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一日孟江南夫妻二人从那田间回来,孙喜娘已经做好餐饭,还特意为大丫煮了只鸡蛋贴补身子。
大丫看着碗中的鸡蛋手足无措,能有小米粥喝饱就很满足的她对于鸡蛋没有那非分之想“鸡蛋还是给爷爷补身体吧,俺不需吃的。”
孙喜娘笑着说“他有的吃,你要多吃点才是,身子骨好了才能养孩子不是。”说的小两口脸红耳赤。
虽以入冬,爷爷孟子兴喝了许久的蜂蜜今年终归没向往日般发作,不咳嗽就能安心睡稳觉,人能安心睡好身子骨自然才会好。孟子兴身体好,一家无需担心,日子也就有些滋味了。
吃完餐饭,孟子兴去东厢取出竹篾开始编些竹篮竹筐,前些时日村正李正仁去那汝州城交纳赋税顺道帮着卖了以前所编织的物件,换来了盐巴和一块花布,那花布奶奶给大丫做了一身新衣服很是好看,因此孟江南想着在多编织些。大丫也在旁边打下手,看着竹篾在二牛哥手中翻飞,很是佩服。
“二牛,二牛在家没?”小两口晒着太阳劳作时,李大壮站在院外大喊起来。
“门没栓,你进来吧。”孟江南应了一声。
李大壮推开门大赤拉拉的走进来,乡里乡亲又是从小长大,大丫也没回避。
“哟,哟,小两口忙着呐。”李大壮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孟二牛一双巧手下竹篮竹筐成型,自己就是干不来这个。
“你来寻俺啥事?”孟江南头也不抬的问道。
“挖竹笋啊,这都立冬了,冬笋该是当时了。”李大壮抹抹嘴下的口水“可惜没有猪肉,要是能吃到竹笋炒肉那就美极了。”
“你听谁讲的竹笋炒肉,没见识过几回肉的还知道用竹笋去炒。”孟江南打笑道。
“哼,谁没吃过猪肉,谁没吃过猪肉!”李大壮梗着脖子反驳道“咱俩一起吃的你都忘啦。”而后接着道“今天去祠堂入族谱时舅老爷于那老秀才闲谈时说的,说这人间至美莫过于竹笋,那竹笋炒肉更是那至美之极。”
“你也上族谱入籍啦。”大丫问道。
“嗯,不过俺还是觉得大壮就很好听,什么李义安的不喜欢。”李大壮说完对着孟江南“你到底去是不去?"
孟江南想了想家中的竹篾已是不多,也该去砍些。平日是不敢去那几里外大竹林的,只敢于后山那片毛竹林里砍些。而今那毛竹林也没几颗可用的,于今结伴正是刚好。“去的,不过今日已是天晚,明日吧。”
“那就这样说定了。”李大壮起身离开了。
孙喜娘于屋内听到了此番对话,知道拦是拦不住的,但要过那官道却是很担心“二牛,你们要去可是要万分小心的,特别是过那官道多向两边看看,等远远没人了在过,且不可在那官道逗留。”
大丫听奶奶这样一说也是担心起来,一夜都在嘱咐着孟江南路上要小心。
第二日几个十三四的小伙子结伴顺着小路出村,沿着小路要走上七八里才能走到官道。龙坡村村口的这条东南西南小路如同弯弓型官道上那被拉满的弦,两端都连着官道,而龙坡村就在这弦的正中。孟江南他们要去的竹林就在西南十里外,顺着向西的小路过了官道,对面二三里外的荒野中就是。传闻那片竹林原是汝州城富甲一方大财主的私产,可那安史之乱时大财主一家却是不知被哪路人马洗劫一空,更是被灭了满门,幸于下来的人就将那一家葬进了那片竹林,而后那竹林也就没人打理荒废了。
小路崎岖难行,两旁都是半丈高的灌木丛,不识的很容易迷路。
“你说这天下不太平就算了,咋的连山林间的野兔野猪也没在见过了。”李大壮还在想着怎的能吃上肉,今日挖了冬笋没那肉配起不不美。
“就是,就是,当年爹爹们在时于那五岭山还是能打到野鸡野兔的,怎的现在什么都没了,二牛哥大壮哥,你们前些日子去那山里可有发现?”李三爷的孙子李义泰问道
“别说野鸡野兔,连只飞鸟也没得,真是奇了个怪。”李大壮气愤道。
“天地间气不顺则万物敛藏,这个世道估计野兽也不敢出来吧。”跟着老秀才学过几个字的李义康说道。
“还是有的,只是咱们没寻到。”孟江南见小路以接官道“莫要再说话了,前面就是官道,且小心些,看看左右可以人来。”
