你的青春也就没了。
山区里的孩子接受到的信息量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少了很多,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你为他们打开一扇新的世界时,他们会如饥似渴的去汲取一切他们可以吸收到的养分。
郭缜没拿课本,他抱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来了,他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为这些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也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一定要努力走出去。
郭缜不会对他们说,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因为只有真正见过世间繁华的人才有资格说这句话,有句话说的好啊,最怕的就是庸庸碌碌了一辈子还告诉自己平平淡淡才是真。
关键是你都没去看看更精彩的世界,你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不喜欢它呢?
郭缜要用现实来击碎孩子们在山区建立的落后陈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只有击碎这些陈旧的东西才能破而后立,与其让他们懵懵懂懂,还不如早早的帮助他们打碎这一切,然后跳出龙门之后到外面的世界打拼,在社会中看看到底谁是龙,谁是虫!
要不然他们只想着放羊、娶媳妇生娃,然后娃娃再放羊,再娶媳妇再生娃…
郭缜来到讲台上,拿出了一个地瓜,然后又拿出了一个烤地瓜干,最后拿出了一包精致的地瓜条,郭缜的公开课就从这个地瓜开始。
郭缜从地瓜地里刨出来后如何卖到城市开局,地瓜层层差价一路向着城市进发,讲述着一块地瓜从农民手里到贩子手里后涨价多少,然后再到市场里卖了多少钱,如果行情不好这些菜还可能烂到农民自己手里,最后只能拿去喂猪。
地瓜还会经过深加工,变成地瓜干和地瓜条,到时候的身价又会增加几百倍。在大山里喂猪的地瓜,在城市里会变成馈赠的礼物佳品。
可是最初种地瓜的农民呢?他们收入是多少呢?
历经千年,农民不管被多少人赞颂,但自己千万不要迷失,因为农民仍旧是社会被盘剥的最底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讲完地瓜,就开始讲城市里最底层的生活,然后再开始一阶一阶的往上讲社会构成,从小商小贩到超市大佬,到商业大亨,讲他们的生活有多么好,多么丰富!
孩子们的原始三观就是从这节课里开始被慢慢击碎,对郭缜嘴里所说的一切都充满了憧憬,这就是力量,对于物质欲望的渴望,就是郭缜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讲那么多大道理都没用,人都是自私的,凭啥你自私却要求别人无私?
追求物质有错吗,追求更好的生活有错吗?难道一直要过着贫苦的生活才是本分吗?
伟人说得对,落后就要挨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饭都吃不上,水都喝不饱,谈何建设四化?追求美好的生活并不是罪恶。
如果有人听了郭缜的课之后可能会觉得:要照你这样说,那特么最后就没人种地了,大家吃啥?社会不就乱了?
郭缜一定会反驳:凭啥人家就给你种地,人家就没有享受好生活的权力?你特么自己咋不去种呢?
谁爱种谁种!
事实上社会也不会因此而乱,如果真的哪天没人种地了,那时候农民会成为稀缺的职业,他们也会因为这份稀缺而成为中层收入人群,而不是像现在某些地方一年只有2000不到的收入。
就像是前一世的时候,老龄化严重就给养老院床位补贴,农村里没人种地了就给一亩地多少补贴,政策会及时跟进平衡,不至于社会失衡,这都是郭缜曾经经历过的。
其实很多事情是随着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郭缜自己也在想,以后希望基金的捐赠不能只是局限在将学校捐献到贫困山区,或许可以在城市里建学校,然后把周围需要教育的孩子们接到学校去住校学习。
虽然这样会增加成本,但是细算下来,其实这样对孩子更好,最起码可以让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环境,至于资金吗,这不是问题,大不了写出个超级畅销的书,再把这本年书的收益全部捐献给希望基金。
到时候希望工程不仅会在贫困山区建设学校,还会在距离贫困区比较近的城镇建设希望学校,利用校车接送。
这样也解决了老师不容易招聘的问题,毕竟现在招聘老师最大的障碍不是工资,而是地理位置。你给人再多的钱,可是很多人也不愿意来寒山这样子的鬼地方受苦,青春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只靠着情怀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啊,还是靠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郭缜觉得自己这个计划其实是对前一世里面希望工程的进化,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个计划就叫做希望工程2.0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