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盛长歌行过礼才坐下。
旁边有丫头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屋内伺候的丫头婆子虽多,却连一声咳嗽都不闻。
如此,盛长歌心中更感叹秦家的规矩。
寂然饭毕,各有丫头用小茶盘捧上茶来,盛长歌接过来,也漱了口。
盥洗手后,又重新换了新茶来。
秦夫人对父子二人说道:“你们两都忙去吧,我同姑娘说会子话。”
二人起身闲话两句便去了。
秦夫人将她又打量了一番,问道:“你都读过些什么书?”
盛长歌心中盘算一阵,捡了好听的回答,“只读过女训女则,另外认得两个字,不是个睁眼的瞎子罢了,倒说不上满腹墨水。”
秦夫人好似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很好。女子无才便是德,读那么多的书,又有何用处。”
盛长歌心中自然是不能苟同的,听说这位夫人虽是高门大户,但并不像面上看上去这般通情达理,温柔恭顺,她说出这样的话来,盛长歌倒也不意外,反而微笑着附和。
夜深了,秦夫人体谅她坐了许久的船,又坐了轿子,一路舟车劳顿,也没留她多久,便让方才那两个丫头领了她回住处。
“跟着我来那两位呢?”
一丫头答道:“和姑娘一个院子,住在东西两侧。”
盛长歌点头,见屋内又出来两个小丫头。
“姑娘,这是夫人拨来服侍你的,姑娘有什么只管吩咐了她们便是。”
“好,一路过来辛苦你们了。”她说罢从怀中掏出银子打赏了二人。
二人讨了好处自然痛快离去了。
盛长歌立在门口,看着那月,这大户里,这样的风光体面,谁又知道里头如何呢?
淮英一路过来倒是好睡,早早的就熄了烛火。
盛长歌由那两个小丫头服侍着洗漱后,便让她们退下了。
正换了寝衣,听见外头有动静,盛长歌立马警惕起来,正伸手握着放于枕下的峨眉刺。
“谁?”
“我。”
话音落下,淮玉从上头下来,盛长歌抬头看了看房顶被他揭开的瓦片,有些无奈。
“师傅?你这是做什么?”
淮玉背靠着柱子而站,屋内烛火倒映在窗户之上,也没有他的身影。
“你若是想来看我,只管敲了门进来就是,这是做什么?”
淮玉的心情很是沉重,“你也看到了今日这阵仗,秦家多体面的人家,这里里外外的摆设也好,吃穿用度也好,可不比宫里头差。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你是以蜀州总督的名义进了京都,这京都里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谁都想见见这位未来皇妃,所以凡事我们都得谨慎。”
盛长歌叹息,来回晃动着腿。
这就是她为何不愿回京的原因,一到这里,就好像那马儿被摁在盆里头喝水,一不留神,就给呛到了。
“长歌,一切有师傅在。”
淮玉看向她目光温柔。
她点头,“嗯。”
“睡吧,师傅守着你。”
盛长歌躺进被窝里,淮玉一个翻身上了横梁,半坐着闭目养神。
她不再多想,因身体疲惫,很快就睡了。
一早起来,依旧是繁琐的杂事。
先有丫头撩了床幔将她叫醒,朦朦胧胧还未清醒过来,就让人上下其手,换了衣裳。
盛长歌多少有些害羞,这光着身子让这么多人看,谁受得了?
里三层外三层的穿戴好了,又将她前呼后拥似的推到梳妆台上,好一顿打扮。
这一弄就是一个多时辰,描眉扑粉点口脂,一切都力求精细。
再定睛一看镜中的人,盛长歌自己都有些恍惚了。
这细长弯眉动人,一双眼睛生的动人含着光,直叫人怜爱,粉面含春的模样,谁看了不道一声喜欢。
还未有人跟她解释个明白,这群丫头又欢天喜地的拉了她到秦夫人屋内。
秦夫人拉着她的手,左右来回将她打量了一番,很是满意。
“今日我们进宫见皇后。”
皇后?
那位在后宫从未露面,说是一心只想烧香礼佛的皇后?
见盛长歌面有疑云,秦夫人也打开天窗说亮话,许是将她当做自己人,也没什么防备心。
“如今淑妃倒台了,这皇后也出来了。”
盛长歌听了越发不解。
秦夫人又喜笑颜开的拉着她,十分亲昵,“你只要记着,如今东风过继到皇后名下了,是正儿八经的嫡子了,是五皇子不能比的。”
这事盛长歌倒是不意外,俗话说这立长,若是长幼有序,却是轮不到孟东风。
若是,他是嫡子,自然就不可同五皇子一概而论了,也算是官家有心。
“怕不怕?”秦夫人看着她问道。
她摇了摇头。
秦夫人又问:“方才有丫头告诉我,替你更衣时瞧见你身上有许多伤,有一处还未好?”
盛长歌点头,不敢有所欺瞒,“是。我同东风一路南下,中间遭到毒手,所以……”
秦夫人竟听着落了泪,倒是让盛长歌惶恐了。
“你放心,你为东风受的伤,他日后定然会好好回报你的。”
盛长歌只乖巧的点头。
二人从角门出来,轿夫抬了轿子来,往宫里去。
因淮玉是男子不便如后宫,所以淮英换了丫头的衣裳,跟在一侧。
淮英鲜少穿着如此娇’嫩的衣裳,如今正儿八经打扮起来,也出水芙蓉一般。
“淮英姐姐,多谢你了。”
淮英浅浅一笑。
“你穿这样颜色的衣裳真好看。”
淮英轻咳了声,示意她不可多说话,以免失了规矩。
盛长歌只能乖乖闭了嘴。
二人一路由人领着到了皇后的凤仪宫。
盛长歌跟着秦夫人行了礼,皇后又开口赐座。
她才乖巧的坐下。
“你父亲倒是走的快,竟不等你到了叙叙旧再回去。”
盛长歌听闻此话,抬头看着她,柔声回应道:“父亲心中挂记着母亲,自然是归心似箭的,再有臣女在秦家他也是极放心的,留了书信给臣女,将该交代的事情一一交代了清楚。”
皇后点头,“你倒是个识大体的姑娘,难怪陛下对你赞赏有加。”
“娘娘谬赞了,臣女蒲柳之姿,能得陛下赐婚嫁到皇家,是臣女的福气。”