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运气不错,谢湛的援兵也来得及时,还没等天亮,那小队后赵的骑兵就被全数歼灭。
后赵骑兵奇袭过来,一路上抢劫杀害了不少百姓,谢湛手下的那支兵士就是追寻被害百姓留下的痕迹找到这边的。
听到领队的校尉所报,谢琊背脊上冷汗密密一层。他们是真的运气好,否则遇到这战时将人当食物的后赵军队,真不知道要如何苦战才能自保。
最近的被后赵灭掉的村子就在他们打仗所在东南两里处。谢琊带人绕过去看了,遍地尸骸,还有大火烧毁后残留的草屋茅棚的地基。
“死去的百姓可有入土?”
“郎君放心,已经安排下去了。就在村头宗祠的位置,周校尉安排人挖了大坑,将所有村民都葬一块儿。”
布生也没见过这种惨景。他昔年家中遭难时,虽路有饿殍,但也是零零散散的,而且官府也会遣人收敛。哪怕是城外乱葬岗呢,都能勉强入土。哪里有这样冲击视觉的一幕来得激烈。
上阵打过仗的男人们不同,他们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害怕,只是单纯的愤怒。
周校尉站在谢琊身后不远,默默的看着他。
于周校尉来说,他本身对谢琊这样的世家郎君是有些看不上的。在他看来,男儿就该上阵杀敌做大丈夫,整天疯疯癫癫做什么名士状,实际屁用没有。要不是谢维将军要他前来保护亲弟,他又很崇拜将军,否则打死都不会来此。
但是来了之后,见到的谢琊又让他有些迷惑。
谢琊有着他印象中所有世家郎君都有的特点,文弱、喜欢华服美食、随身有人伺候。但也有与其他郎君不同之处。
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对待下层兵士和普通百姓的态度了。
他可以不顾脏污,亲自动手给受伤的兵士清洗包扎伤口,也怜悯无辜枉死的百姓,让他们在给村民下葬之前,尽可能的让他们干净体面一些。
在兵士和护卫们忙着安葬无辜村民的同时,谢琊也以极快的手速默写了一片《太上救苦经》,等同葬坑挖好后,兵士们拆掉找到的门板,将枉死的村民挨个的放入坑中,最后填上土。还找来一块木材,当做碑立在墓前。
谢琊亲手书写了墓碑,将写好的经文焚烧于墓前。
午时前,他们离开了这里,继续向东牟郡奔去。
一路过去又发现了很多处后赵骑兵肆虐过的痕迹,不过还好,除了最初的两三处外,后面发现的也都有人收拾打扫过了,至东牟郡边界处时,又遇到周校尉的同僚。
“昨日跟谢偏将遇见过,如果没算错,加上你们歼灭的人数,后赵亡于此的应该有接近两千人了。昨晚到今日都没遇见后赵贼人,推测他们要不是已经退了,要不就是奔往其他地方去了。”
“那我们的兄弟伤亡如何?”
“比以前好很多。”毛校尉咧着白牙笑了,“前次将军给我们发下的伤药真的神了,那些轻伤的兄弟用了药,不过一两天就没太大问题,就算重伤的,照着将军的吩咐,就近送到了东牟郡卢氏庄园求谢家娘子出手,到现在为止大部分兄弟都脱离了危险。”
毛校尉连比带划的跟他们讲述了自己队伍里的兄弟肠子都差点漏出来了,被谢家娘子拿着绣花针硬是给缝了起来。
“那谢家娘子硬气得很,虽然缝完就去吐了,可吐完又继续。这两天听说面不改色的直接一口气可以缝完好几个兄弟!”
听到毛校尉这么一说,谢琊和周校尉齐刷刷的打了个寒颤,都有点不想去庄园那边了怎么办?