几个小伙子走到官道也没敢在官道多停留,见着没人快速的穿过官道闪进对面的灌木丛中。当今乱世,官道上不是官员藩王兵卒将士,就是造反的流匪逆贼,只要被碰上绝对讨不到好,因此商人车队也都是大队人马护卫左右才敢行进,那走乡串户的小商小贩已是绝迹。
“听俺舅姥爷说那关东的流匪闹的可凶啦,马上就要流窜到咱河南啦。”李大壮一惊一乍的说着从村正那偷听来的消息。
“流匪为啥来咱们这?”最小的孙狗儿问道
“俺咋知道,或许是被官兵打败了吧,要不然也不能说是流窜。”李大壮白了孙狗儿一眼。
过了官道还还没走多远,就听官道上一队人马轰隆隆的往汝州县城方向而去,孟江南几人躲在灌木丛后偷看,只见前后兵丁持着兵器开道,中间一辆辆车装满货物,还有几辆车座满女眷。
众人躲在草丛间不敢出声,等车队走远了才继续赶路。
“又是哪里的官员在逃难吗?不是说官兵打赢了吗?”孙狗儿想起前些时日的王大人。
“嗯,都是些怕死鬼,有没有流匪都想先跑到县城里躲躲。听俺舅老爷说那汝州县城如今已是住满了达官显贵。”李大壮不懈道。
“流匪见人就杀吗?”孙狗儿怯怯的问。
李大壮看看左右,压低声音说“俺的话别往外说,听俺舅老爷说这些流匪就是活不下去的那些流民,有人起个头的造反抢粮食呢其他人就跟着闹。听说不杀老百姓只杀当官的,听说跟着他们以后能分粮分田呢”
“啊!那比被抓丁好啊。”孙狗儿感叹道,村子里几年前抓丁留下的阴影巨大。
“赶紧走吧,再不快点天黑就赶不回去了”孟江南见众人停下闲聊起来,催着几人快走。
“回去?俺们又没媳妇儿搂着回去做啥。”几人嘲笑着孟江南却是加快脚步。
三里外的竹林历经过多次战火焚烧,还好烧一次又发一次,比那些高大树木耐活。
几人钻进竹林深处,可惜前些年雨水不足,虽说最近下了几场雨,但那竹笋还是又小又瘦。李大壮也不挑拣,看到竹笋就刨。孟江南选了几株粗壮的竹子砍去枝叶捆成一团。几人匆匆摘了半背篓竹笋就往回赶。
几根竹子也是很长,不好携带,多亏有人跟来才能搬走。出了竹林来到官道旁,孟江南叫众人放下东西先歇一歇,自己顺着官道两旁的灌木丛往两边查看有人没有。
暮暮的天色下一会儿一道快马在官道上疾驰,搞得几个人为了躲避,回到家时已是快要日落。
村口村正李正仁面带愁容的来回走着,看到几个小伙子迎上了就是一番训斥“以后不许出村,更不能上官道,知道不知道!”
“咋的啦,咋的啦舅老爷。”李大壮看着忧心不已的李正仁问道
“哼,还有脸问,这乱世之时你们瞎跑出去家里岂是不担心。”李正仁数落着几人“现在这条通往汝州城的官道很是繁忙,你们去了出了事后悔莫及。”
“怕啥,能出啥事,俺们又不会在那官道上行走。不过今天也是奇怪,往常没有人的官道今天一会一匹快马。”李大壮顶了一句。
“哼,就你这蠢笨小子。”看到娃儿们都平安回来,李正仁也不打算多说“看那西南已是乌云密布,这贼老天,该下雨时不下雨,都已是立冬却是要下次大暴雨,你们几个还不赶快回去,小心淋坏身子骨。”
孟江南等人也不愿听村正数落,听到放行一股脑的跑回家去。
李正仁站在村口,看着眼前这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好几百年前孙李两户先人逃避战火于这远离人烟的密林深处建设了家园,隐过了末汉南北朝,于那隋炀帝后期才于外面有些联系,待到了大唐盛世,村里在也耐不住寂寞,修了这两条连着官道的小路,于那大唐官府入了户籍成为良民。大唐盛世很是美好,可是谁也没想到昌盛的大唐没过百年又是陷入战火,如今想在隐世已是不可能了。
“哎,国家国家,可这乱世之国于俺们这些小民之家计较什么呢.”李正仁叹了一口气,不行就把这条小路毁了吧,娃儿们刚刚长大,可别再发生前些年那事。
正是一首柳梢青:
风过树梢,芽叶飘摇,坠坠尚早。投石击水,溅起浪花,欲起波涛。
安生且无两日,正舒心,快马传报。蜘蛛收网,燕子低飞,蚂蚁搬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