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铭的信上说,大礼包到了,他预感到要火,就每人限购一包,仍是供不应求。
“韩姑娘,你不知道,隔壁金饰店的老板,抢到一包送去给他爹娘了,爹娘拿出来给了侄儿侄女吃,他自己的娃不在没吃到。现在他妻子在跟他闹和离,他昨天已经在我们零食铺守了一天,被他爹劝回去,今天改成他爹在我们店蹲守了。”杜子铭在信上吐槽。
韩丹凤不由大笑。
廖叔在边上着急,“韩姑娘,主子说了,到了就请您备货,让我们务必明早出发,有多少就运多少去,不够就带些方便面、肉松饼。”
韩丹凤让他放宽心,趁廖叔等人在吃饭,她去了西厢,兑换了八百个大礼包:迷你版两百件,标准版四百件,豪华版两百件。
等到廖叔吃完饭,丹凤带他看大礼包,看到一屋子红通通的大礼包,廖叔一脸惊喜,“这下我能安心睡觉了。”
他是第一次带队出来办差,生怕误了主子的差事。随后,廖叔又招呼同伴早点晚,明天早点起程。
廖叔睡下了,韩十三带着大宝二宝搬蜀锦,不得不说,杜子铭办事还是很牢靠的,虽然礼包很急,也没忘了她要的布料。
这次的布料比较多,有一百六十六匹。库房已经放了大礼包,只好暂时搬到丹凤的房间里。
二宝挠着头,“爹,我怎么觉得我家房子还不够呀?”
韩十三敲了他一下,“你就知足吧!够不够,想想一年前你怎么住的。”
一年前,那个时候韩十三还是捕快,家里一间半漏雨的房,那个深夜,大风掀了屋顶,去爷爷家借宿,被各种嫌弃……
哪里像现在,有新房子住,每人都有一个房间。屋子里的家具,也都是新打制的。
二宝也不是不知足,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就是最近他见到韩十三带着大宝经常出门收猪,他又琢磨着,想养养猪。福掌柜说了,只要韩家养猪,潲水就给他家留着。而且他家现在自己家潲水也多,平时都是关系好的人家挑了去。
二宝计划养猪,他现在眼光也高了,瞧不上一头两头的养,他想直接在西厢弄两个房间做猪舍,两间还联通,让两边的猪能够窜窜门。
他的这些想法,还只跟雷先生提过。二宝有信心,只要他不影响学业,家人肯定不会阻拦他喂猪的。结果雷先生一听说,还大力赞成。他向来奉行不能死读书,只是他也提了要求,让二宝养猪要多打扫,不要把院子弄得臭臭的,破坏了院子的风水。
雷先生就是这么有个性,不迂腐。于是第二天二宝一提出来,一致通过。正好东厢还有间杂物房,就整理整理出来,做了库房。
养猪的本钱是二宝自己掏的,潲水也是二宝亲自去拉的,他人小,用板车拉了两天,改而学王二姑娘的,找李师傅打造了两个木桶,木桶装上盖子,底部安上轮子,他用绳子拉着就行。
二宝一口气养了六头猪,雷先生没养过猪,对胖嘟嘟的小猪崽很是好奇,甚至还主动要求让他喂一天猪。雷先生的举动惊吓一众人的下巴,这边韩十三也准备好,出发前往邻县,带着喻氏回娘家,临走前,把几个小的交给雷先生。
父母不在家,兄妹几人□□乏力,小吃店和超市每天就早上开一个半时辰。
孙林来送鸭毛的时候,发现韩十三和喻氏都不在,也不知道回去说了什么,第二天孙郑氏就过来帮忙了。
孙郑氏已经身体大好,她是个能干的,一来就包圆了一日三餐,甚至二宝的猪她也抢着喂。
有孙郑氏在,丹凤又把小吃店和超市支棱起来,孙郑氏有空的时候还能帮小吃店打打下手。除了茶叶蛋是零食铺在卖的,其它吃食丹凤并没有藏着揶着,有时候还主动叫上孙郑氏看着她做。用她的话说,孙郑氏有想法的话,也可以回去开个吃食铺。吃食铺离得远,影响不了他们的生意。
实在没事做的时候,孙郑氏就编筐子,她给韩丹凤编了两个小巧的筐子放房间桌子上。编的时候雷先生看到了,问她卖不卖,他想要一个做笔筒。知道这位是韩家的贵客,孙郑氏不肯要钱,雷先生倔脾气上来,丢了十文钱就跑。
韩丹凤没想到孙郑氏还是个编筐子的高手,不仅会编竹筐,会编小东西,还会编竹篮,竹栏很是精美。
韩丹凤精机一动,请孙郑氏编了同个比较小巧的竹篮,她放在吃食铺里。吃食铺有时候有过咱的客人想要多带点吃食,韩丹凤就向对方推荐这个竹篮。竹篮孙郑氏做得比较快,经过她同意,韩丹凤给定价五文钱一个。
别说,还真帮孙郑氏新开发出一条财路,卖竹篮的钱韩丹凤也没要,如数给孙郑氏。孙郑氏不肯要,韩丹凤就说了,“郑婶子,这钱如果你不收下,那我们也不能叫您再帮忙了。”
韩丹凤坚持把钱给她,“您自己家的事都没管,天天给我们帮忙,哪能天天让您干白工。”
其实给杜子铭做饭是有工钱的,不过韩丹凤也不急,等韩十三和喻氏回来了,自会给孙郑氏一个交待。
韩十三走后第五天,杜子铭的车队来了,这次杜子铭亲自跟着马车一起回来了。
原来是准备开分店了,这次是回来找韩丹凤商量的。
杜子铭很是眉飞色舞,“韩姑娘,你猜猜我们零食铺开张一个月,赚了多少?”
