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呀,蜀锦到了没有?”葛小哥照例每日一问。

“到了到了!”

韩丹凤带着葛小哥去了存放布料的房间,有二十匹已经被她投了系统,又自己拿了五匹,这里只余下六十匹蜀锦。

葛小哥把身上的钱凑了凑,加上预定的一共拿了四十匹,还让韩丹凤把剩下的都给他留着,他三天内来付钱拿布。

韩丹凤摇头,很是抱歉,“葛小哥,不好意思,我还得问过孙林,看他要多少,只能保证最少给你留十匹。”

葛小哥也知道不能一家独美,好在孙林与他的客人无交集,答应了。

杜子铭新给的一百两韩丹凤没动,她收猪的钱,她只要了一半的收入,加上买鸡蛋买肉,也就攒了十八两,加上这次布料投系统的、葛小哥新付的,兑换了零食也就剩下二十二两。

韩丹凤给了青松二十两,让他帮忙买蜀锦,让下次来拉货的人带过来。

总算钱袋里剩下二两银子,转眼间眼看端午节要到了,韩丹凤寻思着再解锁一两样吃食,她现在可是手握一百两的土豪了。韩丹凤可不也解锁多了,解锁第一样零食要二十两,第二样就要三十两,这个算是她的投资,不能从进货的钱里扣。

她把系统里的零食一个个看过来。巧克力,她很想吃,只是可能这年头喜欢的人不多。

胖胖大礼包五个字进入眼帘,韩丹凤眼前一亮,想起大礼包里面各种零食,还有那红通通的包装,这不正好赶上端午节么。

韩丹凤二十两解锁了胖胖大礼包,发现这次有点不同,其它零食除了肉松饼都降到了二百文,而这个大礼包分成了三种份量的,有迷你版一斤装,二十文,有标准版两斤装,三十八文,还有豪华版三斤装,则要六十六文。

韩丹凤傻眼,该怎么兑换呢。她恨不能有个电话,让她可以跟杜子铭商量商量。

最终,她把标准版的要了一百份,另外两种则各五十。韩丹凤很是苦笑,她现在也会精打细算了,标准备版多拿一些,不就是因为标准版的性价比比较高嘛。

过了两天,青松带着人来了,这次他是带新来的马车夫认路的。新有马车考虑到主要是用来运零食,车厢比原来的马车更长一些,轮子也变成了六个。

青松说,杜子铭去布料顺便帮她谈了谈价格,于是蜀锦的进价降到了一百八十文。

一下子每匹布帮她省了三十文,韩丹凤深谢不已。她留了六十匹布,剩下的都投给了系统,一下子进账三十三两多。丹凤身上还有十来两,就拿了三十三两请青松帮她买蜀锦。

这次韩丹凤有杜子铭要求的数量基础上,又带上了她兑换的大礼包,正好凑足了二十五两银子的货,同时还写了个货单给杜子铭看,把三次各拿了什么零食,各多少数量都写上了。

杜子铭有了新马车拉零食,原来的马车就只要一辆,于是农庄又开始每天送鸡蛋来,更是因为生蛋旺季,多的时候有近两千个鸡蛋。韩丹凤终于又恢复了每天坐在家里收钱的日子。

韩家的吃食店来了个外地人,买了吃食,边吃边向喻氏打听秀才村怎么走。

喻氏告诉了对方,对方又问她认不认识一个叫韩十三的。

能不认识吗?天天见面的。喻氏有些好笑,“这位客人您是?秀才材的韩十三正是我家当家的。”

客人眯了眯眼,对喻氏一番打量,有些不确定地问,“那你是喻琴娘?”

喻氏认真一看,对方是个有了些许白头发的老大哥,似曾相识,“您是?”

“还真是琴娘,我是你家邻居赵六哥呀!看你似乎过得还不多,不显老,不像我们,都是个糟老头子了。”赵六哥很激动。

赵六哥本来就比喻氏长了几岁,加上他常年在外,风餐露宿,而喻氏这一年来吃好睡好心情好,还有韩丹凤给的小红丸增白,于是两个人站在一起,更像是两代人。

他乡遇故知,喻氏也激动了,“赵六哥,你咋到这边来了。我爹娘哥哥嫂子还有侄儿侄女们可好?”

“好,好,好,都好。这次我过来,还托我带了半袋子米来,还有钱。”赵六哥又从马车上提了半袋子半下来,又拿了个钱袋给喻氏。

喻氏立马红了眼睛,丹凤正好进吃食铺,看到此情此景立马跑过去,拦到她娘面前,“娘,你怎么了?”

