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中,只有喻氏心软,毕竟杜子铭对韩家向来不错,不想让杜子铭下不了台,“杜公子,你对镇上熟,元宵节镇上哪里热闹,麻烦你带我们去!”

杜子铭哪能不同意,当下引着一行人往前面去。

今年的游灯会照常举行,甚至比往年更热闹了。

九月的时候,玉米大丰收,众人期望一亩收五百斤,结果少的有七百斤,多的有□□百斤。

这还是第一次种,没经验,御史派人带着玉米快马加鞭了京城。于是御史升官了,林泽县令升官了,三羊镇找不愿离家,于是收到了嘉奖。

杜子铭得到消息,他和韩丹凤也有奖,只是还没下来,具体奖什么也不清楚。

不是每个镇长都有机会被皇上嘉奖,镇长一高兴,元宵节拿了银子出来热闹。

不仅准备了猜灯迷,还免费送灯笼,灯笼有可以直接用了,也有像杜子铭那种需要自己题字或画画的。

托镇长的福,韩家人这个元宵节玩得很开心,除了两位男性长辈觉得杜子铭有点碍眼。

正月初八,严哲来看杜子铭,他对杜子铭的院子很满意,对杜子铭的门脸房人流量很满意,来了就不想走了。

“你这风光真好,院子里这棵桂花树我喜欢。”

“你反正没住,把这院子租我吧,还有门脸房,也租我一间,我开药堂。”

开药堂是好事,但是要占用他的房子就不美妙了,杜子铭没好气,像挥苍蝇一样挥手,“走走走,我的院子不租!”

他的院子只是暂时还没住进来,最近正想着住过来,不是怕韩十三对他意见更大,只是暂时缓缓。

严哲哪有那么容易放弃,软磨硬泡,最终杜子铭没办法了,他的朋友其实不多,严哲恰好是其中一个。

几天后人们发现杜子铭的两间空门面,有一间挂上了百草堂的牌子。里面除了中药柜子,就只有简单的家具。

一阵鞭炮响后,严哲站在门口,不像个大夫,倒像个迎客的,“在下严哲,各位大哥大姐爷爷奶奶,有事没事,过来坐呀!”

谁会没事往药堂子跑?去药堂的都是有病的。这年头,可病不起。他这句话顿时捅了马蜂窝,看热闹的人跑得比谁都快。

就这样,严哲一句话成名,李家村的人见到他,都会客客气气叫一声“小严大夫”,然后快速跑光。

韩丹凤对他的话倒是不反应,有事没事,体检一下,她不认为有坏处。

于是,这天她帮喻罗氏请了假,拉着她进了百草堂,成为了严哲的第一批“病人”。

丹凤对严哲说,“小严大夫,你帮我外婆把把脉,看她身体还有没有毛病!”

严哲抬抬脸,薄唇微启,“韩姑娘,我比你大!”

好吧,大夫是千万不能得罪的,韩丹凤从善如流,“严大人,麻烦您帮我外婆把把脉。”

严哲总算是满意了,指着对面的椅子,“好咧,喻奶奶,您坐这,把这伸出来。”

“小严大夫,麻烦你了!”喻罗氏坐下。

把脉良久,弄得韩丹凤很紧张,严哲才抬头,“喻奶奶,您的身体很好,什么毛病都没有。”

“谢谢你,严大夫!”喻罗氏奶是高兴,去年还经常生病,几个月过去,身体好了,心情也开阔了。

韩丹凤也高兴,可是她没高兴太久,严哲就说了,“韩姑娘,我看你挺需要把脉的。”

韩丹凤也不忸怩,把手伸过去,严哲拿过边上的帕子盖在她的手上,隔着帕子把脉。

韩丹凤很怀疑,隔着帕子能不能看得准,事实证明严哲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他说,“韩姑娘,你这内火旺盛,小姑娘家家的,有什么事这么愁呀?”

可不,她最近都在发愁棉花的事,元宵节又过去十天,只余下三百斤棉花了,按这速度也就顶十天了。

不过这些事,跟严哲说也没用,他家里又不种棉花,于是她道,“确实是有些上火了,严大夫你这有去火的的药么?”