当然不去是不可能的,周校尉可以躲,谢琊躲不了。他不用想就知道拿绣花针缝肉的肯定是他娘子。葛师擅外科,原本二十三娘不喜,但知道他要来北地之后,硬着头皮去请教了师兄师姐,加之以前在罗浮山上多少也接触了一些,理论上肯定比其他人要强,差的也就是动手能力。现在有那么多的伤员等她救治,就算害怕得想哭,也要边哭边做。
谢琊到得比较晚,受重伤的伤员基本都已经被救治完了,剩下的轻伤伤员,能自己动的就自己动,或者由同袍帮忙清创包扎,总之谢琊到的时候,卢氏庄园外的坝子里搭了不少帐篷,重伤者在其中,轻伤者在外,没受伤的则投入到繁忙的巡视和防御中去了。
除开兵士外,还有不少普通青壮百姓,他们没有战甲,粗衣葛布拿着砍刀斧头也要上阵杀敌,如果能得一胡人头颅,还可攒下功劳。
卢氏庄园这边紧张而不慌乱。
二十三娘带着婢女小仆给伤员制药,重伤者她才出手,其他伤者自有军医负责治疗。不过二十三娘也规定了每个帐篷的最多接纳病患,并要求每隔一日进行清理。换下来的棉布被子也有慈济院的老老小小负责清洗晾晒。
“我去过很多地方,这中场景还是第一次见到。”说话的老者是游方郎中,医术还挺不错的,因为有一技傍身,在这乱世中也过得不算太差。
他是跟随附近的难民来到的东牟郡庄园,来之后就发现这边的气氛很不同寻常,主事的人居然是几个娘子和小女郎。好奇之下,郎中留了下来默默关注,也会帮忙救治伤者。
看得越多就越是心惊,二十三娘展现出的医术让他惊为天人,如果不是因为卢氏庄园禁止男人进入,他肯定都想要去跟二十三娘好好交流一下医术了。
刚才他在旁边的营帐内给伤者换药,出来就看到谢琊。本想将他劝离,却见谢琊很认真的观察伤者的情况,还吩咐人去找寻草药生石灰之类的给营区周围消毒。
“我不擅医术,只是我娘子会,所以耳闻目染了解了几分。”
谢琊所有的医术都是纸上谈兵,他可以背出很多药方,还知道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剑伤该如何治疗,但是知道归知道,让他上手肯定是一团糟。
幸好他也有自知之明,得了好的方子,第一时间交给二十三娘保管并斟酌使用,大有将二十三娘培养成一代名医的架势。
这样的做法自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赞同,但是谢琊的身份地位和能力也让他有更多的底气跟那些人对抗。
这不,效果就出来了。
这次伤者人数不少,搁以前重伤者起码要死亡大半,现在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说,轻伤者的愈合情况也比往日更好。
谢琊在救人方面是不会计较太多的,知道熬药的人手不够,他干脆做主熔了几口大铜锅出来,一次熬出来的要基本能保证两到三个营帐的伤兵服用。虽然药效可能要差一些,但是以数量和时效性来补足的话,效果反而更好。
四五天之后,确定了周围再也找不到后赵的骑兵出没的痕迹,加之前方谢维一场大胜,让后赵的军队再不敢偷偷摸摸的往后方来。
“郎君,有援兵到了。”
谢琊正在帮二十三娘调配伤药的药粉,就听到有巡逻的护卫来报。他起身迎了两步,急急追问援兵从何处来的。
“听说是从武陵郡那边来的,来人说他家郎君与郎君素日交好,听闻郎君在北地受困,就带着部曲私兵一路杀了过来。”
这种操作其实有些问题,如果朝廷要追究的话也是攻讦的切入口,但是那人一路不停的直往鲁地而来,打的旗号是要帮助谢琊。官家私心便不愿追究,加之谢家肯定是求之不得,然后裴家的郎君们也闹着要北上御敌。一时间南方竟然群情激动,无数的青壮百姓自发的集结起来,请愿北上。
这么好的机会那些大世家自然是不肯轻易放过的。手里本就有军权的世家们按照各自的结盟对象派出了援军,朝廷这两年国库还算充盈,加之大部分军队其实都是世家的部曲私兵,朝廷要划拨的军饷也不多,凑一凑还是给得起的。
等谢琊得到消息的时候,前方各军队都已经补充齐全了战力,那些来得晚的,也在各地择机囤兵修建邬堡。
而本就先一步建立了邬堡基石的青州城成了谢家和裴家以及谢琊各好友的首选之地。
武陵郡守之子来这里还是得先去跟谢维打个招呼,登记一下人数什么的,然后统一安排驻守之地。
谢维知道他是专门来帮自家阿弟,不加考虑的就将之分去了青州城驻守。
卢氏和北地的世家们虽然也在青州城驻守,但是青州本地并没有大世家,自然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部曲私兵进行防御,现在多是依靠的城中百姓自发守卫。人数是不少,但是战斗力就不太够看了。武陵一行人的到来正好也解了谢维的燃眉之急。
卢氏原本是分了人手来协助防守青州城,在武陵郡来人后,他们撤回去大半,范阳那边的情况更加紧张,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
其他世家的人都知道要趁机攒下军功,谢家自己人就更不用说了。谢玄就是在此时被谢安派驻到了范阳协助本地世家进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