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徐州?

刘备的脸色微微一变,这算什么?

客卿?

我刘备凭什么要舍命保护徐州?

当然,之前刘备是为了名声。

只要能得到名声,天下人就知道他刘备,知道汉室还有他这么一个宗亲,一直在为振兴汉室而努力。

这一次,刘备之所以从北海来徐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刷存在,涨名声。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继续躲避公孙瓒与袁绍之战。

不然,公孙瓒自然就该说了,你刘备去救援北海,已经解了北海的困,为何还不回来帮我啊,什么意思嘛。

而现在,刘备又来徐州了,要帮助徐州百姓抵御曹操的残暴。

这事若是传出去,公孙瓒若是敢逼着刘备回去,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而天下百姓听了这事,都会齐声夸赞刘备的义举,刘备的仁德。

天下的有才之士,也都会认识刘备是谁了,毕竟曹操兴兵讨伐徐州,一路屠城的事情,早晚都会传遍天下。

不过呢,这是刘备之前的想法。

现在呢,刘备的想法自然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陶谦竟然想要将徐州牧的大位让给他啊。

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饼啊。

陶谦不说这话,刘备就不会有任何想法。

可陶谦说了这话,刘备的想法就大了,很大发。

徐州,我刘备一定要得到,就这一次。

刘备很会动脑筋啊。

他心里明白,想要得到徐州,单单是陶谦想让,还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得获得徐州士族们的支持。

徐州,最大的士族,就是彭城陈家。

陈家的现任家主,就是陈珪老爷子。

其余的士族,还有彭城曹家,代表人物,是军方的曹豹。

还有彭城张家,代表人物,就是张昭。

还有广陵张家,代表人物是张纮。

还有下邳国的鲁家,代表人物是鲁肃。

张昭和张纮都是因为曹操讨伐徐州,一路杀伐过度,而举家搬往扬州避祸。

而鲁肃是下邳国的东城人,东城位处徐州的最南面,与扬州接界。

另外,还有琅琊赵家啊,代表人物是赵昱,现在担任广陵太守。

还有东海郡的萧家,代表人物是萧建,现在担任琅邪相。

东海郡还有一个王家,代表人物就是王朗,徐州别驾,也就是《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

其实,那是子虚乌有之事,王朗后来是曹魏的重臣,相当了不得的。

至于糜家。

虽然富可敌国,家资多不胜数,但毕竟是商贾之家,跟河北甄家相似,地位不高。

所以,历史上的刘备虽然从陶谦手中得到了徐州,但这些士族们,或者南下扬州,或者根本不搭理刘备。

只有糜竺,眼光还是不错的。

不但将天姿国色的妹妹糜贞嫁给年龄大她一倍的糟老头子刘备,更是几乎倾囊相助。

陶谦之所以要让徐州,哪里是真心想让啊,是他没有刘焉的手段,也没有刘表的权术,不过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徐州牧而已。

既然管不住这些世家,万一曹操再兴兵而来,倒不如将徐州让给刘备。

一来呢,可以落一个让贤的好名声。

二来呢,刘备领军打仗确实厉害,若能挡得住曹操的大军,他陶谦也能保住一条性命。

一箭双雕之计啊。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陶谦让徐州,大傻帽一个,其实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陶谦让徐州,也没那么容易啊。

陶谦愿意让,刘备愿意要,可徐州的士族们未必同意啊。

陈珪、王朗,以及还没有南下的张昭,都是老谋深算,眯着眼睛,一声不吭。

赵昱、萧建、张纮等人,虽然不如陈珪、王朗和张昭年龄大,但定力也是不错,也是一声不吭。

只有曹豹的性格着急了一些,表示了反对,但还是挺委婉的,毕竟得给陶谦面子啊。

陶谦也是老狐狸,转首看看,知道曹豹刚才的话,代表了这些士族们的意思。

“子敏此言差矣。”陶谦微微一笑,解释道,“曹军势大,而玄德只有三千兵马,如何能抵挡?”

“曹操以一州之力汹汹而袭,若玄德不能以徐州之力相抗,此战必败。”

“此战若败,不知有多少徐州百姓死于战火,徐州大地也将会在曹操的残暴统治之下。”

“诸位或许都知道,曹操占据兖州之后,就以唯才是举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与朝廷的制度截然相悖。”

“若曹操真的占据徐州,诸位以为,在座的还有几个人能保住自己的官位,能保住家族在徐州的地位啊?”

陶谦这句话狠啊。

徐州跟兖州接界,兖州发生的事情自然瞒不过这些徐州士族的耳目,曹操确实搞了唯才是举,不论出身。

尤其是那个戏志才,寒门儒生一个,却是曹操跟前最红的。

这些士族们,论及能力,也就是陈珪和赵昱、王朗的能力强,绝对可以被曹操看中。

至于曹豹嘛,虽然不至于是个草包,却也就是二流武将。

陶谦见状,干脆再来一句,淡淡说道:“就说军方吧,一旦曹操统御徐州,恐怕徐文向与臧宣高必然会得曹操重用吧。”

其实,陶谦这句话也很委婉。

不然的话,就会是这样说:一旦曹操统御徐州,恐怕子敏与子方就得靠边站吧。

子敏是曹豹,子方就是糜芳了。

臧霸与曹豹不和,整个徐州都知道的事。

因为曹豹是中郎将,臧霸的上司,臧霸不服,便才以徐州骑都尉的官职,屯兵开阳。

还有徐盛,因为是寒门出身,与曹豹的关系也是很一般般。

听了陶谦这句话,曹豹脸色微微一变,没再说什么,沉吟不语。

大厅里,也立即变得安静下来。

陶谦再次朗声问道:“为了徐州大计,孤欲让贤与刘备刘玄德,不知诸位还有谁觉得不妥啊?”

曹操和刘备,都不是这些士族想要的明主。

但是,这俩人比较起来,他们自然还是偏向于刘备一些。

刘备既然是汉室,自然不会不顾士族门阀。

曹操呢,是太监的后代,做事确实不靠谱。

这时,糜竺开口了:“府君英明,下官糜竺愿奉刘备为徐州之主。”

糜芳立即跟上:“末将附议。”

曹豹略有不甘地说道:“末将附议。”

张昭都准备南迁呢,自然不会树敌:“下官附议。”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