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过后,董卓挺着大肚子,大步走了进来。
“参见太师。”百官立即就向董卓行礼。
说是百官,其实根本没那么多,也就是二十多个人而已,全都是三品及以上的官员。
以文官为主,像三公九卿啊,以及三太啊。
三太只有太师和太傅,太保之位一直空着。
而且,因为袁隗获罪,太傅今日自然到不了。
另外还有三辅的一把手,京兆尹、左冯翊郡郡守和右扶风郡太守。
但因为左冯翊郡和右扶风郡太守若是每天都来上朝,太麻烦了,所以,一般没啥大事,李榷和郭汜也可以不到。
另外还有中大夫令、大尚书、尚书郎、侍郎、中书令、执金吾、将作大匠、大长秋、中常侍、散骑常侍、侍中、光禄大夫、大理少卿、左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右中郎将和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而武官呢。
一品是大将军。
二品是三公将军、四军将军、四征将军和四征将军。
三品呢,有中领军将军,负责执掌禁卫军。
还有四安将军、四平将军,以及像征虏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度辽将军等一些杂号将军。
只不过呢,武官三品及以上名额也不少,但大都是空着的。
一品的大将军空闲着,二品有左将军董旻和征北将军华羽,三品只有董璜一个,中领军将军。
而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和剑履上殿,就是董卓才有的特权了。
像这样左手握在剑把上,大步走进来,雄赳赳、气昂昂,没有第二个人敢。
“诸位大人免礼。”董卓微微点了点头,大步走上台阶,在中间的一个案几跟前,跪坐下来。
皇帝的龙椅和龙案,在最上面,距离董卓所在的这个平台有九个台阶。
而董卓所在的这个平台,距离下面百官所站,有五个台阶,暗含九五之数。
董卓跪坐下来之后,向天子刘协点了点头,也不拱手,淡淡说道:“老夫参见陛下。”
天子刘协立即回复:“太师免礼。”
这时,小黄门尖声叫道:“上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儒立即就闪身出来,朗声说道:“微臣有本启奏。”
董卓的两大心腹,田仪是太师府主薄,官品不够,不能上朝。
而李儒是天子刘协的郎中令,虽不足三品,却是可以上朝的。
天子刘协问:“李爱卿有何事启奏?”
李儒大声说道:“昨夜,太傅袁隗,伙同建武将军吴匡、扬威将军张璋,兴兵进犯皇宫,欲行刺陛下,已为太师所破。”
“张璋伏诛,吴匡父子被擒,袁隗下狱。”
“因袁隗是此事的主谋,微臣请旨,将袁氏满门抄斩,以震慑宵小之辈,立天子之威。”
“至于吴匡,不过是从犯,可将吴匡父子斩首示众,不予追究其家人之罪。”
蔡邕急忙出列:“启禀陛下,老臣也有本要奏。”
“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对大汉朝素来忠心不二,袁公与太师又同为辅政大臣,岂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
“老臣以为,其中定有蹊跷,不可轻易盖棺定论,当将此事审清,以免错杀无辜。”
钟繇也跟着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老臣附议。”
随即,太尉马日磾、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御史中丞皇甫嵩、太中大夫伏完、少府杨彪、司隶校尉黄琬、京兆尹司马防、侍中赵温等,也分别出列,附议蔡邕之言。
最后,华羽也出列,朗声说道:“启奏陛下,微臣附议。”
华羽竟然也附议?
华羽是董卓的心腹啊。
再说,袁绍是关东联军的盟主,跟华羽交手好多次,可以说是冤家对头,华羽不该为袁隗求情才对。
董卓和李儒也皆是意外之极,一起向华羽看了一眼。
更有一些朝臣,联想起华羽府中有几个美貌婢女,于是就想歪了。
貌似,袁府之中,没什么绝色佳丽啊。
中领军将军董璜立即跳了出来:“袁隗虽然并未亲自领军,但昨夜祸乱皇宫的三千兵马中,有袁府的两千私兵。”
“而那领军的将领袁基,更是袁逢的长子,袁隗的亲侄,必然是受袁隗的命令而行事的。”
“而吴匡与张璋,是昔日何进的旧部,素与袁隗往来甚密,以袁隗马首是瞻。”
“故而,昨夜兴兵进犯皇宫,欲对陛下图谋不轨的阴谋,主谋之人必是袁隗无疑。”
董璜是中领军,执掌皇宫禁卫军,他跳出来说话,信服度更高。
蔡邕立即问道:“敢问董将军,吴匡父子可否招供?”
“这……”董璜登时一愣,无言以对了。
吴匡父子虽然能力差点,但却是硬骨头,并没有出卖袁隗,一口咬定是与袁基共谋。
蔡邕一看,底气就更足了,大声说道:“既然如此,轻易定太傅之罪,过于轻率。”
“陛下,老臣以为,当派遣一朝廷大员,将此案审清,方能决断定罪。”
“请陛下明鉴,太师明鉴。”
请陛下明鉴?
天子刘协哪里敢明鉴,立即就向董卓看过来,问道:“蔡中郎言之有理,不知太师意下如何?”
蔡中郎言之有理?
天子刘协的意思很明显了,他想保住袁隗。
毕竟,在董卓的威势之下,能依然忠于汉室的人,不多了。
袁氏四世三公,影响力极大,若天子刘协能保住袁隗的性命,则袁氏故吏必然会对他这个天子感激不尽。
袁绍和袁术在关东诸侯中的影响力也是极大,他们对天子刘协自然也会感激不尽,利于天子刘协掌控关东诸侯。
这么多大臣联名,华羽也是这个意思,天子刘协也表了态。
关键是,蔡邕之言有些道理,董卓就不能再一意孤行地执意马上杀死袁隗了。
董卓微微思考一下,又跟李儒交换一个眼色,决定采纳蔡邕的建议。
“既然如此,那就将此案审清,再行论罪。”董卓点了点头,问,“不知蔡中郎以为,命何人审此案较为合适?”
蔡邕忽然灵机一动,朗声说道:“启禀陛下,启禀太师,老臣举荐征北将军,冠军侯,执金吾华羽。”
“……”华羽一愣,没想到蔡邕竟然推荐他。
而且,董卓竟然马上同意了:“老臣同意,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天子刘协也立即同意:“朕同意。”
这可是一个烫手的活儿啊,华羽直翻白眼,一脸的无奈:“微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