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州的战火,彻底熄灭了。

九郡,全都被华羽收复。

只不过,朔方郡、五原郡和云中郡,太凄惨了,一户百姓也没了。

没有百姓,就没有生产。

田地,荒废了。

鸡鸭鹅笼,猪圈,牛棚等等,全都是空空的。

另外六个郡的情况还好一些,只不过是工匠、大夫等等人才,被西鲜卑给带到草原去了。

若不是草原的南匈奴单于王庭一直空着,南匈奴的贵族们不认可於夫罗,恐怕於夫罗也会跟步度根干一样的事情。

不过呢,於夫罗和步度根都已经归降了。

华羽给步度根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西鲜卑掠夺的汉人,全部迁回并州。

第二道命令,就是让鲜卑族的老弱妇孺内迁到并州的五原郡。

这些老弱妇孺以后就生活在郡县之中,而成年男子,则是北上草原练兵和养马。

建造城池,以及屯田。

华羽准备将草原的面积压缩,以逐步建造城池,开垦田地的方式,将大量的草原之地变成郡县。

当然,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过不要怕,有这么多异族的青壮,只要物资能源源不断,这些都不是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草原民族,为何经常叩边?

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游牧,完全靠天吃饭那种。

但汉人不同,即便是寒风暴雪的冬天,小麦也依然在生长,不影响第二年的夏收。

所以,华羽就是要逐步在草原推广汉人的生活方式。

一旦这些草原民族也种上了地,有了守成,能填饱肚子,谁还会再去当强盗?

当然,郡县北进,是华羽的第一步政策。

下一步,华羽还准备搞通婚的政策。

若是草原诸部与汉人通婚,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或者是直接的钱粮,或者是田地,或者是马匹什么的。

并州平定,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安定民心,恢复生产了。

并州的治所是晋阳。

华羽是并州牧,州牧府自然也得在晋阳。

但是,并州的多山,气候干燥,环境确实不如司隶地区。

所以呢,华羽在晋阳确实弄了一个州牧府。

在河东郡的安邑,华羽又弄了一个冠军侯府。

华羽的家眷,全都被他安置在了安邑的冠军侯府中。

当然,华羽大部分的时间,也会在冠军侯。

大战结束,并州收复,庆功宴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功宴,却是在晋阳城,州牧府举行的。

参加庆功宴的,自然就是此番收复并州的文武攻城。

文臣,参与此战的,有贾诩、李儒、法正、徐庶四人。

当然,何颙、张会、游殷也有功劳,是内政方面的。

武将呢,那就多了。

徐晃单独领一军,整编西河郡和上郡的匈奴兵,又拿下曼柏城,最后与华羽合击雁门郡,功劳最大。

华羽与徐晃合击雁门郡乌桓兵的战况,就不再描写,总之是一场大胜,雁门郡的乌桓兵,没有一个逃脱的。

其余诸将,基本上各有战功,只不过是功劳大小而已。

典韦、胡车儿、攴胡赤儿、甘宁、阎行、张绣、武安国、方悦、孟达、太史慈、董承、高顺、高雅、杨奉、韩暹、胡才、李乐、侯奇、董力、董举、董韩。

甚至于,连於夫罗、呼厨泉、步度根、扶奎山等人也各有功劳。

来蛮儿和赫尔达是西鲜卑的猛将,可惜是有伤在身,没能参加后面的战斗,颇为遗憾,但华羽也特别允许他们参加今天的庆功宴。

足足三十多个人,满满一大厅,可谓是热闹之极。

收复并州,完成了天子的任务,华羽自然是可以交旨了,而且是一份完满的答卷。

更重要的是,华羽有了自己的地盘,终于成为一方诸侯了。

华羽成了一方诸侯,不再受制于人,这些人自然就对前景产生的浓浓的期待。

更不要说,华羽文武双全,天下无敌,还是一个明主。

华羽的女人很多,子嗣就不成问题,未来也就有希望了。

庆功宴上,华羽自然是主位,对着大门的方向。

华羽的左右两边呢,就是董琳和郭女王了。

三人一个案几,董琳和郭女王的跟前也多有一双筷子。

董琳是西凉人,酒量也是不错的。

今天得到华羽的特别批准,也是可以放开喝的。

倒是郭女王,年龄还小,不喝酒,负责给华羽和董琳倒酒。

之所以是倒酒,而不是舀酒,是因为今天的庆功酒,是华羽自己酿出来的高度白酒。

华羽端起一杯酒,笑着说道:“并州之战,不管是前线作战,还是后勤保证,郡县的安定,诸位都是有功劳在身。”

“孤身为并州牧,能实至名归,真正成为并州之主。”

“并州百姓,能重新回到大汉朝的天威之下,继续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诸位都是居功甚伟。”

“孤感谢你们,孤也要替朝廷感谢你们,更要替并州的百姓感谢你们。”

“来,第一杯酒,孤敬你们。”

华羽话音刚落,下面的文武就一起喊道:“末将(下官)不敢,我等一起敬主公。”

接着,是第二杯酒:“第二杯酒,孤替朝廷敬你们。”

“末将(下官)不敢,我等一起敬主公。”

第三杯酒,华羽替并州百姓敬酒。

三杯酒过了之后,华羽望着郭女王倒酒,微微一叹:“并州虽然已经安定,但是,孤的心头还有两件大事。”

见华羽突然将话锋一转,众人纷纷一愣。

贾诩、李儒等人,智谋超群,微微一想,就明白华羽的意思了。

武将中呢,也有几个能猜到的,如徐晃、甘宁、阎行等人,但大多数的人都是一头雾水,摸不清脑子。

大家的目光一起转向了典韦的脸上。

众所周知,在华羽的麾下大将中,典韦绝对是排名第一位的。

论起行军打仗,典韦比徐晃、甘宁等人差太远了,但却是最受华羽信任的。

典韦本来就想问,华羽心头还有哪两件事情。

现在,被这么多人看着,典韦更加忍不住了,大声问道:“不知主公心中还有何事?”

“可否告知末将等人,末将等人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其他人跟着一起喊道:“我等,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