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瑾听说老爹出事了,连忙三两步进了院子,见到里面乱哄哄的。
一个身材高挑的中年女子站在门口,脸色忧愁,见到潘瑾回来,连忙走过来。
“阿娘,怎么回事?阿耶怎么了?”
潘瑾能看出府里肯定出事了,不然不会这么乱。
潘瑾的母亲叫做尉迟氏,是前朝武将的女儿,嫁给了潘璋。
这个潘璋家世不高,能当上刺史,靠的就是娘家的关系。
尉迟氏没有回答,只是拉着潘瑾的手往房间里走,这让潘瑾更加着急。
进了房间,把门关了,尉迟氏坐下来,叹了一口气,说道:“你阿耶从汴州回来了。”
潘瑾是汴州的刺史,管辖周围不小的地盘,算是一方重镇诸侯了。
刺史一般不得带家眷,家人基本都在长安城,受朝廷的监视。
相当于把家人作为人质,保证自己不在外面造反称王。
潘瑾不明白,问道:“回来了,然后呢?”
很显然,潘璋不仅是回来了的问题,肯定还有其他。
尉迟氏叹息道:“在汴州境内出了大案子,具体什么事情,要等你阿耶回来说,我也不清楚。”
潘瑾心头咯噔一下,知道出了大事。
如果是小事情,三言两语便说清楚了,说不清楚的才是大事。
潘瑾问道:“阿耶现在哪里去了?”
尉迟氏说道:“进宫面圣了。”
嘶...
潘瑾蕙质兰心,听到一回来就进宫面圣,这是出了天大的事情,一时间,潘瑾也心乱如麻。
尉迟氏只生了潘瑾一个女儿,府上也有一个男丁,就是妾室的儿子,叫做潘升,是个不成器的浪荡子。
家里出了事情乱糟糟的,潘升还出去走马逛平康坊。
潘瑾焦急地问道:“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尉迟氏摇摇头,说道:“你阿耶没说,只是派人回来传了个信,他自己都没有归家。”
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这下事情更大了。
潘瑾一下子心乱如麻,外面仆人闹哄哄的,潘瑾开了门,站在阶前,厉声呵斥道:“都在干什么,该干嘛干嘛,闹哄哄的成何体统!”
仆人这才低着头做事去,府里恢复了安静。
回到房间里,母女二人对坐着,丫鬟伺候着泡了茶,然后站在一边。
等了许久,宫里还是没有消息出来。
尉迟氏心中焦急,又没什么事情可以排遣,便问道:“今日你随公主去刘府,感觉如何?”
说起这个,潘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刘少卿此人...很不一样,与寻常男子截然不同。”
潘瑾想起刘景胆大包天,竟敢在书房里对当朝公主用强。
这色胆,天底下肯定找不出第二个。
尉迟氏看了一眼潘瑾,有些愧疚,说道:“你的身材长相都随我,若是你阿耶还是刺史便好,如果...”
尉迟氏感觉潘瑾长腿细腰瓜子脸的高挑身材难看,不符合世人审美,日后想要嫁个好人家很难。
尉迟氏自己就是这样,如今虽然有些年纪,若放在现代社会,也是绝色徐娘。
只可惜,大唐审美不一样。
潘瑾听到这话,脸色黯然,她羡慕九江公主那种婴儿肥的肉肉感。
刘少卿感觉肯定很喜欢公主的水润吧。
一直到天黑,潘璋还是没有回来,潘瑾和尉迟氏着急了,连忙派人去宫里打探消息。
同时,潘瑾想好了,如果出了事,就去找公主帮忙。
九江公主与李世民的关系好,能说上话。
....
...
崇化坊,刘府。
刘景坐在书房里写书画图,今日的事情让刘景体会了新的艺术,赶紧画下来。
夏荷正在铺设新的毛毯。
“主人,这公主就是水灵,毛毯都能挤出水来。”
夏荷娇笑道。
对于刘景和公主做的事情,夏荷丝毫没有吃醋,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一个死囚而已,被刘景救回来,就是给刘景当女奴的。
刘景要跟谁好,就跟谁好,她只要做好自己的女奴角色就行。
刘景画完一幅图,说道:“你怎么不说主人神勇无敌,能开发出一眼鲍突泉。”
噗...
夏荷手中的毛毯落在榻上,咯咯笑个不停。
“主人,您可是大理寺的少卿,长安城的阎王,怎么如此...”
只有夏荷知道刘景正经的表面下有多闷骚。
正说着,六子从外面进来。
“大人,宫里来人了,宣大人紧急入宫。”
刘景放下手中的画笔,起身道:“这么晚了,什么事情。”
夏荷马上帮着刘景换上朝服,又蹲在地上帮刘景换鞋子,六子在外面备马。
坐在榻上,看着夏荷的大白兔,刘景又上手了。
夏荷娇笑道:“大人不累吗?”
白天和公主在房间里一个时辰,现在又开始了。
刘景笑道:“我天赋异禀,你洗澡去吧,等着我回来。”
换了衣服鞋子,刘景上马出门。
王朝、马汉二人走过来,问道:“大人,要不要我们去?”