“赚了多少?五百两?”韩丹凤随口猜道,开张当日赚了一百两,不过平时生意不一定有那么好,中间还有几次卖断货。
杜子铭难得的孩子气,“不对,你再猜。”
“六百两?”
“七百两?”
“八百两?”
丹凤不干了,“那你说是多了还是少了?”
杜子铭眉开眼笑,“少了。”
“一千两?”韩丹凤又猜。
杜子铭总算是点头了,“差不多一千两。零食铺开张短短一个月,毛利润九百八十两,工钱、买马车、门面费和平时的开销一百六十元,等于一个月下来赚了八百二十两。”
其实买马车,这个算是一次性支出,不算马车的话,这个月赚了九百两了。
“这么多?”韩丹凤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零食铺,比他们的羽绒服还赚钱。
杜子铭微微颔首,表示韩丹凤没听错,“这次我做主,拿三百二十两出来分红,剩下的一百两备用,四百两投到新店。”
说到新店,杜子铭又想起一件事来,拿出另一个钱袋,“这时是三十两,你点一下,你买的那个店铺我给你租出去了,签的文书是三年,每年租金三十两。”
一年租金三十两,三年就是九十两,她买铺的钱一下子差不多全回来了。这杜子铭也太给力了,韩丹凤很是感激。
两人都觉得,两个店应该分开管理,新店杜子铭已经找好了掌柜,准备再找四个小二就行了。新来的小二肯定不熟练,韩丹凤提议从老店调两个小二过去,新来的小二送两个去老店。
杜子铭很是赞成。
随后,韩丹凤又提出,让两个店竞争,完成得好的,下月初有奖励。
杜子铭一一采纳,还叫青松拿笔记下。
韩丹凤突然觉得有点好笑,他们这模式,像极了股份制公司,她是董事,杜子铭就是董事长,而青松则是秘书。而他们现在商量的,或许可以称之为股东大会。
杜子铭表示想在新店推出一两种新零食,问韩丹凤有没有办法。
韩丹凤手上有钱,别说是两种,解锁四种都没问题,满口答应。
于是杜子铭第二天看到了韩丹凤新解锁的零食,牛肉干和自发热煲仔饭。
如果说牛肉干让杜子铭眼前一亮,那么自发热煲仔饭则让杜子铭摸不着头脑。这两样的价格也比较贵,牛肉干要一百文一斤,自发热煲仔饭八文钱一份。
自发热煲仔饭,其实韩丹凤也很久没吃过了,趁这机会,拿了三份,三个人可以一起吃。
韩丹凤指导他们怎么煮自热煲仔饭,按要求弄下,接下来就是等待了。一柱香后,他们闻到了喷香的米饭饭。
韩丹凤宣布,饭菜熟了。
“方便面还需要热水,这个自热锅只需要冷水,比方便面还神奇!”青松从小就跟着杜子铭,觉得自己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今天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
杜子铭细细品尝了里面的米饭,“这个米饭比我们平时吃到的还好吃,这个米有单独卖的吗?”
韩丹凤摇头,“没有哦!”
杜子铭也不失望,有这个自发热煲仔饭,新店的生意就能有保障。他又拿出一百两,“这一百两是给新店进货的,你一次给我配足一百两的货,我看看尽量分两次运过去。”
由此可以看出韩丹凤供应的零食比重增多了,旧店开业的时候,韩丹凤也就准备了二十两不到的零食,新店一下子变成了一百两。
杜子铭走的时候,又拿出了一支老参,说是端午节要到了,这是送给韩十三夫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