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二十九,一大家子正热火朝天地包饺子,二舅和赵六风尘仆仆赶回来了。
二舅很瘦小,是三个舅舅中最矮的,因为常年在外,皮肤很黝黑,笑起来一口白牙特别显眼。
赵六也瘦,却是高了不少,看到韩家人,赵六告诉他们上次的方便面卖得挺好,后悔进少了,问他们还有没有方便面。
韩十三抱了一箱方便面出来,“赵六哥,这一箱方便面送你的,不用钱,感谢你千里送信。”
赵六不肯要,无奈跟着他一起过来的小儿子很想要,扯他衣服,小声地说,“爹,我都好久没吃过方便面了。”
上次他爹带回来方便面,他们姐弟也就一人分了一包,方便面的味道,这个小子馋了很久了。
赵六那个尴尬啊,他可没有喻家二舅妈那么斯文,伸手就给了小儿子赵皮一下。
赵皮吃痛,还是很执着地说出口,“爹,我想要方便面。”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韩十三忍着笑把方便面塞给赵六,“六哥,你收下吧,这方便面我不给你,这是我给小侄子的。”
赵六还能怎么,只能谢过收下。
赵六还要订二十箱方便面,喻二舅也要二十箱,韩丹凤十趁机推荐其它零食,像小鱼干、肉松饼、大礼包等这些适合走街窜巷卖的,唯一的要求,就是江州城不能卖。
江州城的大礼包和肉松饼他们也有所耳闻,听过也就罢了,不过是羡慕人家生意好,没想到那店子还是韩丹凤与人合伙开的,赵六和二舅齐齐答应,每人又要了一些其它零食,正好每人凑了一百箱。
韩丹凤顺便说了收鸭毛的事,不用他们送,他们只管收就行。
赵六很是激动,“谢谢。这样的好事能不答应吗?反正每次我们的货卖得差不多了往回走,都是空着手的。这样一样,有些人家没钱的,正好用鸭毛抵,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卖出货。另一方面,收了鸭毛,又给我们增加一份收入。”
二舅妈也说自己想在家收鸭毛的事,二舅很支持她。
当天晚上,二舅妈亲自上阵,做了爆米花,大人小孩子都喜欢吃,二舅妈说要让二舅拿出去卖,大伙也很赞成。
这个年是在一片欢笑声中过去的。
他们是二十六日从李家村动身的,二十八到外婆家,到了正月初三,韩十三提出初五要回去,再次邀请岳父母同去。
喻东时夫妇有些意动,二舅家的大女儿,叫喻枚的也想去。喻枚比丹凤大几个月,家里已经给她订了亲事,约定等满了十六岁就嫁过去,如今眼看要满十五了,她爹娘已经在给她准备嫁妆了。
喻枚的绣活做得不错,是喻罗氏几个孙女中做得最好的,她是听说丹凤和人合作开了个绣坊,她奶奶也在里面做事,她就想跟着去。爹娘赚钱辛苦,她并不想找爹妈要多少钱,就想着自己去做一年工,赚点钱回来压箱底。
她这么上进,韩十三肯定同意。只是这样一来,马车就更坐不下了。
韩十三于是道,“这样吧,我先送琴娘他们母子几人回去,到时再来一趟,接岳父母和侄女过去,正好把他二舅和六哥要的方便面带来。”
二舅答应,“行啊,说不定到时我们也攒下半车鸭毛,正好你带过去。”
几位舅妈都送了吃食给他们路上吃,又嘱咐有空再过来玩。依依不舍中,外婆家的房子越来越远,最终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
韩丹凤有些伤感,“爹,我们下次什么时候来?”
“最快估计要年底了。”韩十三告诉她,“不过你外公外婆还有表姐,过几天就来我们家,马上就能见到了。”
回到家,韩十三休息了一晚,就载着满是零食的马车再次出发了。除了预定的零食,又多拿了一些给几位舅哥家的孩子。
正好初八到了,绣坊又开工了。韩丹凤一大早兑换五百斤棉花,结果没成功。
系统:抱歉,主人,去年那个世界棉花产量不高,过年期间刘老升级了系统,现在起每天限制兑换十斤棉花。
丹凤吐槽,“他是你主人,还是我是你主人?怎么不早告诉我?”
系统:你是我的主人,但他是我的创造者,我不按他的做不行呀!
