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老崔静问刘景的下一步打算。

现在的刘景,官职是大理寺卿,从三品,手里还握着司农寺的职务。

如此年纪,手握两个三品衙门的大权,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

现在的刘景完全可以用位高权重来形容。

刘景喝着茶,说道:“司农寺以前看起来不重要,那是因为郑寿等人无能,只管些时令耕种之事。”

“我打算把司农寺整顿起来,变成举足轻重的衙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司农寺为主。”

这就是刘景的下一步计划,解决了饥民问题,修好了水库,降下了大雨,关中的旱情解决了。

但这不是终点,只是一个开始。

他要把司农寺变成推动整个大唐农业发展的核心部门,成为国之基石。

崔静听完,忍不住赞叹道:“佩服,老朽听闻刘寺卿在归义镇时,将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三十万人的巨城,到大理寺卿又将一个查案的衙门变成了大唐律法的核心部门,如今又打算将司农寺变成国之基石,佩服之至!”

“放眼我朝中大臣,开国重臣都老了,年轻一辈青黄不接,唯有刘寺卿鹤立鸡群。”

“只是,功高不赏啊。”

崔静能说出这样的话,算是交心了。

一个臣子太过厉害,皇帝不一定会高兴,可能会害怕。

刘景笑道:“我自有打算。”

崔静喝着茶,笑道:“刘寺卿有回天之术,这些事情恐怕早就想到了。”

刘景笑道:“我身在长安城,手中无半点兵权,没法造反的。”

归义镇的归义军早就解散了,刘景不想留下把柄。

归义镇的现在只作为一个粮食供应地,边关的粮食都由归义镇运出。

崔静哈哈笑道:“骗得了旁人,可骗不得老朽,刘寺卿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人便是你的,而且是死忠。”

刘景笑道:“族老比其他人聪明。”

崔静笑道:“那是自然,聪明人知道该如何选择。”

崔静敢当着刘景的面这样说,当然是做好了投靠的准备。

....

....

宣阳坊,郑府。

岐州别驾郑侯进了书房,郑寿坐在里面,身上穿着绸缎衣服,脸上的精神看起来差了很多,一副垂垂老矣的样子。

郑侯进入书房,对着郑寿拱手一拜,便自己坐在了位子上。

很显然,郑侯没有那么尊敬郑寿了。

人和人之间的尊重是建立在权力、金钱之上,就算是挚友亲朋,也是靠着权力金钱衡量。

小时候,别人看待你的眼光取决于你父母的金钱权力;老了后,别人看待你父母的眼光取决于你的金钱权力。

人生在世,权力和金钱必须掌握一样,最好是全部掌握。

郑寿虽然是族老,如今辞去了司农卿一职,为家族贪墨的泾阳粮仓又被刘景占了,他现在一无所有,郑侯却接了岐州刺史的位子,所以郑侯身为晚辈,却不怎么待见郑寿了。

郑寿心里有数,但不点破。

“岐州那边还好吧?”

郑寿淡淡问道。

郑侯呵呵一笑,说道:“托族老的福,得了这个岐州刺史的空缺,一切都还好。”

郑寿缓缓说道:“我拼尽了最后一点人脉,为你争取了岐州刺史的位子,你一定要保住,特别是记住,不得与刘景冲突。”

这就是今天郑寿把郑侯喊过来的缘故,他听说郑侯对刘景有意见。

郑侯呵呵笑了笑,说道:“族老,我实在不明白,您和刘景约定三年为期,为何却在祈雨之后主动辞职?”

当初约定了三年为期,郑寿如果耍无赖,可以拖着不辞职。

郑寿微微摇头,说道:“没用的,祈雨的时候,我当着百官立下赌约,实在没脸反悔。”

“皇上也是有意将我驱逐出司农寺,义仓的事情虽然我不认账,但谁都知道是我做的。”

“不如就此告老还乡,也好过自己没脸。”

李世民心中如何想,他郑寿一清二楚,拖下去也就那样,自讨没趣而已。

郑侯呵呵笑了笑,感觉这个族老有些废。

郑寿看出了郑侯的狂妄,说道:“你记住了,刘景此人有通天彻地之能,我当着百官的面求他放过郑家,你不要自寻死路。”

“从郑直触怒刘景开始,我们郑家一路走霉运,死的死,伤的伤,连我这个司农卿都保不住。”

“你如果出事,没人可以保你了,岐州刺史不比洛阳令金贵。”

这话说得很直白了,郑侯也不是笨蛋,听得出轻重,也知道自己岐州刺史的位子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官。

“记住了。”

郑侯收起笑容,郑重地说道。

郑寿微微点头,示意郑侯出去。

郑侯走后,管家进来,看着郑寿一脸颓废,说道:“老爷,我们就这样....”