同时暗自戒备地看着赵六,横眉冷对,准备随时喊人。

她的模样逗乐了赵六,他哈哈大笑,“琴娘,这是你闺女,比你小时候机灵多了,看上去还挺孝顺的。”

丹凤一看,这下懂了,这个是她娘的老熟人了,不过在秀才村和李家村都没看到过,“娘,这一位大叔是?”

喻氏于是给她介绍,“丹凤,这是娘的娘家邻居,你叫赵六叔。你舅托他送了米和钱过来。”

“赵六叔,您好!你们先聊,我去找我爹,赵六叔您留下来吃午饭吧。”丹凤甜甜地打了个招呼。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更何况还带着半袋米和钱,这个赵六肯定是与她外婆家关系不错。

听说喻氏兄弟托人送了东西来,韩十三放下手里的活跑回了家。

赵六哥这次是来做生意,经过三羊镇,特意过来寻喻氏的。韩十三留下人来吃饭,顺便打听这些年岳家的情况。

喻氏的爹娘都还在,就是喻氏的娘三天两头要生个小病。喻氏的三个兄弟已经分家了出去,大舅和三舅都在家种田,二舅与赵六一样做点小生意。

大舅舅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舅家三个都是儿子,只有二舅家是两个女儿,前年才生了个小表弟。这次的半袋子米,是大舅和三舅凑的,三百文钱是二舅给的。

一听自己娘三天两头要生病,喻氏就红了眼眶,“我娘她……是什么病?”

赵六回忆了一下,“起初是伤寒,你几个兄弟还算孝顺,尽力医治,病好之后就落下了病根。”

喻氏跟韩十三商量,“当家的,我想托赵六哥带点东西过去,你看行不行。”

韩十三抓住喻氏的手拍了拍,让她稍安勿躁,“送再多东西也不如你亲自回去一趟,你也有十三年没回过娘家了,这次端午节我陪你回去吧。”

丹凤趁机凑上去,“娘,你也别太担心了,离端午节也只有半个月了。您亲自回家看看,说不定我外婆一看到您,就什么病都好了。”

喻氏终于破涕为笑。

韩十三拿了五十文给赵六,感谢他亲自送信。赵六没要,韩丹凤于是送一箱方便面给他,赵六也在吃食店看到别人吃了,于是打听起这个方便面。走的时候找丹凤买了十箱,丹凤坚持免掉了一箱的钱。

赵六一走,韩家把买马车提上了日程。韩十三打定主意让喻衣衣锦还乡,不仅催着喻氏把她自己的新衣服做好,他又找上福掌柜,请他帮忙买马车。

福掌柜两天后给了信,帮他看好一套马车,马要十五辆,车要四辆,一起买的话十八两。

韩十三要得比较急,过去看了看还不错,就买下了。

马车买好了,接下来就是带什么过去了。喻氏虽然想带孩子去,无奈杜子铭的院子还在盖,二宝的学业又耽误不得。韩十三说了,到时看情况,有可能会把他们的外公外婆等人接过来住一段时间。

目前杜子铭的正房盖好了,正在挖门脸房的地基。韩十三已经把门脸房要用到的材料都买好了,又交待了大宝天天盯着,做饭交给了丹凤。

丹凤把剩的五匹布都让他们带上,又从系统里面把每种零食都兑换了一件。韩十三主动问韩丹凤还能不能弄到羽绒服,他要买两件给他岳父岳母送去。

羽绒服是有的,不过韩丹凤并没有参与管理,于是叫了休沐福小公子带路,她也没报名字,直接买了两件回来。

喻氏一看,有些急了,“当家的,这礼会不会太重了。我们平时给爹娘也没有这么重的礼!”

韩十三给岳家送重礼,给自己亲爹娘送薄礼,要是被有心人挖出来,不得给韩十三扣个不孝的罪名?

韩十三摇头,“给我爹娘的礼,是逢年过节都送的。而自从丹凤一岁前去过一次你娘家,这些年都没去算,算下来十三年多,给我爹娘的肯定不止这些。”

喻氏还待要说,韩十三突然抱住了她,“琴娘,我知道你是个好妻子。大不了这次给我爹娘的礼再加一百文,等到年底了,也给他们一人送一件羽绒服!”

喻氏被闹了个大红脸,丹凤不妨被爹娘撒了满嘴狗粮,捂着脸出来了。她得去装点玉米种,给大舅三舅带去,玉米一年可以种两茬,现在把种子送过去,种第二茬没问题。

眼看时间不早了,正要准备晚饭,又来了三两马车,正是杜子铭新请的马车夫来了,为首的姓廖,别人都叫他廖叔。

廖叔看到韩丹凤,“韩姑娘,主子让我们来拉大礼包,这是主子的信。”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