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诀不见
金赏的话音一落,殿中便是一片寂静。
兮君骇然变色,其他人的脸色也十分难看。
皇帝是什么意思
震惊之后,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看在金赏的眼中,却是格外的心酸。
今上哪里还能有什么算计啊
这两年,天子近臣几乎都被换成了霍光的亲信,金赏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动被调离的人。
他毕竟地霍光的女婿,又有金日磾的面子在,霍光自然不会轻易动他。
当然,霍光也不是无缘无故地纵容他。
幼年丧父,金赏作为长子,承担着整个家族,自然也不敢不慎。虽然与刘弗陵算得上君臣相知,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此就拿自己的身家前程冒险
他上有高堂,下有亲、从之弟,他没有冒险的资格
霍光拿准了这一点,自然乐得成全他的那点忠义。
况且,金赏对今上又有多少忠义
元凤元年,刘弗陵谋算时,可是也没有把金氏兄弟纳入自己的势力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君待我非国士,我当如何相报
更不必说,金家乃匈奴俘虏出身,身在宫禁之中,他们只有避事的,哪里敢去招事
这么些年下来,金赏对刘弗陵的处境看得再透彻不过了。
霍光没有不臣的心思,但是,对今上也着实是不耐烦极了
元凤三年之后,霍光更是毫不掩饰这一点。
从天子近臣到禁中兵卫,霍光一层一层地将今上孤立起来,根本不给他丝毫的空当
任是谁,就算真的是聪明绝顶,也要有人有事可谋,才能有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霍光不愿做逆臣,自然也不愿真的与刘弗陵当面冲突
所以,他用了这种迂回、却的的确确是釜底抽薪的法子
金赏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他对中宫诸人的反应实在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不是不知道刘弗陵对皇后的态度,但是
虽然说是言可作刀,但是,也要当事人在意才有用啊
上官皇后
金赏不敢表露出来,但是,心里却觉得这位皇后看着坚强,实则也很脆弱
她对父族不亲,却又割舍不断那份血脉
“趣行。”
兮君回过神来,淡淡地说了一句,随即便率先往外走去。
从金赏身边走过时,年少的皇后说一句:“若能永诀不见,吾之幸”
兮君的声音不高,但是,左右众人能听清的也不少。众人倒也没有太在意,只有金赏,震惊不已,却又不好上前追问,最后,还是中长秋在他身边连唤了几声,他才回过神来,匆匆追了过去。
跟着皇后的辇车往天子寝殿行去,金赏一边行走,一边看着中宫诸人的神色,却发现中宫诸人对皇后的不敬之语根本没有丝毫的反应。
这其中必有缘故
金赏不好问,犹豫了一下之后,他更是觉得帝后之间的事情最好还是不知道
到了天子如今的寝殿,兮君下车时仍然犹豫了一下,似乎很不情愿
不过,年少的皇帝并没有机会犹豫多久,因为,在殿前相迎的是杜延年。
对霍光的亲信,兮君素来是不怠慢的,这一次,自然也不会让杜延年久候。
“太仆见皇后。”大长秋赞。
“敬谢行礼。”
杜延年与兮君相见礼毕,两人才一边入殿,一边叙话。
“上可安”兮君很客气地问杜延年。
杜延年低头,姿态十分恭敬,但是,语气格外沉重:“尚安。”
兮君不由一怔。
她也有不少日子没有来帝寝,但是,之前,无论刘弗陵的病情如何,杜延年都不曾这样说过话。
难道真的
兮君不由也有慌神了。
山陵崩
天子更立是天崩地陷的大事
于她更是
“上之疾又甚”
兮君不安地询问。
杜延年抿了抿唇,见中宫左右都跟在皇后身后稍远的地方显然,未央宫中是没有蠢笨之辈的他才低声回答皇后。
“虽未尤甚亦无良已之像”杜延年的语气愈发地沉重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兮君的心陡然一坠。