严哲给她拿了一两金银花,让她泡茶喝,韩丹凤给钱的时候,他却没要,反而问能不能用来换一顿饭。

没人做饭,严哲这几天都是靠方便面度日,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对于韩家来说,多个人吃饭,也就是多双筷子的事,韩丹凤自然答应。

正好这天杜子铭也在,他想蹭饭自然不用像严哲一样,还要用金银花来换。

结果这一吃就下瘾了,得知福宝宝现在是每个月交生活费,他也找韩十三要求交生活费吃饭。

韩十三在杜子铭身上看走眼,现在正是草木皆兵的时候,听说这个小严大夫想搭餐,并没有急着答应,而是问题,“你有什么目的吗?”

这可难住了小严大夫,吃饭能有什么目的,填饱肚子呗。

可惜这个答案并不能让韩十三满意,被韩十三给拒了。

韩十三说,他们家吃饭的人已经够多了,妻女做饭已经够累了,没办法做更多人的饭。

“其实我吃得不多的!”严哲很认具地强调。

韩十三哼了一声,“你这叫吃得不多?”

一顿饭吃了三碗饭,菜也没少吃,严哲脸红了,这不是吃方便面太久了,猛然吃到这么好吃的,一下子没控制住么。

可是韩十三打定主意不松口,严哲又能怎么办?

李二李三两兄弟忙着赚钱,过年也就休了三天,一个月下来,赚了五两,手上的钱子番了个倍,变成了十两。

十两是买牛还是先盖房,兄弟俩商量。

李二说,“三儿,我们现在就十两银子,顶多一人盖一间半,还不能用好用料,打家具也没钱了。”

李三让李二先盖,十两银子盖个一间半的话,应该还是挺好了,还能剩点钱打家具。

李二不答应,毕竟李三媳妇都不要彩礼钱,唯一的要求就是能有个房子。

李三扶住李三的手臂,“账不能这么算,哥你为我耽误这么多年,付出了多少心血……”

最后,两兄弟决定先买一头牛,有了牛车,能跑的路更远了,收的鸭毛也能更多。

兄弟俩暗暗下决心,要努力赚钱,如果能有韩家那种院子就好了。

韩家的院子是好,杜子铭的也不错,这不,还有两人也打主意呢。

王三虎自从杜子铭的房子盖完,不管是出外做事还是在家,都是吃喝不香。可是他又不够有钱可以坐吃山空。

“要是能在韩家院子边上买个房子或地基就好了。”王三虎如是想。

他还没行动,黎扬来通知他,韩十三又要盖房子了,二月初开工。

终于又可以吃到韩家的饭菜,王三虎一跳就起来,突然觉得日子有奔头了。

严哲也在想这个问题,他倒不是为了韩家的饭菜,饭菜再好,韩十三不让他搭餐也是白搭。

他就是觉得这里风景不错,杜子铭的院子住着也舒服,而且李家村离三羊镇也近。美中不足的是杜子铭的院子不让他久住,他得在杜子铭把他赶出来前找好落脚。

各人有各人的烦恼,韩丹凤的烦恼还是棉花。绣坊的棉裤已经不做了,只做棉衣,一天也要二十斤棉花。

嘀嘀!

韩丹凤收到系统提示音。

系统:恭喜主人,空间棉花成熟。

韩丹凤很惊喜,马上把棉花收了,可惜空间只有十六平米,只收到二十斤棉花。

系统再次提醒:恭喜主人,空间成功升到六级。升级后空间扩大到三十二平米,产量提升五个点,时间减少两个点。

韩丹凤算了算,升级后一次需要二十八天,能收四十二斤,折合到天的话,每天一斤半,这些棉花只是杯水车薪,明显还是不够呀。

最近的鸭毛倒是越收越多,囤了不少。韩丹凤找杜子铭一商量,决定李家村的绣坊分一半人出来做羽绒服。

这样一来,每天只需要十斤棉花就行,还能把空间种的棉花囤下来。就是订棉衣的顾客,等得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韩丹凤终于睡了个安稳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