郑寿松弛的脸皮微微抽动一下,没有回答。

....

...

刘府,书房。

刘景手提紫毫笔,挥墨写下一个又一个精彩情节,夏荷在旁边看得面红耳赤。

“主人,您这尺度是不是写得太大了?”

夏荷娇笑道。

上一本《金平梅》还算文雅,这一本《奇女子白洁》实在是太过露骨了。

刘景笑道:“还是不够精彩,是我素材不够多。”

上辈子刘景是个农村出来的穷大学生,啥都没有经历过,只在电脑上看过一些扶桑女老师的教学视频。

上大学,对于农村的大学生来说,其实很痛苦。

看到了繁华,周围的同学挥金如土,而你只能算着这个月的饭钱有没有超过预算。

什么大学的纯真爱情,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上辈子没有经验,这辈子只经历过三个:公主、潘瑾和夏荷。

素材远远不够发挥。

夏荷樱桃小嘴噘起来,从身后抱住刘景,大白兔的压迫感实实在在,娇嗔道:“主人,你是嫌弃人家做得不够好吗?”

刘景笑道:“你很好,就是...素材这东西嘛,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夏荷咯咯笑道:“主人是想趁着公主不在长安城,多浪一下吧?”

刘景笑道:“净说大实话,看我怎么罚你。”

夏荷松开手,咯咯笑道:“主人又想做什么?”

两人正在书房里打闹,六子在外面敲门。

“大人,有人送请帖来了。”

六子的声音阴阳怪气的。

夏荷开了门,六子笑眯眯进来。

夏荷看到门外一个水润的侍女站在院子里,刘府的老爷们都在垂涎那女子的美色。

“青楼的?”

夏荷嘀咕一声。

这气质与良家女子明显不一样。

就像夏荷,在刘景面前风骚无限,但在其他人面前则不然,仍旧是保持着宫女的端庄,她只对刘景一个人骚。

而眼前这个女子不一样,她谁都没看,却给了所有男人暗示,这就是青楼女子的厉害之处。

刘景整理一下衣服,问道:“谁啊?”

六子笑嘻嘻说道:“大人不是说素材不够吗?有送上门的素材。”

刘景眉头一皱,走出了书房,见到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站在院子里。

见到刘景出来,女子狐媚的脸上突然现出一丝敬畏,刚才顾盼风骚的头缓缓低下,缓步往前,盈盈一拜,柔声说道:“奴家问仙楼惜云,替我家娘子送一张请帖,请刘寺卿到问仙楼喝茶。”

说着,惜云娇滴滴地呈上一张请帖。

刘景接了请帖,上面几个娟秀的字:刘寺卿亲启。

“问仙楼?”

刘景没听过问仙楼。

自从回到长安城,不是在大理寺审案就是在司农寺赈灾,实在不得空去平康坊。

惜云感到惊讶,这长安城居然还有人不知道问仙楼?

特别是官场上的人,都是老色批,都往平康坊跑。

这个刘少卿真是一股清流啊。

“大人,问仙楼是平康坊最好的青楼,那里有绝世美娇娘花语娘子,那是绝色啊,真正的绝色。”

六子说得眉飞色舞,这货在平康坊混得开,情况自然熟悉得很。

搜达那...呦西的干活....

刘景微微一笑,说道:“知道了。”

侍女惜云两只眼睛不停地打量刘景,娇滴滴地问道:“请问寺卿大人,奴家该如何回复我家娘子?”

刘景只说知道了,也不说去还是不去,惜云要得个准信。

刘景笑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惜云长得漂亮,但对于诗文一类完全不懂,这两句简单的诗,她也听不懂。

“奴家愚钝,不知道...寺卿大人应约吗?”

惜云不好意思地问道。

她知道刘景用诗文回答了问题,奈何她没文化,听不懂,这就很尴尬。

刘景失笑道:“月圆之夜,我来相会。”

这下惜云听懂了,盈盈拜道:“多谢寺卿大人,我家娘子在楼中恭候。”

说完,惜云缓步出了院子,坐着轿子回去了。

六子看着惜云离去的背影,啧啧称赞道:“大人,不愧是平康坊花魁啊,就连座下的侍女都有如此风情,大人这次爽歪歪。”

刘景看了请帖,里面是花语邀请到问仙楼喝茶听曲的邀请。

喝茶?

古往今来都用这样的暗号吗?

新茶已到,请老师上课?

刘景摇头一笑,说道:“下一个情节的题材有了。”

夏荷咯咯笑道:“主人,要不要我先去准备一些枸杞?”

刘景笑道:“无须,不过一个花魁而已,哪里需要枸杞。”

六子见他们两个开始发骚,识趣地走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