刘景挥挥手,说道:“不用,在家里待着就行。”
刘景自己骑马往皇宫去,他不需要什么保镖,如果连他都打不过,其他人去了也是送人头。
骑着马过了朱雀门,到了承天门外下马,然后走路进去。
一般的大臣到了朱雀门就要下来,刘景算面子大的。
进了承天门,便看到一个太监在等着。
“刘少卿,请到御书房。”
太监恭敬行礼。
太监引路,径直到了御书房,见到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站在中间,身上穿的衣服是刺史的。
古代的人穿衣服讲究,什么样的身份穿什么样的衣服,所以光看衣服就知道谁是什么品级官职。
旁边还有御史大夫张玄素和户部尚书唐俭。
唐俭的父亲唐邕与李渊关系好,他自己跟着李渊、李世民打天下,后来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刘景进来,拜道:“微臣拜见皇上。”
张玄素和唐俭往旁边站了站,刺史也往旁边让了让,但始终低着头。
很显然,这货犯事了。
李世民见到刘景,马上指了指旁边的位子,同时对张玄素和唐俭说道:“坐下吧。”
三人坐下来,唯独让刺史站着。
坐定后,李世民皱着眉头对刘景说道:“这是汴州刺史潘璋,今日刚到长安,他...”
李世民无奈地看着潘璋,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自己说吧,这位便是大理少卿刘景,屡破大案的那个。”
这位就是汴州刺史、潘瑾的老爹潘璋。
潘璋转身对着刘景行礼一拜,虽然他品级高,但见李世民如此推崇,也不敢怠慢。
“见过刘少卿。”
潘璋行礼道。
刘景回礼道:“刺史大人。”
刘景知道潘瑾的老爹是潘璋,但没见过。
潘璋心情烦闷、脸色不好,对着刘景慢慢说出自己的事情。
他在汴州当刺史,十天前,有一批银钱从扬州运往长安城,那是江南半年的税银,数量巨大,有300万两之巨。
负责押运的是扬州别驾姜群,带着一百多士兵。
贞观时期,地方有刺史,刺史手下有别驾。
这相当于,刺史是市委书记,别驾是市长,就是地方二把手。
因为数额巨大,为了求稳,姜群带着士兵押运着银钱走陆路,因为古代水运容易翻船。
姜群从扬州出发,进入汴州境内后,刺史潘璋接到消息,便带着兵马去接应过境。
这样的重要押运,必须小心护送,只要出了自己的辖区,那就不管了。
谁知道,当潘璋到达喊魂山的时候,姜群和押运的士兵全死了,银钱消失不见。
刺史当即发动所有人寻找银钱下落,结果一无所获。
“最诡异的是扬州别驾姜群和士兵的死状,全部成了干尸,身上完好,只有脖子处有两个牙印。”
“当地人说喊魂山有僵尸出没,发生过活人进山变成干尸的事情。”
“所以....”
潘璋欲言又止。
刘景听完大概,说道:“所以,潘刺史觉得是鬼神所为,姜群等人被僵尸吸干了血。”
潘璋看了一眼李世民,虽然他不愿意这样说,但事实似乎就是这样。
“子不语怪力乱神,潘某虽是武夫,但对这鬼神之事,从来都是不信的,只是这一次...”
潘璋想起当时的情景,至今心有余悸。
他是战场上厮杀过的,横尸千万都见过,他不怕死。
但面对僵尸这样的恐怖传说,就由不得他不怕了。
御书房里,李世民眉头紧皱,御史大夫张玄素拢了拢袖子,户部尚书唐俭搓着手,显然是被吓到了。
大晚上的说僵尸,够吓人的。
刘景笑了笑,说道:“僵尸吸食活人血液,这个可以理解,他们拿银钱干嘛?”
僵尸抢劫,这不是死要钱吗?
难道僵尸也有社会,也能买东西?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朕也是觉得此事蹊跷,恶鬼食人听说过,未曾听过死人要钱的。”
潘璋有些无可奈何,拜道:“微臣也是如此想,微臣在沙场杀人无数,若是有鬼神,早就死了一万遍了。”
“只是此案太过蹊跷,实在是没有头绪,所以...”
丢失巨额银钱,如果潘璋能自己找到,这算是戴罪立功。
但他实在没办法,只能回长安城禀报。
丢失银钱这种事情,拖得越久,找回来的可能性越低。
李世民狐疑地看着潘璋,他现在并不相信潘璋,谁知道是不是潘璋指使手下拿了银钱,然后谎报僵尸袭击。
在巨额的利益面前,没有人可以相信。
说到这里,事情就很明显了。
李世民想让刘景去破案。
“刘少卿,你也看到了,扬州的赋税在汴州境内丢失,潘璋失职,此事干系重大,你又擅长破案。”
“所以,朕宣你进宫,意思是想让你去查这个案子。”
“你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
李世民开口了。
说实话,这个案子整个长安城,恐怕只有刘景会接。
因为太棘手了,潘璋不是傻子,他一点头绪都没有,说明案子很难办。
其他大臣呢,丢失银钱不影响自己发工资,何必替潘璋做事。
再说了,银钱找不到,潘璋被斩首,就有一个刺史的空缺,等待安排的人巴不得潘璋被杀。
潘璋早汴州听说过刘景,知道他擅长破案,对着刘景拜道:“刘少卿...”
那样子,就像在说:发发慈悲,救救我!
刘景心中暗道:若不是看在你女儿长得好的份上,你死了关老子屁事。
张玄素和唐俭全程一言不发,生怕事情扯到自己头上。
张玄素是御史大夫,过来只是监察;唐俭身为户部尚书,银钱丢了,他也有责任,这厮居然屁都不放一个。
所有人等着刘景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