加元服之后,刘弗陵的病根本就没有一日有好转的迹像
这会儿,杜延年又再次强调这样的话
显然是另有深意了
兮君有些迈不动步子了。
久病之人,没有性情不变的。
尤其是看不到病愈的希望,又没有对死生的了悟
这些都是傅、保劝慰兮君所说的话,兮君听了进去,却也不会因此就对刘弗陵生出同情之心。
她所受的教育与所经历的过往,都不曾告诉她,有一天,她的夫君会对着她发泄所有的不满与愤怒
她也不会认为刘弗陵那样做是合理的
只是,他是皇帝
她的外祖父也无意对他如何
她自然也不能对刘弗陵如何
然而
那种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不好受
如果刘弗陵的病情有变
她现在去见皇帝
兮君想退缩了。
“若若不然”兮君看着杜延年,慢慢地斟酌言辞,“我且还”
杜延年一怔,迅速地抬头看了兮君一眼,随即便再次低下头,不过短短的一瞬,但是,杜延年却将兮君眼中的惊惧看得一清二楚。
与金赏不同,杜延年是知道刘弗陵曾经对这位皇后做了什么的。
其实,也谈不上多么暴虐。
杜延年是做过军司马的,在军中,见多了各种伤势。与那些今上的那点动作根本什么都算不上但是,这位皇后也不好与那些士卒相比。
虽然遭遇了很多不幸,但是,这位皇后本人却是一点苦都没有吃过的
从出生到现在,除了今上,根本没有人对这位皇后动过一根指头。
所以,不能怪上官皇后这样大惊小怪
杜延年垂下眼,暗暗叹了一口气。
是的。
在他看来,皇后的反应有些过了
今上对皇后也不过是一时激愤之下,动作粗了一些
而且今上本就病重
那点事根本不值一提
就是他自己,偶尔嗯激动时,手上难免失了轻重
男人嘛
可是
皇后毕竟更年少经历也单纯,因此对今上满心惊惧虽然过了,却也是情有可原
其实,杜延年最觉得无语的,是霍光的反应。
不过一点小事,霍光就直接让皇后尽管不见皇帝
有这样的长辈在前维护,能怪皇后有这样的反应吗
“太仆以为”兮君带着几分犹豫问道。
定了定神,杜延年抬头看向略显期待的皇后,不由莞尔。
“中宫毋忧。”杜延年放缓了语气相劝。
见皇后仍然是满脸的怀疑,杜延年微笑着给保证:“中宫但入内见上,臣与中宫臣妾皆在内户外。”
见杜延年如此陈词,兮君倒是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只能咬了咬牙,举步前行,继续往天子内卧走去。
天已入夏,一日比一日的炎热,即使刘弗陵不情愿,霍光不可能让皇帝继续在宣室住着,因此,进了四月没有几天,刘弗陵便移居清凉殿。
清凉殿,天子夏居之所,亦名延清室,此殿以画石为床,文如馆,设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常年寒凉,中夏含霜。
兮君入殿时,正是满腹心思,因此,并无感觉,这会儿,心思稍定,又渐至内室,只觉得寒意扑面而来,到了内户处,方站定便打了一个寒颤。
随行的中宫侍御一见,立刻有人取了带来的一件圭衣上前,又有人示意殿中侍奉的宦者略作处理。
加了一件圭衣,又整理了一下衣裾,兮君才让内户外守着的黄门入内通禀。
不一会儿,那个黄门便又走了出来,向皇后行了礼,便道:“上诏曰可。”
兮君微微颌首,随即便走进内户。
虽然有杜延年的话在前,可以充作保证,但是,真的进了内卧,兮君仍然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甚至屏住了呼吸。
然而,不一会儿,兮君便略感疑惑地止步。
与往常不同,也或者是入了夏,又移居清凉殿了,天子内卧中一贯的窒闷与苦味都消失了。
十分清爽的感觉。
即使兮君心中,对刘弗陵的戒意未减,这会儿,身处这样的环境,也难免放松了一些。
帷帘都卷了起来,也没有设屏风,兮君进了内户,走了几步,就看到了皇帝。
刘弗陵没有躺着,而是倚着凭几坐在床上,床下有两名宦者略显紧张地跽坐着。
刘弗陵也看到了兮君,却没有对她有什么表示,反而挥手让两名宦者退离。
兮君慢慢地走到床前,刚要行礼,就听到刘弗陵呢喃似的言道:“人皆可”
“唯一不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