好吧,其实她也就是发发牢骚。
十斤棉花够干什么?一件棉衣要一斤多棉花,加上有时候有些小浪费,韩丹凤都是准备的两斤一件。
杜子铭一听说棉花没到位,一天只有十斤,也急了,他叫过青松,“你快去查看一下,年前还剩下多少棉花。”
早在年前的时候,他们就计划了,年后除了棉衣,还要做棉裤,棉裤做工简单,正好适合新人,刚开始做一天就能做一条,熟手更快,只是这棉裤做得快,要用的棉花也多。
半晌,青松来报,年前做了三十二件棉衣,加上学徒浪费多,大概用掉一百斤左右棉花,现在还剩四百斤。
这是丹凤开工前兑换的五百斤棉花剩下的,加上之前空间和地里收的四百九十斤,和新兑的十斤,总共九百斤。
绣坊现在有十八人做活,韩丹凤选了两个组长,其中一人带着九位比较熟练的绣娘做棉衣,另一人剩下的七位做棉裤。
好家伙,第一天就用掉三十斤棉花。韩丹凤晚餐睡觉时都发愁,这个棉衣棉裤,她是想春天和秋天也做的,可是剩下的八百多斤棉花,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二十天。
第一天用掉三十斤棉花,第二天因为做裤子的人更熟练,用掉四十斤棉花,韩丹凤不得不选了三个熟练点的,从做裤子那一组调到做棉衣那一组。
当天又兑换了十斤棉花,只余下八百七十斤。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棉衣棉裤的销量倒是不用愁,都是提前预定了的。
韩丹凤翻来覆去睡不着,棉花不像其它东西,这个世界除了他家有,估计只有少量野生的了。对了,还有城里卖得白叠子,只是那些白叠子实在太贵了,做出来棉衣不得卖天价?
乾丹凤这边正发愁,韩十三已经接回来了岳父岳母和喻枚,同时真的带回了半马车的鸭毛。
为了让孙女尽量适应绣坊的活,喻罗氏也没休息,到了第二天就带着孙女上工了。这下子,绣坊又多了两人,本该是件好事,此时韩丹凤却更愁了。
她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兑换棉花,更是期待着系统突然说兑棉花不限制,或者是突然升级了可以兑更多的棉花。
可惜系统并不懂她的心声,这几天安安静静地。
元宵节的时候,棉花只剩六百斤了,为了缓口气,丹凤放假一天。
去年元宵节,还历历在目,这次姐弟仨没有独自享乐,强行关掉店子,带着家里几位长辈和表姐去镇上了。
雷先生家里就是住镇上的,想要不去,被二个弟子强行拖去了。
这次他们再次见到了李三小姐,一年过去,李三小姐的娃都已经抱在手上了。而紧跟在李三小姐后面的,是个小白脸,听说是入赘了李家。
像是约好了一样,这次又遇到了杜子铭,他正在一个灯笼摊前忙活着。原来这家灯笼是用白纸做了,文人墨客可以自己在上面题词或是作画。
杜子铭在上面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猪,头顶一轮明月。看到韩丹凤一行人很是惊喜,拿过画好的灯笼送给了韩丹凤。
韩十三狠狠瞪了他两眼,也不知道他真没看到还是装没看到,很是热情的给一行人充当向导。
福宝宝摇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雷先生也是啧啧有声,说了句:“司马昭之心!”
原本大宝二宝兄弟每次见到杜公子很有礼貎的,这次也气哼哼地不想理他。
喻东时倒是对杜子铭越看越顺眼,旁敲侧击问起家里情况。杜子铭也没瞒着,尽量用不吓着老人家的口气说了。
老人家也沉默了,他虽然不反对外孙女高嫁,但高嫁太过,而且是嫁去京城的话,很可能这辈子见一面就难了。
就像喻氏,还只是嫁临县呢,也因为穷,十多年都没回去过。京城千里万里,韩丹凤人生地不熟,有个什么事他们也帮不到。
喻东时很现实,语气立即变了方向,“丹凤,你帮你表姐去看看,有适合她的首饰选一两件。”
“外公,表姐的首饰,是不是您出钱呀?”丹凤趁机为表哥捞福利。
喻东时很是慈爱,“没问题。你有喜欢的也选一件,外公一起出!”
“表哥这下惨了。”福宝宝幸灾乐祸。
众人中,只有喻氏心软,毕竟杜子铭对韩家向来不错,不想让杜子铭下不了头,“杜公子,你对镇上熟,元宵节镇上哪里热闹,麻烦你带我们去!”
杜子铭哪里不同意,当下引着一行人往前面去。
今年的游灯会照常举行,甚至比往年更热闹了。
九月的时候,玉米大丰收,众人期望一亩收五百斤,结果少的有七百斤,多的有□□百斤。
这还是第一次种,没经验,御史派人带着玉米快马加鞭了京城。于是御史升官了,林泽县令升官了,三羊镇找不愿离家,于是收到了嘉奖。
杜子铭得到消息,他和韩丹凤也有奖,只是还没下来,具体奖什么也不清楚。
因此这一次元宵节,镇长拿了银子出来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